石景山区全体高中历史教研员通过线上深度教学研讨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今年5月19日,海淀区全体中学历史班主任和中学历史教研员通过线上举办了《道与术之间——高中历史研究课暨学术讲堂》,这是为了落实区教学研讨月活动而进行的一次深度教学研讨。本次活动包括两部份内容:研究课和高档学术讲堂。特级工作室特邀首都师范学院张汉林院长作为专家出席了此次研讨活动。 #
首先是观摩景山中学远洋中学的吴文涛老师展示的一节线上历史研究课,课题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击溃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后,张院长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疗效,觉得吴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彰显了新课改理念,首先从单元入手,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中学生从宏观框架下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借以帮助中学生把松开特定的历史阶段特点,防止知识的散乱和碎片化。根据课标,立足中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教学的条理智、逻辑性很强。悉心选定教学素材高中历史课要讲武德,新颖且劝说力强。师生互动频繁,中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氛围活跃。本节课是一节特别精彩的线上历史课,同时也凸显出老师良好的专业造诣和学术素质。 #
活动的第二部份是张院长的专题讲堂,题目是“提问:道与术之间”。张院长特别了解学校一线教学,选定了老师们最熟悉但也是最见功底的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作为讲堂的核心。列出了好多老师们熟知的课堂实例,又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对提问的“道与术”的涵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剖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的,因而,老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是有深度、有意义的优质问题,应当具备开放性和真实性要素,这样的问题能够迸发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索习惯,而这恰恰是一节课胜败的关键所在。怎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张院长重点从史籍阅读的问题设计、问题的分类给与了具体的策略性指导,并提供了丰富的提问案例,为班主任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巧。
此次活动仍然延续了中学历史学科往年的传统,工作室每学期还会聘请学界专家为老师进行讲堂,为的就是能否宽阔老师们的视野,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方式,推动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
最后,小学历史教研员成学江老师和安丽萍老师分别做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吴文涛老师的这节研究课,同时也谢谢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还非常谢谢张汉林院士的精彩讲堂,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高中历史课要讲武德,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索和理解,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
撰稿丨赵立东京源中学
审稿丨成学江、安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