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调查:家长无能力辅导怎么解读?
日前,光明网联合腾讯新闻推出的双减调查问卷,从中学生父母的角度,调查了父母们对双减新政的心态,回收的问卷共4980份,囊括了学前父母、小学1~3年级父母、小学4~6年级父母、初中父母和中学父母。
高中的父母对于双减新政的关注度最高,总比列高达66.2%,其中高中1~3年级的中学生父母对于这项新政的关注度略低于4~6年级的父母。这个比列分布不难理解,家里有高中生的父母应当都有这样的感受:不碰家庭作业的时侯母慈子孝,一到作业补习时间,鸡飞狗跳。当父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补习儿子写作业的时侯,培训的需求就形成了。 #
在实际的调查数据中也反映出了需求问题,超过50%的父母,选择校外培训的缘由是“家长无能力补习”。
父母无能力补习如何剖析呢?我觉得主要可以拆分成下述缘由: #
父母知识能力有限补习疗效不好。 #
父母工作忙碌精力有限无力补习。
#
儿子对父母逆反心理大,父母管不住。
父母情绪控制能力差,影响了亲子关系。
补习班可以解决这种问题吗?事实上确实可以,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补习班在课后补习方面的专业性。并且,父母对补习班同样“恨之入骨”,缘由是价钱太贵! #
高达76.2%的父母认为“收费偏高,负担过重”。由此可见,父母对于培训机构的高价收费深恶痛绝。同时,近一半人也对培训机构的恐惧营销倍感厌恶。
双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让这个假期的一部份小孩远离了培训班。寒假期不得开班,开学后周日和下午9点半之后不得开班,可以说基本抹杀了大部份高价学科培训班的生存空间。 #
然而,父母和儿子们的培训需求依然十分巨大,杀害培训班解决的是“高价”和“焦虑”,带来的是父母对“无力自己补习小孩”的焦虑。 #
这如同大禹治污,既要加固防备,又要疏通河渠。父母和儿子们的需求,如同暴雨猛兽,肯定要有畅通的渠道来疏通。这样能够既兼具教育公正,又解决需求。所以,中学的校内托管和课后补习就成为了父母们的救命稻草。 #
因为现今校区课后服务,还在试行,每位地区、每个校区的举办情况有所不同,执行的方法还在探求。所以,具体课后服务会发展成哪些样子,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我们可以瞧瞧父母们对于课后服务的期盼: #
高达78.6%的父母希望“老师答疑,补习作业”,这个需求和父母们报课外培训的需求是一致的。假如你拿“因为无力补习家庭作业而选择课外培训的父母的数据”做比较,你会吃惊的发觉有高达28.3%【78.6%-50.3%=28.3%】的人,是由于校外培训价位高昂等诱因,被迫选择自己补习宝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校内课后服务才能挺好的发挥作用,可以经济又有效地解决年青父母们的后顾之忧。
#
再这儿,我还想把话题再引来深一点。校内课后服务的执行主体是中学的在职老师,能不能否把这件惠民的事情做好,可能就会碰到这种问题: #
工作时间的延长,班主任的积极性能不能保证?这就涉及校内托管的价钱能不能合理支付在职班主任的加班费,能不能在加班费上彰显出班主任参与课后服务的价值,同时又节省父母们的金钱。
#
校内课后服务和托管服务,拖住了一部份悄悄参与校外有偿补习的班主任的腿。这么收入的落差带来的情绪高中课外辅导,中学能不能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大局?这要中学发挥领导的智商。
校内课后服务的质量,最终决定了父母的选择,假如校内课后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肯定会有父母重新把女儿从中学领下来,送入价钱昂贵的培训机构高中课外辅导,甚至是转到地下营运的“一对一”和“拼班”,“双减”的成功与否,这是关键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