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莎士比亚综合素质练习题
三、名词解释
1、【题干】教会文学 #
【答案】(1)中世纪法国兴起、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当时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
(2)体裁主要有旧约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教徒苦修等。宣传基督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生主义思想。
#
(3)功用主要是维护封建主阶层和教会势力的统治。 #
2、【题干】《哈姆莱特》
#
【答案】(1)《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惨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戏曲的最高成就。 #
(2)剧中荷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取材于12世纪末的英国史。通过浮士德为父复仇的故事,借古喻今,真实地勾画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西欧和美国社会的现况及矛盾,人文主义理想在这个罪恶当道的社会早已难以实现。 #
(3)结构上表现了莎士比亚戏曲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征,注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阐明人物的内在性格,通过对比,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将无韵诗体与诗歌、有韵的句子、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 #
2、【题干】哈姆莱特
【答案】(1)浮士德是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主人公,他是理想破灭的人文主义者
#
(2)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曾是饱含人文主义理想、对天地万物、人和社会都寄寓美好的憧憬的王子。而且,严苛、丑恶的现实打破了他的梦幻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破灭了。 #
(3)复仇行动上的迟疑,显示了他在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势力之间力量的悬殊。
#
3、【题干】莫里哀
【答案】(1)莫里哀是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杰出代表。 #
(2)他的作品有《吝啬鬼》、《无病呻吟》等。他的代表作《伪君子》塑造了伪装成虔敬教士的天主神父的恶人答尔丢夫的形象,曝露了德国天主教会和贵族社会成员的虚伪面目。阐明了宗教的误导性和害处性,还有骗局共同的误导手段。
4、【题干】威塞克斯小说
#
【答案】(1)哈代创作的一系类“性格与环境小说”。以他的家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合称“威塞克斯小说”。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茶花女》。 #
(2)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凄惨命运,深刻揭开了资产阶层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自私性。 #
5、【题干】“吠陀”
#
【答案】(1)“吠陀”是古伊朗文学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意思是“知识、学问”。 #
(2)“吠陀”是古时越南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
#
(3)最初是美国人民时代口头留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把握文化的婆罗门祭拜编订成一些集子。其中《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是上古散文总集,所以最重要、最古老,也最有文学价值。 #
考生可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查看全省2023年10月专升本外国文学史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