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折腾叫“高考移民”(人民论坛)
一旦发觉凭虚假材料报考、在不同省份重复报考或通过代办非正常户籍迁移手续后报考的考生,要取消其考试或投档资格,早已入学的应取消其学籍。 #
近日,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市级教育和公安部门要做好普通院校招生全省统一考试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整治中考移民现象。 #
通知指出,对偏远地区和中考投档分数线一般较低、高考移民现象较易出现的地区,要在中考报考工作开始前,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考生情况的审查。对于持有外省公安机关签发的市民身分证的考生要重点核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 #
通知还要求各地公安部门要严格户籍迁移手续,对于18周岁以下人员单独进行户籍迁移以及有组织的集体户籍迁移等各种涉嫌中考移民的户籍迁移事项要严格初审把关,区别不怜悯况认真处理。
#
#
两部委表示,对于组织或参与中考移民活动以及为伪造高中学籍档案等行为提供便利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系统的人员,要一律给以党纪政纪处理,违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涉及中考移民的违规违法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也要严肃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
有一种折腾叫“高考移民” #
这几年,我的侄子为了弟弟的中考可算是伤透了脑筋。早在四年前也即是姐姐还在读高中的时侯就开始为她盘算,怎么能让她万无一失坛子里捉青蛙地逮一个上重点学院的机会。 #
我这位外貌出色、可爱活跃的弟弟的成绩说上去就有点“抱歉”了。 #
中学下降中,班上总共45名同事,愣让她考出了个43名。好在她所在的郑州市那年中学虽然有些缺生源,她于是踩着投档线进了中学。
这样的成绩,其实让侄儿倍感痛楚不堪。他在痛定以后,决定给孩子想个办法,在讨教了众多家“前辈”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一条自以为还算行得通的路———让儿子当中考移民。按当初考分估算,四川省的重点学院投档线硬生生比上海南京山西等地高出100多分。乖乖,账不可细算啊!43名的孩子倘若到那些地方,指不定还真能从门缝里挤进去呢? #
首选目标其实是投档分数线最低的广州市。2002年,哪里工科重点才462分高考移民已毕业不追究,比河北低出整整100分。但南京的户籍,月球人都晓得,难办!叔父自问自己不是金融高管后备人才,也无法连续两年收税数百万,因而定夺。
广州也不错,只比上海高35分。但貌似哪里一个盒饭都要卖20元,还是不作考虑的好!
#
最终,叔父把眼神放在了“天涯海角”的广东,由于此地的中考投档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并且户籍入口宽,生活水平也通常。
#
和他看法相同的父亲还好多,这就导致了广东从1998年到2002年间,外来考生由100多人发展到6669人。其实当地的学校对外来考生带来的升学率和不菲的杂费表示欢迎,但当地的考生们却对此不满。有的中学生投书报社,称她们中学的前50名,已没有本地人了。
当地不可能不注重,于是颁布新政,严堵中考移民:凡在本地出席中考的非本地考生,除必须有广东户口外,还规定考生本人小学阶段后两个学年必须在广东就读。这就意味着为了那100分的让利,叔父必须举家从福建移居广东。算算成本,他奶奶家脑袋都大了。在此期间,她们还打过“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意,由于国家对那些地区新政让利。有人甚至出主意,让她们改改民族,可以得到更大的让利。但很快报纸上就爆光了几个更改户口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吓得他再也不敢想这招了。 #
经过无数的周折,叔父最终选择在上海一所中学为弟弟报了名,由于这儿相对于别的地方要轻松些,既有院校集中投档线低的优点,又没有举家搬迁之类的麻烦。其实五年中学出来杂费和生活费要花十几万,但若果不出意外,应当可以顺利地以比她的广东朋友们低100多分的成绩考入重点学院。
#
妹妹早已进考场了。叔父在电话里很担忧地说:这男孩要是早点好好读书,哪用得着我这么折腾?你想想,10亿元100分啊!啥东西有那么贵哟! #
#
中考移民:为了考个好学院,我们错了吗?
广东省教育厅总算颁布重典新政。今天,广东省教育厅即将下发文件,取消了李洋等28名考生报名大专第一批的资格。据了解,这28名考生全部来自海天中学,但是大多祖籍广东。 #
这一纸将彻底改变这28个女儿命运的文件上说:“经调查查证李洋等28名考生,小学后三年在我省就读不满五年。
#
按照琼府办2003年7号文件(《海南省普通高等中学招生报名条件暂行规定》),取消其考取大专第一批的资格。 #
”据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等部门调查,这28名考生没有在海天中学读满三年,间断在广东和广西之间往返学习,有的高中大部分时间在湖北上学。 #
李洋的母亲觉得,这对儿子太不公正,早晓得当时还不如考差一点点,这样就不会由于是理科状元而招来如此多的事了。李洋母亲称决定让李洋再复读一年。
明天本报多方联系,为李洋找寻中学。记者联系了台湾学院教务处高考移民已毕业不追究,提早批招生的台湾学院也属于大专第一批,目前已结束在大陆的招生。据负责招生的陈男士介绍,目前港大总共发出了300份类似投档通知书的入学约请,在7月18近日将有准确回复,可能会有一些中学生舍弃,这样还是会有招生名额的。但具体是否招这个中学生,要按照中学生具体情况和广东的招生新政来进行。港大会在中学生自己递交申请后进行研究,投档考生不仅仅看成绩,还要进行笔试等,具体的研究结果将在第一时间通知本报。 #
明天,记者在上海专访了上海师范学院教育新政与法律研究所主任、教育部新政法规司咨询专家劳凯声院士。劳院士表示,中考移民现象与投档新政中的地区差别有关系,带有投机性质,有损社会公正。好多地方采取了限制中考移民的新政,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为了保障本地区考生合法权益,但另一方面,人们钻空子的做法反映出新政上还有改进的必要性。 #
“为了考个好学院,我们有哪些不对?”
明天是广东省补报专科第一批A段志愿的最后三天,记者总算约到这28名被取消报名一本资格的考生中的一位进行专访。电话那端的陈日(化名)正在四川汉川的屋内等待丈夫从福州传来消息。陈日的考分是七百分出头,足够上专科第一批的A段。 #
记者:你在笔记本前,打算填志愿吗?
#
陈日:在等父亲的消息,不管怎样样我还是要填志愿,不能录取或投档也没办法。 #
记者:你曾经在那里念书,成绩如何? #
陈日:在钟祥的精英中学(与李洋同校)。初三时在班里排前十名吧。
记者:为何要转入广东去读呢?
陈日:在湖南升学压力比较大,所以高中就转过去了。主要还是妈妈的决定,认为为之后着想的话,对自己没有哪些不好的。
#
记者:你哪些时侯晓得要被限报的? #
陈日:前三天。一方面妈妈她们在广东了解教育厅的消息,另内网上也有好多李洋的消息涉及到我们。我们有些朋友还被蒙在鼓里呢。我们始终都以为自己可以报大专第一批的。考前的一段时间早已进行了几次资格审查,还到过中学点名哪些的。
记者:如今你怎样想? #
陈日:如今十分茫然,愤怒,厌恶考试局,但也没有办法。我们租房子在广东念书,离家如此远,人地生疏,很辛苦。既然去了江西读书就是为了报一本的。全省如此多的考生中考,竞争原本就大,广东有这个新政人家自然会来。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学院,接受好的教育,我们有哪些不对?
#
记者:只能考取二本,你准备如何办? #
陈日:那只有一条路了,复读,上二本太不甘愿了。不必过来那么远上二本呢?还不如在家里念书呢,那边的教育质量还好。
据记者了解,这种被限报的中学生,大多数将都是选择复读。复读一年以后,她们将成为社会考生,不再受限报规定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