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对立统一 (每日一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练习题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原理: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关系的两个方面。 #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即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以及互相转化的趋势。这些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互相贯通性,最深刻彰显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分离、相互抵触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方式。
#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促进了事物的发展或则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促进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
#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借助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互相包含,可以互相汲取有利于自身的诱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奔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导致事物的量变;使得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矛盾的对立统一,实现事物的质变。
#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二者的结合中能够实现。
#
4.全面掌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重要意义
#
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对于矛盾本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事物的发展除了表现为“相反相成”,并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自觉地借助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进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相关材料:中国哲学家提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辨证方法,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尚和去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庸即用),也就是“中和”、“中庸”之道
例题1.近些年来,中国在国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请剖析:
(1)中国提出这种主张的哲学根据。 #
(2)从这一根据出发,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方式论上的根本要求是哪些?各举国际、国内一例说明之。
答案要点: #
(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根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非常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心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分离、相互抵触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带动事物的发展。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
在矛盾促使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于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借助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互相包含,矛盾双方可以互相汲取有利于自身的诱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奔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导致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使得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促使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推动事物发展、特别是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到的重要作用。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借助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彰显。 #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除了表现为“相反相成”,并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式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指出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式,而是指出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式解决问题,努力找寻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具各方利益,以达到互惠共赢。如2005年中国与日本、欧盟关于纺织品的争端最终得以解决,以及中国与印度的陆地边界的最终解决都是成功的反例。我国国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一直保持清醒脑子矛盾的对立统一,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剖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形成的缘由,愈发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谐诱因,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和谐诱因,不断推动社会和谐,也是突出的反例。
#
(题干的材料也可以是别的材料,如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和而不同”的提法等为材料,或则以中国领导人讲话中涉及这个问题的内容为材料,只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的角度和内容调整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