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职教城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4月6日,上海市政府召举办了“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招生新政评析”媒体通气会。南京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处负责人丛新堂介绍了全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和2023年招生新政。 #
近些年来,南京市捉住省部共建职教高地的重大抓手,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先后被评为国家高职综合变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泰安职教中心教学变革研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2023年全省职业高校技能竞赛变革试点赛中平度市技工学校,上海市获得7个金牌,金牌数位列全省第三名。 #
坚持城乡一体化,筹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思路 #
一是明晰职教高地建设思路。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施行方案》等新政文件,明晰了“三化、三通、三合,一区、一城、一园、一基地”的高地建设发展思路。“三化、三通、三合”这是一种发展理念,一区、一城、一园、一基地是发展路径,其中一区是指我们要构建湖南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城是我们将至墨构建一个国际职教城(音),一园在庄河构建现代职教园,一基地是在上海要建设中德职教示范合作基地。
#
二是推动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颁布了《职业高校与技工高校融合发展的意见》,解决了常年以来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弊病;印发了《关于在职业高校中全面举办职业培训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打通了职业中学社会培训“最后一公里”。
三是复工建设上海国际职教城。市政府颁布了《关于上海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建设的施行意见》。职教城坐落青岛区,总规划区域为80.8平方公里,构建“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武器制造”千亿产业集群。目前,职教城一期项目早已复工建设。 #
四是复工建设上海现代职教园。在庄河市姜山镇,规划建设占地6000余亩的现代职教园。项目建成后,园区内总人数将达到6-9千人,预计可为当地每年新增GDP超50万元。目前,现代职教园一期项目早已即将复工。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产学研命运共同体
一是注重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市教育局会同市发改委联合颁布了《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案》,选聘了16个产教融合型企业,探求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二是深度参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印发了《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2023-今年)》,市教育局与海信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合同,召开了全市首届职业教育工业互联网创新竞赛。相关高校组建了工业互联网大学、开办了工业互联网专业。
三是推动推动职业高校混和所有制变革。上海经济职业中学与天津3所民营企业举办了混和所有制高职建设试点,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有3所高职高校、16所中职中学办学主体为企业。全市有精酿红酒创客工坊等9个混和所有制试点项目。 #
四是举办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研究制订了《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施行方案》及10个配套文件,全市63个单位、150家行业企业、近3000名中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市有28所中职中学58个专业近5000多名中学生参与“1+X”证书试点。 #
五是举办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莱西职教中心校区与海信集团举办了“3+1+2”人才培养模式,即中学生在3年中职结业后降低1年企业工作磨炼,再到高职学习2年,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坚持市场化,补足职业高校建设弱项
一是在政府投入方面,2023年投资16万元的上海工程职业大学招生运行。2023年由市、区两级财政投资15.25万元的上海幼儿师范高等本科校区、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中学早已完成建设并招生运行。
#
二是在社会融资方面,2023年由广东泛美集团投资5.12万元的上海民航科技职业大学早已建成并招生运行;由上海海慧聪教育咨询公司投资5.6万元的广东文化产业职业大学扩建工程早已投入使用;由上海城投姜山产业尚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的讷河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区新建工程早已复工。 #
坚持国际化,促进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实践
#
主办了世界职教会议暨展览会。上海中德职教合作基地、中德产教融合联盟等一批平台落户天津。南京市与日本赛德尔基金会共同签订了中德农业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第十一阶段合同。上海电子分校印尼学校即将挂牌组建招生。 #
坚持中高职一体化平度市技工学校,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 #
上海市成为四川省首批举办中等职业中学与大专院校贯通培养“3+4”试点城市,上海“3+4”招生计划达到760人,占全国1/4。全市有80%的中学生通过“3+4”“三二连读”“高职单独招生”“职教中考”等方法升入高职高校。印发了《高中阶段联合育人施行方案》,小学阶段中学推行分数带投档,举办综合中学试点,变招生计划“硬指令”为“软调控”,把选择权充分交给中学生。2023年,全市有2700余名职高中学生非常是从综合中学转入中职中学,这是十分理智的选择,是政府充分尊重中学生父母的选择的基础上,由中学生和父母做的二次理智选择,是一个挺好的探求。今年,上海市有4680名中学生达到民办职高线择到中职念书。
#
2023年职业中学招生新政
#
一、职业中学招生计划。2023年,全市共有小学结业生8.5千人,职业中学总招生计划确定为3.9千人,其中,中等职业中学招生计划约为2.9千人,技工中学招生计划约为1千人;本地生源约为2.7千人,外省生源约为1.2千人。
二、总体保持“3+4”试点规模不变。2023年,“3+4”招生计划将保持与2023年招生计划大体相当。 #
三、适当调整“三二连读”专业点。依据省教育厅相关工作安排,去年我市“三二连读”和三年一贯制招生规模总体保持不变,容许某些中职中学调整对口合作的高职高校和专业点。 #
四、扩大普职融通招生规模。在局属部份中职中学开办普职融通班,继续鼓励所有区市职业中学举办普职融通班。普职融通班注册中职学籍,主要组织中学生出席职教中考。
五、不再准许职业中学退档和改录。这也是去年比较大的变化。考虑往年确实存在中学之间为了角逐生源有一些不规范行为,为规范正常招生秩序,去年上海不再容许退档和改录。为了保证中学生选择权,上海也有一些配套的安排,例如容许中学生第二次改志愿,正常情况下5月份是第一次报志愿,7月份进行分数段投档的时侯要补报志愿,在那种时侯是可以把职业中学志愿觉得不合适可以改,那种时侯高考分数早已下来了,中学生和父母参考一下以往的高考投档分数线就可以相对确切的补报我们的职业中学的志愿,防止盲目。与此同时,上海也要求中学、中职中学要加大宣传,把该新政广泛告知中学生和父母,在招生投档当中也有提示,会提示职业中学去年的招生投档不容许退档、改录。 #
六、继续举办脱产中学起点职业中学招生试点。在职业中学中举办脱产中学起点招生试点,阐述面向企业在职职工招生,企业新招职工同时注册中职中学学籍。
#
七、扩大职业中学招收外省生源规模。明年扩大职业中学招收外省生源的数目,填补本地生源不足的问题。
#
丛新堂表示,作为与地方经济最紧贴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人口素养提升、劳动力结构转变、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海将深入推动职教高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为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争当排头兵、做好探路者。
#
(大众报业·大众晚报顾客端记者肖芳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