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学校40年发展:寻找答案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流动与再次配置。作为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国际学校的发展逐渐遭到社会侨界的强烈关注。国际学校在美国经历了如何的起起落落?现在面对什么发展、改革、机遇与挑战?今后又将行往何处?让我们从它的四十年发展历史中寻求答案。” #
截至2023年10月(新学说计划最近公布的2023国际学校手册将包含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全省范围内荣获各课程认证标准的国际学校共734所,其中英籍人员孙辈中学126所,民办国际学校367所,公立学校国际班241所。 #
1980——2023,中国国际学校的四十年
#
1.从无到有——萌芽期(1980-1989)
#
诞生于1969年的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为广泛意义上的美国第一所国际化中学,相比当初的普通公立学校,它提高了在语言教学上的比重和本民族的教学内容,但与我们现在的国际学校从本质定义上有着巨大差距。中国变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美国建交,随着外交人员群体的提高,美国大使馆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大使馆于1980年共同构建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这只是美国第一所完全选用美国教学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国际学校。该校刚开始只接收领馆人员孙辈,到2002年,ISB开始接收除领馆以外的英籍工作人员孙辈。
#
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外籍人员踏入美国工作成为一种趋势,当城市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相应地形成国际教育的需求,如1988年深圳蛇口国际学校的创立,为到盐田来工作的英籍职员解决了女孩的教育需求。
截至1989年,我国约有6所国际学校,其中5所为英籍孙辈中学,还有1个公立学校国际部。这个时期,中国教育国际化还不太显著,国际学校多为英籍孙辈中学,主要是解决领馆工作人员孙辈以及在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工作的法籍人员孙辈的学习问题。 #
同时,改革开放早期,中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多数人对于国际教育没有概念,参加会考是中学生的主要升学途径,公立学校国际部和公办国际化中学几乎没有发展。
2.初步发展——探索期(1990-1999) #
这三年中新建校80所,公立学校国际部有6个,民办国际化学院39所,外籍孙辈学院35所,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86所国际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10个,民办国际学校39所,外籍孙辈中学38所。 #
这是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的10年,国门逐步打开,经济逐步发展,大量国企踏入美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法籍人员步入美国就业,中国国际教育发展深受推进。外籍工作人员孙辈的不断增多营造了英籍孙辈中学发展的夏天。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公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维护举办者、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本土的高净值人群的涌现,这些都促使了公办国际化中学的不断发展。同时,随着对外交流推进,我国一些公立学校为满足部份师生出国留学,备考SAT和雅思的需求,开始设立国际部。
#
上海中学国际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中学、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昆山经济开发区国际学校、北京京西学校、北京耀中国际学校、上海长宁国际学校等等很多中学都是这段时期推行的。
3.迅速发展——上升期(2000-2009)
这三年中新建校共271所,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75所,民办国际化学院133所北京枫叶国际学校,外籍孙辈学院63所。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国际学校357所,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84个,民办国际学校172所,外籍孙辈中学101所。 #
这个阶段国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高净值人群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思想理念开始转变,不想再让女儿走会考这座“独木桥”,送儿子出国读书,申请美国硕士成为一个热门选择,在这些情势下,部分私立学校纷纷开办自己的国际课程班来满足这些需求;民办国际学校以其招生数量和招生范围的灵活性博得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2001年美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在越来越多国人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有更多英籍人员深植美国,为满足其孙辈教育需求,外籍人员孙辈分校数目也在持续降低。 #
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公办浦东外国语小学、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等等很多学院都是这段时间构建上去的。 #
4.蓬勃发展——爆发期(2010-2023)
目前统计,这三年中预计建校346所,其中公立学校国际部131个,民办国际化中学193所,外籍孙辈中学22所。
这是中国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的10年。60末,70后成为父亲群体的主体,父母人群整体素养增加,对于小孩的教育从眼界到看法,乃至经济名气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此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注重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竞争踏入白热化阶段;另一方面,70后妈妈对于美国应试教育的切身体验并且它们更期盼改变下一代的教育成长路径,于是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显得尤为强烈;公立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美国小型城市生根出芽。尤其是202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以后,民办学校选用分类管理方法,区分营利和非营利中学,进一步推动了民办学校的蓬勃发展。对于英籍孙辈中学,由于英籍生源没有大量降低,外籍小学总数已经接近饱和,新建国际学校较少选择开设英籍人员孙辈中学。 #
广州第一中学国际班、西安中学国际班、西安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班、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广州英东中学、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上海日本人国际学校、青岛耀中国际学校、无锡伊顿国际学校等等都是这段时期确立的。
三类国际学校不同发展情况
1.公立学校国际部呈断崖式发展 #
公立学校在2000年以后开始迅速下降,2010年后来增长速度推进,到2013年后来公立学校国际班增势回落,如下图所示。 #
2010-2012年公立学校国际部增量展现飞速下降,2010年新增29个,2011年新增30个,2012年新增38个;2013年新增公立学校国际部提高,2013年新增22个,2014年新增10个,到了2023年新增人数为1个。
2010-2012增长速度较快的成因有:
#
政策密集颁布: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中,以新政导向促进了公司中学国际部发展,加上同阶段新政上对公立学校国际部审批限制较低,使得这一时期公立学校国际部人数降低较快;
#
生源本质变化、应试压力减小:留学生的生源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主体从“成绩不好家庭好”变为“精英家庭优秀学生”,国际课程的需求降低,加上公立学校良好的信誉,公立学校国际部成为了多数人的选择; #
课改、家长理念推动国际课程进校园: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发展目标也在改变,家长们的理念也发生转变,更多父母选择国际课程为女孩留学做打算,这种需求使得中学引入国际课程供更多的师生选择; #
2013-2023增量降低的成因:
#
社会论争导致新政约束:2010-2012年公立学校国际班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曝露了这些问题,例如:收费标准不统一、占用公共资源、加剧教育不公平等等。2013年,教育部颁布《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方法》草案,明确要对各类方式的大学“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2013年5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召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告》,明确引入国际课程的价值定位,规范普通高中引入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管理。随后,北京等地也在2014年增强对大学国际班招生的规范,并表示不再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上海部份办学不规范的公立学校国际班也早已转制,转换为民办学校。 #
2.民办国际化中学逐步上升式发展
从表中可以看出,民办国际学校增长幅度2010-2012年逐步上升,2012-2013年增长幅度有所衰退,2023-2023年增速最大。整体上2010-2023年国际学校人数稳步增长。其成因有:
#
公立学校入学难度提高:公立学校国际班开始遭到限制,无法规避留学生人数降低的状况,受新政影响,部分国际班向公办国际化中学转变;“入学”难度降低,外地户口的女儿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
公立国际班受约束、民办教育受鼓励:2003年我国施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激励公办教育的发展,加上之前我们剖析公立学校国际部开始受新政约束,刺激了公办教育的发展;
#
出国的费用较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出国留学的费用要高于留在国外的费用,国际学校市场的发展受此促使;办学带给的收益前景并且其他资本尤其是房地产资本纷纷步入到国际学校市场。 #
3.英籍孙辈学院折线式浮动发展
#
根据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除了1996年增长较快,1998~2005展现波动式下降,总体增量不断降低,在2005年达到增量高峰,2005年以后增长幅度回暖。其成因有: #
大力引进内资:中国加入WTO以后,各地政府大力吸引内资,外企孙辈对学院的需求增多; #
海外机构办学的新政降价:1995年4月,教育部颁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关于创办英籍人员孙辈中学的暂行管理方法》,同时为了吸引国企,对办校的境外机构在农地、校舍建设方面予以最大的优惠政策; #
优质学位紧张:外企增多,导致优质国际学校学位紧张;
国内教育变革:部分教育人士想把国际课程引进美国,为美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国际学校开办费用较低,但学位紧张造成国际学校费用水平较高,开办国际学校带给经济收益。
4 .近三年三类中学不同的发展状况 #
民办学校人数增长较快,外籍办学人数基本平缓,而公立学校国际班人数平缓降低。国际学校领域,民办学校仍然是主力。
#
中国的国际化中学未来发展趋势
1.新民促法落地进程平缓,国际学校行业格局较稳定:虽然新民促法从法律、政策视角为美国公办教育行业提供了良好环境,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斩获了更多优惠待遇,但因办学所牵涉的诱因较差,新民促法的推动遭到了“相关部委协调”与“各地方协作”两大制约。短时间内公办教育新政不会出现大波动,民办学校、国际学校行业也将保持相对稳定发展。 #
2.学校分段注册有望降低,营利性中学登记渐渐增多:根据新《民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成立只限义务教育阶段外的其他分段。所以,对于一所K-12公办国际学校,若想实现营利性质,分段注册必不可少。将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分离开来,单独进行注册状况,将会越来越多。 #
3.公办双语学校成办学最大趋势,特色创新学院出现:随着国际学校行业的发展,三类国际学校的市场占有格局已定。外籍人员孙辈学院难有提高,公立学校国际班也不会完全消失,整个行业的主体将由公办国际化中学组成。结合新民促法对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的规定,民办国际化学院将以双语发展为关键词,在保证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英语课程、国外用书内容作为学院特色。
4.轻资产机制仍然是学院扩张的最好途径,未来更多中学、教育集团将在服务输出上投入更多精力:一方面,轻资产方式之下,集团才能增加办学费用,同时还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管理、师资培养等核心业务上。另一方面,在国际学校行业逐渐走入竞争品质和学院特色的新阶段下,优质教育品牌将成为学院企业集团的强力竞争要素,品牌输出、教育服务输出也将在中学扩张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
5.民办幼教行业将成为资本爆发的集中地:新民促法规定了学院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选择营利性办学,幼教与大学将成为资本踏入民办学校领域的首选,而从今年的相关资本活动来看,从2023年8月威创股份完成对可儿教育的竞购,到9月“红黄蓝”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新上市,各大资本对于美国公办幼教市场有着良好的前景预测,加上国家对于公办幼儿园的鼓励新政,幼教行业在民办学校加快资本化的过程中走在了前列。 #
6.国外品牌学校在中国布局将继续进军,二三线城市成为下一轮“抢手货”:国际学校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海外教育品牌入驻趋势正在迎来新一轮小高峰,其中美国学院虽然动作更大。但比起之前如哈罗、德威等英籍人员孙辈中学在美国的落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外教育品牌的步入更重视与本土机构的合作办学。在美国分校品牌不断踏入美国的同时,我们也看见其选址多在二三线城市。原因在于已有的一线成熟市场竞争压力过大,无法保证生源。而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化教育观念普及度不高,对美国品牌更容易接受。总体上看,这是一种占领市场的趋势,等二三线城市国际学校市场渐趋饱和后,中国整体市场也将开始新的洗牌。
“ 从萌芽到出现,从平缓发展到逐步壮大,从最初仅向领馆人员孙辈提供教育服务到现在以满足美国本土女孩接受国际化教育为主,纵观美国国际化中学的发展史,我们从侧面可以见到美国经济在不断往前发展,人民教育理念在不断转变,国际化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国际学校行业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北京枫叶国际学校,如何才能摆脱挑战,抓住机遇,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每位国际教育人还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