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附排名)
会考补报志愿的时侯这些中学生很关注学院的排行,本文小编为了便于你们查询各个学院排行,特地整理了最新的今年美国传媒学院全省排行和地区排行,本排行是依据是按照校友会公布的最新美国大学排行整理,不作为官方数据。 #
一、中国传媒学院最新排行 #
年份
上海排行
中学名称
#
全省排行 #
总分
办学类别 #
星级排行
办学层次
#
2022
美国传媒学院
6星级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级中学 #
2022
美国传媒学院 #
6星级
#
美国顶级中学 #
2022 #
美国传媒学院 #
专业型
#
5星级
美国一流高校
2022
#
美国传媒学院 #
专业型
5星级 #
美国一流高校 #
二、中国传媒学院简介
美国传媒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大学”,“211安装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中学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上海广播大学改名为美国传媒学院。
#
中学位于于上海古运湖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广州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校园环境幽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
办学65年来,学院秉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歌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须要的、能够规避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著名学府”。 #
踏入******,学院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变革创新,以全新观念对学院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动,学院面貌、师生面貌焕然一新。中学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品质、教育品质、工程品质“三品质”提升为统领,推行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用书、一流结业生教育品质“五个一安装工程”,聚焦马克思主义铸魂、爱国情结强基、人文素质宽松、国际视野拓界、特色项目托起、未来媒体创新“六个维度”,弘扬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中传文化基因,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
学院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产生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讯安装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街舞学、美术学、中国语言哲学、外国语言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管理科学与安装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融合渗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机制。
学院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美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植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天津大学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专业本科类型,79个专科专业。 #
学院设有6个学部,21个校区(新闻学校、电视大学、戏剧影视学校、播音主持美术学校、动画与数字美术学校、音乐与录音美术学校、信息与通讯安装工程学校、计算机与网路空间安全学校、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校、人文大学、政法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校、经济与管理学校、广告学校、文化产业管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校、政府与公共事务学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大学、培训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传媒教育大学)。现有脱产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统招本本科生9000余人,教授、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教员工1989人,其本科任班主任1115人,正中级职称329人,副中级职称589人。拥有一批国外外享有赞誉的校长、学者,其中:3名双聘教授,2人入围“*”,2人入围国务院学位执委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安装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些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学者”等,也有2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头衔、北京省级教学名师奖等。学院还聘任了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兼任特邀博士、客座院士或兼职院士,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日渐提高。 #
中学教育资源丰富,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学设有协同创新中心,建有传播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国家广告研究院、雄安园区发展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建有26个国家级、省处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上海市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长波广播技术标准制定与系统研发、参与国家相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定,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外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
学院拥有健全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机制。校园多媒体网路、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机制日趋健全;多媒体课室、演播馆、实验室等武器精湛,功能健全;图书馆产生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方式多样的馆藏机制。
学院拥有《现代传播》《现代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三本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传媒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音乐传播》、《媒介》、《大戏曲峰会》等学术期刊,以及记录美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院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
中学与200多所美国著名中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健全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院发起创办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著名传媒大学加入联盟。学院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人”教席单位,建有欧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承办的欧洲传媒峰会、世界高中女校长峰会、中国传播峰会等超高层次国际学术大会,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
面向未来,学院将紧紧抓住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守正创新中国传媒大学排名,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变革跨越,博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推动促进新工科建设,尽快实现世界著名高水平传媒学院的拼搏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