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日四大金刚的真实面目,你知道几个?
军统四大金刚,是指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亦作"军统")的"四大金刚"。他们分别是:陈恭澍、赵理君、沈醉、王天木。这几个人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本事。而其中最为厉害,最为凶残的人就叫做赵理君,江湖人称"追命太岁",此人极为桀骜不驯,一般来说戴笠委派给他的什么杀人的活儿,他都能很好的完成,甚至有的时候为了一己私欲,还敢不听戴笠指令,直接杀人。 #
抗战初期赵理君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而被戴笠调到重庆军统四大金刚,最初任局本部行动处行动科科长。 #
因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与蒋介石不和,蒋为了控制阎锡山,下令戴笠封锁晋南到河南洛阳的通道,监视控制人员往来。戴笠以防止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渡黄河到晋南转进延安为借口,保举赵理君为第一战区少将编练专员兼洛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严密控制从洛阳到山西的黄河渡口。
在黄河渡口,赵理君以检查为名,敲诈勒索,胡作非为,稍不遂意,轻则打骂,劫夺财物,重则把人打死投入黄河灭迹。中统特工人员多次夹在渡河群众中搞情报活动,竟也遭赵理君及其手下抢劫或打死推入黄河。
在洛阳,赵理君又兼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华北战地督导团督导专员,这个督导团是戴笠于1938年10月伙同天主教神父、比利时人雷鸣远建立的,其成员除天主教徒、军统分子外,吸收了许多土豪、红枪会徒,以及地痞流氓,在豫东沦陷区及晋东南一带活动。他们以抗日为幌子,实际上与日本人勾结,从事毒品走私,赵理君实际为汉奸,是日本人的走狗。
#
1941年底,赵理君的督导团公然用枪枝与日本鬼子换鸦片,并且数量有几船之多,被河南第十二(豫东)行政督察专员韦孝儒的军队查获扣押,处死了首恶分子。 #
赵理君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
1942年3月15日,韦孝儒来洛阳出席河南省政府召集的省政会议,他与洛阳复旦中学校长郭兆曙是朋友,就住在复旦中学校内。但第二天却离奇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两名韦氏随从。 #
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得到河南省府的呈报,急忙召集军统河南站负责人兼河南省政府调查统计室主任岳烛远,限令十天内弄个水落石出,活着要找到人,死了要见尸首。岳烛远经过两天调查,此案告破,凶手竟是赵理君,赵也毫不在乎地地承认。 #
河南省党部和教育界人士上街游行,要求严惩凶手。这时在重庆的陈果夫,一再上书蒋介石,要求缉拿凶手,以平民愤。蒋介石接到蒋鼎文呈报,要求立即将赵理君拘捕审讯。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将赵理君移交给了军法执行分监部监押审讯,赵理君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无法抵赖,供认了作案意图和经过。并根据中统提供的确凿证据,赵理君为日本蓝衣社特务,是一个早已投降日寇的汉奸。
戴笠闻讯,矢口否认赵君理为汉奸,企图保全赵理君的性命,便致电战区长官部;要求提人,交由军统内部处理。蒋鼎文鉴于案情重大军统四大金刚,又加之河南地方官员的强烈呼吁,便直接电请蒋介石,要求将赵理君等就地正法,蒋介石命令于洛阳将赵君理就地正法。
#
对赵理君的死戴笠流了几滴眼泪。他确实有些欣赏赵理君。赵理君死后,戴笠总感到少了什么。在军统局本部纪念周上报告此案时,戴笠情不自禁流露出爱惜之情,"赵理君是一位勇于冲锋的同志,是组织中的佼佼者……"
戴笠指示军统有关部门将赵理君的尸体厚葬在成都龙泉驿军统公墓,以后戴笠每经过成都都要去墓前凭吊一番,并指示军统人事、会计和总务部门对赵理君家属给予厚恤,以示安慰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