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蜡烛装置装置Ⅲ的实验步骤(二)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
(1)取一支红色的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据此请总结出常温下蜡烛的两条物理性质:硬度小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
(2)点燃蜡烛(图一),能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发光,发热,燃烧.(写出一条) #
(3)取一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二)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环形焦斑.据此推测,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
(4)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图三),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请你推测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石蜡蒸汽.
#
(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图四),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氢氧化钠的化学式,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小明得出蜡烛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 #
(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华设计了如图五所示的实验. #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吸收水)、装置Ⅲ(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
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
#
蜡烛 #
装置Ⅱ
#
装置Ⅲ #
反应前的质量/g #
15.8
#
182.3 #
212.2
#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
216.6
#
①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
②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③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④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说明理由.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