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谁更胜一筹?

2023-01-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论文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新材料的发现,包括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及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求,特别是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直接改变了学者关于近代史的观念,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以下是今日首发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论文全文如下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中国近代史论文,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咸丰二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

1858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月,曾国藩奉命督办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或嗟叹或敬仰。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过繁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从很多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曾国藩不过是清朝末年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已,或许他的道德文章可以冠冕一代,但在普通人的眼里,那不过是他为官从政、上下其手的手段。然而,在当时,曾国藩的为人做官之道可谓尽人皆知,无人不佩服之至。“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胡雪岩其人白手起家,到晚年终老之时富可敌国,甚至靠自己的财力资助左宗棠将新疆收回清政府版图,将曾国藩与其相提并论,可见世人对曾国藩为官之道的尊崇。《曾国藩家书》130余封,是历史上家书流传下来最多的,曾国藩在家书中推心置腹的言谈,对子侄兄弟们的教导,堪称典范,曾家传承一百余年未出纨绔子弟,未曾家道中落,能人辈出,不得不说曾国藩家教之成功,堪为后世之楷模。

#

曾国藩作为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其深厚,文章写作自成一家,阳刚与阴柔并济,行文流畅,思想深刻,振聋发聩。作为清末重要的军事力量,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是清政府最后一道保命屏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社会安定的夙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就尽忠报国而言,曾国藩的做法无可非议。当然,曾国藩并非完人,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善用酷刑,杀人如麻,也被骂为“曾剃头”。尽管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劳苦功高使他声名远扬,但是在剿灭捻军的过程中在战略上出现了问题,最终被朝廷免职。他的一生是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毁誉参半,且各趋极致,毁至卖国贼,誉则冠冕一代。世人眼中,曾国藩功过相抵,但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将功与过扯平来计算,而是既看到他的长处,又看到他的缺点,由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成就大业。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然而曾国藩是第一个完美的将家国天下都治理的很好的人,誉其为楷模一点也不过分。修身养性,曾国藩是清朝末年杰出的理学大师,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在当时称得上专家。在家书中,他常教育子侄兄弟们写文章贵在气势,而他自己也的确是遵循这一规则,以气言理,发人深省,注意详略的变化,剪裁得当。 #

他的文章总是另辟蹊径,“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在做人方面,他深知宽宏大量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处世交友过程中可以与人推心置腹,不因琐事而烦心。为人处世,宁可吃亏也不赚便宜,不会轻取人财。身居高位,官场往来十分繁杂,送礼贿赂更是家常便饭,能在此污浊之世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不能说他品行高洁,但足以证明其心性之坚定。尽管位极人臣,但他从不自满,也不会心高气傲,处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家庭琐事、官场应酬、功名利禄对他而言都属于烦心之事,一笑置之中国近代史论文,从不计较。因此,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他仍有很多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他的交友之道在起作用。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这样的心性为他的处世帮助极大,他表里如一,没有不可言之事,因此容易为人信服;他心中没有邪念,一身正气,端庄严肃,威仪天下;心平气和,心情安静放松,不会为琐事劳心;规律的生活作息使他处事效率极高,做起事来也总是得心应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后世广为传颂,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曾国藩每日写日记,都会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省,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把自己打造成为当时的圣贤。 #

人格修养说来只是一个辅助自身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但在于曾国藩,则是一生事业成功的关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多方面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讨论最多的还是家事。“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深受理学熏陶的曾国藩把孝道作为修身的准则,同时把它作为家族兴旺团结的动力。在他眼中,仕宦家庭在荣华富贵中容易没落,只有谨朴耕读、孝顺友爱之家才能长期兴旺。他经常教育子侄兄弟们敬爱长辈,与同辈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做出榜样。在他的家教中,子侄辈除了要读好书之外,还被要求亲自参与到躬耕之中,兄弟姐妹之间必须 患难与共,和睦团结,“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 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 罪。”曾国藩自身也践行着这个宗旨,与同辈兄弟姐妹们书信往来, 尊卑严缓均十分得当,使得同辈中人无不对他的话俯首帖耳,后 辈更是谨遵教诲。曾国藩已逝世多年,但曾家的后代却人才辈出, 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治家有方的结果。当今世界,时代不同了, 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风气不应该失去,只有和谐稳定的家庭 环境,才能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做官方面,曾国藩可谓无师自通,自幼便有审判鸡蛋案的美谈,长大之后在官场更是无往不胜,做官最好,升官最快,保官最稳, 每一个词用到它身上都不为过。 #

身处晚清,他对当时社会的腐朽 洞若观火,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他是 坚定的改良派,他清楚清政府的弊端,但他不想推翻它,也不想 取而代之,一心扶持清政府。他认为国家建设,首在得人,因此 他坚持选贤任能是国家复兴之道,并不顾他人猜忌,举荐了一系 列文臣武将,这些人后来都在清政府中担任了重要职务。他认为 国家财政,重在清正廉洁,打击腐败,克己奉公。当时的中国, 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他不断强调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大 力支持农业发展。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他,对西方列强恨之入 骨,但他却不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修建军 工企业,创建西式学堂,有力的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加速了 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速度。他是传统文化的坚定支持者, 却不排斥接触新生事物。他支持清政府,却也支持洋务运动,中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偿还赔款,不惜压榨百姓,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根本无力镇压揭竿而起的起 义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呼吁各地团练,发展地方武装,其 中湘军就是在这期间发展壮大起来的。曾国藩虽无带兵打仗之才, 但训兵手段极其高明。书生治国,他的军事思想内涵丰富,确有 过人才之处。

#

他认为,兵多无用,应训练精兵,搭配先进的现代 武器。他主张军政分开,购买一系列西方军械,促进了中国军队 武器的近代化发展。他有极其高明的战略战术,用兵灵活,用兵 法而不拘泥于兵法,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然而,曾国藩并没有拥兵自重,他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他功高盖主,深遭朝 廷猜忌,在这个时候,他主动解散湘军,落得自在逍遥。不但没 有招致杀身之祸,反而加强了清政府对他的信任,使其在仕途中 越行越远。他镇压太平天国的行为一直广受现代人的诟病,因为 他对农民起义者的残忍超出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更重要的是, 他的镇压行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又 走了那么多年。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发起者并 非是典型的农民起义,洪秀全所宣扬的神权色彩使得他的政治纲 领更不符合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这样看来,曾国藩的确挽救了 广大中华民族的未来,稳定的社会经济和快速发展的洋务运动为 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们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人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 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 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 藩了。

#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 化。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 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 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 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 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 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 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曾国藩有近20 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 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太平 天国运动,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只是一场受压迫的农民对封建地 主的剥削的起义战争。可坏在洪秀全是利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 学与广大无知农民对平等分配的渴望,企图建立自己的帝国。他 若成功了,中国岂不硬生生地被拉回那个荒蛮的时代?代表着中国 封建主义的曾国藩可不愿意,起码中国的封建主义比你洪秀全的 神学教条先进。所以,曾国藩也就顺应时势地镇压太平军获胜, 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 现在,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必须重新认识。

#

洋务运动 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因此曾国藩就成为中国近代化 的开创者。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虽然一开始就有怀着各种目的的洋 人的参与,但其主流是中国人自己的活动,它的爱国性和进步性 已经日益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曾国藩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思 想付诸实践,率先造船制炮,兴办近代军工及科学技术,是应当 肯定的;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 否定的。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 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 显而易见的。再者,曾国藩曾说过“师夷智以制船制炮”。这“智” 字可了不得,它是曾国藩比前人哪怕是同代人都高明的证明。, “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了。“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 船利炮的武器之类。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 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 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可见曾国 藩眼光之远,勇气之大,思想之开放。 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外交 人们都说,近代中国的外交是跪在地上的外交。这从现象上说,的确也是。毕竟,一张张不平等条约,打的一场场败仗,更新换 代的中华帝国董事长一个个被外人牵着鼻子走。

#

相当显然。曾国 藩也不例外,人们评论曾国藩都是“软弱”、“妥协”、“投降”、“卖 国”、“媚外”等等的责骂之词。在谈判桌上,说什么话怎么说, 都是要条件要资本的,晚清的军队打过多少胜仗?中国何来资本? 曾国藩的羁縻外交思想,实际上是对强敌权且笼络,争取一个和 平环境,速图自强,最终达到御侮的目的。曾国藩能正确地审时 度势,知道中外实力悬殊甚大,和列强硬碰,靠武力与之周旋, 是不明智、不现实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贫穷落后、受人欺 侮的国家,要生存,要反弱为强,舍此羁縻外交,别无良策。曾 国藩的外交方针有四个字:‘诚’,推诚相见,‘信’,信守和约, ‘争’,据理力争,‘和’,外敦和睦”。所以说,我曾国藩容易吗? 这一问题曾牵挂许多的人,在当时就有胡林翼、左宗棠、李元度、王闿运等多人,为曾国藩不听劝取清帝而代之感到惋惜,其后世 也不断有人为此叹惜,说曾国藩“徇书生之小节而忘国民大耻”。 曾国藩有条件取代而不取代,甘愿当一个叶赫那拉氏的家奴。这 是他的人生观、思想见识、性格等因素造成的。镇压了太平军之 后,曾氏嫡系的吉字营已成强弩之末,且整个湘军也变得四分五 裂,湘淮将帅不可能联合反清,湘军官兵多有积蓄,人心思归, 为曾氏夺皇位者不多,而举兵讨贼者却不乏其人。 #

权衡力量,恐 无胜算可言,所以曾氏自剪羽翼以解清廷之疑,继续做忠臣,不 失为高明之举。 曾国藩从上奏激怒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历史假他之手对南北两个 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 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历史 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曾国藩在 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 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 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 的建设。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 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 前60 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都只 “独服”曾国藩的原因吧。 李鸿章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 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说:“余于近人, 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一生学习的典范,他的 起居作息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完全按照曾国藩的行为规范。从这两 位政党领袖的角度看来,无论是封建主义者、资本主义者,还是 共产主义者,曾国藩的影响力都极其深远。 #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尽管曾国藩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犯过错误,甚至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但是就其功绩与过失而 言,可谓功过相抵。然而,就其个人的人性修养,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留给我们的是一座精神雕像,是万世 皆可效法的精神楷模。,“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 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 古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 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 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 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从上奏激怒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历史假他 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 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 新的阶段。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 前进。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 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 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 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

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 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 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 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 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 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 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 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 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 ****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 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 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 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 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 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 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 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 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 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 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 “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 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 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 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 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 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 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 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 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 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 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 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 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 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 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 高级干部。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 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 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 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 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 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 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 “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 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 石,相期无负平生。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 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 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 人物。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 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杨昌济:宋韩、 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 之人也。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 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 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 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 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 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