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修改了近十稿(图)

2023-01-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代路(右)与廉海平为《马向阳下乡记》修改了近十稿。

#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是根据40集同名长篇电视连续剧改编的。如何从80多万字、几十个人物的电视剧中选取适合歌剧表现的人物、情节,并找到歌剧所需要的独特场面,做到好听、好看、有情趣、有意思?摆在《马向阳下乡记》编剧代路、廉海平面前的,是一个大难题。 #

今年3月7日开会探讨,4月出了第一稿。廉海平回忆,“初稿根本不是歌剧剧本。 ”代路是著名剧作家,创作过话剧、儿童剧、电影、电视剧,廉海平也创作过戏曲、歌词、并为大型晚会撰稿多年,但两位都没有涉猎过歌剧。两位歌剧“新手”为《马向阳下乡记》编剧的过程开始并不顺利,“我曾经把写过的得意歌词都放进剧里,但是被说不合适。好的歌词与剧中情节、人物没有关系的时候,这个歌词就不能入戏。 ” #

于是,创作团队从观看经典民族歌剧入手,反复看,并不断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团队内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三个多月、近十稿的修改,深入生活、与真实工作在一线的第一书记、正走向脱贫致富的乡亲们在一起……“我写过话剧、音乐剧,唯独没写过歌剧”,今年7月,《马向阳下乡记》创排发布会上,代路还笑言自己是“活到老学到老”,带着老艺术家的责任感,撰写这部“题材意义重大,展示精准扶贫”的剧本,对电视剧中的人物关系大幅度调整、让故事更切合当下审美要求。最终,呈现的是生活气息浓郁、扶贫题材鲜明的舞台版《马向阳》的故事。 #

“这个戏好在哪儿?就是好土配良种。 ”代路说,与电视剧版不同,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主题就是 “精准扶贫”,就是一个村儿一个样地精准扶贫。在歌剧版中,马向阳作为科技人员,带着良种“青育二号”下乡,又发现了富硒地,就是“好土配良种”。歌剧里还刻画了一个带孩子的贫困寡妇,针对她的情况,给她特别安排了村里超市服务员的工作,马向阳的扶贫,是“一个也不能少”的扶贫。 #

政治家写政治,艺术家写艺术作品。代路认为《马向阳下乡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优秀歌剧展演的开幕演出,不仅是因为它的思想性,还有它的艺术性,“只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才是好艺术品。 ”代路说,在撰写剧本的时候,特别挖掘了农村题材里的戏剧元素,写出了喜歌剧的剧本,“让大家在笑声中接受了我们要传达的思想和理念。 ”

#

“我们就是一边写一边改。”廉海平说,第七稿完成是58曲,自己和代路老师都很满意了,但是根据歌剧的时间容量,还是要砍掉几段,“对创作者来说,哪一段都不愿意砍。 ”廉海平说歌剧创作合作很重要,在与总导演黄定山、作曲臧云飞碰撞之后,终于成稿。

#

从剧本撰写到现场呈现,剧组主创们碰撞出层层火花马向阳下乡记第二部,燃起整个剧组的排练激情。 #

在排练现场,最嗨的就是总导演黄定山,他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剧组全体人员。他直言艺术家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挺不容易的,而《马向阳下乡记》恰好满足了自己的所有需求,“用历史来关注现实,这样一部农村题材作品是我们极为需要的,对这一作品的喜爱,来源于我对农村生活有着些许点滴的了解,尤其是当这一作品被确定为精准扶贫这一主题的时候,作为艺术家的艺术触觉、艺术责任、艺术兴趣融为了一体,是‘马向阳’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 ”

#

从40集的电视剧到130分钟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舞台上凝练出“精准扶贫”的主题,又在主创团队的碰撞里淬炼出艺术华彩。在青岛,在南京,在北京,一句句不失艺术感的大实话歌词马向阳下乡记第二部,一幕幕乡村气息浓郁的故事,逗乐了各地观众,也把“第一书记”的时代精神传递给了观众。 #

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

文字 by 贾小飞

#

排版 by 窦平 #

图片 by 崔元 刘海栋(特邀)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