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是中国近代的开端,也是中英鸦片战争的开始
1840年,是中国近代的开端,也是中英鸦片战争的开始。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和中国的交易,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而且差值有10倍之多。这种贸易很明显是不健康的。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输送鸦片南京条约内容,扭转了贸易局面。由于清廷的强力禁烟,最终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战败南京条约内容,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签订
这里要说一句,每当这个时候,会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清廷的软弱无能,一味的讲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其实这个说法是没太多道理的。1840年中国才刚刚与世界碰撞,那个时候,国外的工业革命都使自己的国家进入了枪炮的时代,而中国却还是冷兵器时代,从战争的等级上来说,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再有中国的军队,已经是被清政府养成了整日遛鸟逛街的“富二代”,几乎毫无战斗力可言。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长期进行战争,中国肯定会被拖垮,所以和谈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英国来说,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想侵占中国的领土。英国与中国隔海相望,侵占中国领土意义不大,而且中国地大物博,英国是吃不下去的。英国想要的是与中国进行平等的通商,让中国全面开放通商口岸。这个要求,在1793年马格尔尼访华的时候被提出来过,只是被当时的清政府一口拒绝了。英国当时也很苦恼,资本无法向外扩张,他们无法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发动鸦片战争也是英国的一个必然选择。 #
鸦片战争 #
签订《南京条约》被现在的人看作是丧权辱国,这是使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咱们先看看南京条约的内容,再去分析这个事情。《南京条约》中主要有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与英国协定关税;赔款2100万两白银;英国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
#
鸦片战争 #
咱们现在认为丧失主权的是割地,协定关税,外国享有治外法权。割地,其实在但是清政府眼里,并不算是很严重的事情,香港可能清政府连知道在哪里都不知道,让给英国,也算是清政府的仁慈。协定关税,清政府觉得还方便一些,清政府之前收关税都是象征意义的,规定是收取百分之四,协定后收取百分之五,比原来还多,所以清政府也没有意见。关于治外法权,清政府正好想省事,外国人治理外国人正中了清政府的下怀。这些虽然现在看来有损主权,但是在当时,确实对清政府来说,不算什么,赔款就更不用说了,能够花钱了事就花钱了事。比较要命的就是五口通商,所以在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后,五口通商的问题也是花了好久才处理好。 #
所以在当时,这个条约对于清政府来说,并不算是不平等的。我并非是要证明这些条约没有侵犯主权,我只是想说,在读历史的时候,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要站在当时的角度上,这样你才能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要那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