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不能价格更低一些!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本文转载自留学平台。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篇比较高质量的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留学申请的很多步骤以及要点。
之所以对这个机构有印象是因为没申请学校的时候很多人是会找留学机构的。我当时找机构的时候就是比来比去,想找一个性价比最好的。我的预期是2万RMB左右解决,这个价格在一堆中介里面是比较低的了,所以我不太确定能找到。不过好在这样的机构还是有的香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我当时找了一个叫的留学机构,全套申请多(北美地区,6所学校,加学校要加钱)香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对我来说刚好合适。 #
但——我要说的是,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看服务质量!!!毕竟申请上钱才不算白花!!!所以我其实看了价格还是犹豫了半天,主要是想了解他们的申请服务质量怎么样。当然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机构,体验也比较满意(想去的学校只有一个没申请到)。如果大家非常在意性价比的话,不妨尝试一下。 #
我稍微补充说下他们的特色的吧。他们的服务主要有全套申请(就是包含申请全程)、单项文书和多项文书等几种。
第一,名校留学背景的申请导师。导师就是帮你做申请,写和修改文书的那个人。我当时的导师就是USC的一个学长。
#
第二,相同专业匹配。意思是给你安排的导师跟你专业是相同的(有时候是相近的,尤其如果你有转专业想法的话)。
第三,线上的。这个就不多说了,我当时也看过其他一些线上的机构,相较之下觉得还是这个好一点。线上的好处其实也就是价格更低一些,毕竟线上成本低。 #
以下为原文: #
香港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拥有着世界排行前列的数所名校,吸引了众多来自大陆的学子。本期我们留学平台邀请了来自港大的导师为大家分享港校申请攻略以及在港校读的生活体验。
导师背景: #
本科:南京邮电大学
#
专业:市场营销学士,GPA 3.92 (前5%)
:
学校:香港大学
#
专业:信息管理硕士(在读) #
主要擅长领域包括:Media, , , , Data 。
#
文章索引:
#
一、如何进行港校及专业的选择
二、准备材料(硬件+软件)
三、申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四、港校的含金量 #
五、答疑时间 #
一、如何进行港校及专业的选择 #
1、为什么选择香港? #
1)离家近
其实在申请香港的学校之前,我去过美国的西北大学做交换生,也去过华盛顿、纽约这些地方,而这些地方对我的文化冲击也还是挺大的。在有过这样的一些经历之后,我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地方。
2)费用 #
美国留学的费用大概是50-60万/年,但我并不确定自己在一年的时间内能否把学费以及学校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去香港留学的性价比可能是最高的。
3)排名
#
香港比较出名的港、中、科三所学校在世界高校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而如果我要申请去美国、英国的学校,以我的能力拿到的offer可能未必会有香港的学校给我的offer好,所以这也是我选择去香港留学的原因之一。
#
4)学位类型--工作型/学术型 #
我个人是属于工作型的学生,所以我未来也会更倾向于找工作而不是去做研究,所以在香港留学的话,我可以及时回到内地去参加各种宣讲会、招聘会,以便在我结束之后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
#
2、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视情况而定
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的问题其实要视情况而定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并不是非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我们学习的专业和最后的就业方向并不一定对口,所以学校和专业到底谁更重要是没有明确结论的,关键是在于我们要怎样去把握学校平台以及我们在学校里能够接触到的资源。 #
如果你进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比如说金融,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肯定能够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但如果你进了一个好专业却没有对应的实践能力或者是没有什么好的作业/作品,对于你找工作而言,其实是并没有什么优势的。
其次,大家并不要局限于某一个学校或者是某一个专业。
我非常建议大家要尝试多个行业的实习工作,去跟多个行业的人接触、沟通,这样你的视野才会开拓,你对自己所中意的专业才会有不同的了解。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职业发展和观点也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
比如我一开始其实是特别喜欢传媒的,我当时觉得传媒行业特别光鲜,并且我也拿到了港中文新媒体和广告专业的offer。但我综合了一些实习经历,跟这个行业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之后,我发现传媒行业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
#
后来我又考虑到港大的地理位置很方便我毕业前进行港岛实习以及参加活动,所以我最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了微调,选择了港大。
3、转专业是否很难?
由于我就是从专业转到了信管专业的,所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转专业并不难,关键是你要清楚自己的信息点以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那么对于转专业而言,什么因素最重要? 实习经历。
你的实习经历是在转专业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点,比如说某个人读的是人力资源,但他的实习是朝着方向的,他参加的比赛也是像营销大赛、调研大赛之类的跟相关,那么他申请的成功率肯定是很高的。
在大三的时候我拿过全国市场调查和分析大赛的一等奖,这个调研里有很大一部分跟数据分析有关,所以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对大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我看到港大有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专业跟我这个比赛的契合点非常高,所以我就在文书里大量的描写了我在数据分析以及信息管理这方面的能力,最终很顺利的拿到了offer。 #
综上,我建议大家在转专业之前可以先在课程设置里看一下有没有想转专业相关的课程,然后再挖掘自己相关的学术比赛、实践经历等等来填充自己的简历。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转专业挂钩的观点——“复合型人才”。
实际上两个专业背景相结合的人竞争力是很强的。比如说我有个工科的同学在期间转读了,那他就具有了工科专业和专业的双重背景,所以未来他不管是做客户经理还是做产品经理都是很有优势的。 #
再比如说某个人本来是读人力的,但阶段想读金融,那么这个人未来不管是做人力还是做金融,对两个方向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经验,那么企业也就会更喜欢这样的人。
这也是我当初想要再读一个理科方向的专业的原因,因为我觉得文科背景和工科背景相结合,会使我更有竞争力。
二、准备材料(硬件+软件)
每个专业对于材料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你要根据官网的要求来准备材料。
#
1、硬件 #
1)在读证明:
#
在读证明实际上也就是学校背景,但在申请的时候,学校背景已经敲定了,所以大家就只能往绩点、雅思上去努力了。
2)成绩单:绩点GPA #
针对文科申请,港中科的雅思一般会要求7+,而理科申请,最低也要求6.5+,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抱着“我6分有没有可能破格录取我”的这种侥幸心理,而是把这些准备的非常充分了再去申请。
2、软件
#
1)个人陈述:PS
#
2)简历:CV
3)推荐信
4)其他附加材料:实习证明、学术比赛、论文发表、奖学金荣誉称号、作品集、社会实践、专利、研究计划等等。
#
3、申请相关
在递交申请的阶段,我们的硬件类材料包括雅思、GPA这些都已经确定了,但软件类材料在申请之前还可以得到很大的优化。
比如说同样的实习经历,如果你在PS或者推荐信里深挖相关内容来突出自己的优点,那么你呈现给对方的可能是99%,而你不这样表达的话,你可能只能呈现出30%。那么在最后交材料的过程中,同样的事情就可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效果。所以软件类材料在申请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另外,大四申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你需要好好的回顾一下你之前的所有经历,冷静的思考一下大学四年做了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对你申请研究生有什么帮助、对你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启示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究竟是什么。 #
所以大家在递交材料之前,一定要冷静的想想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自己的申请材料还能够进行怎样的优化,然后再做投递计划。
#
三、申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
1、在申请港校的过程中能够申请几所学校几个专业? #
实际上香港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是单独招生的,比如我申请的经济学院和传媒学院就是毫无联系的,各个专业之间跟大家沟通的秘书也不同,所以你想申请几所学校几个专业都可以。
比如港、中、科这几所学校就是你想要申请几个专业递交几次申请就行了(递交一次申请收一次申请费),但大家也要考虑清楚,因为学校可能会要求你填写申请的专业总数。如果你申请了特别多的学校和专业,那学校可能就会觉得你申请了这么多的专业,你到底有没有专业的专一性,并且你写在PS里的职业规划的可行度也会遭到怀疑。 #
2、在申请过程中如何和学校沟通? #
在申请的过程中,每个专业都会有专门的秘书回复你的邮件。 #
可能有些同学会经常在申请群中跟大家反馈说自己收到了小米的邮件,但也有很多同学拿到offer了也不知道小米是谁,小米其实就是每个专业的秘书,专门负责和大家沟通、收集大家的材料,但它并不是最后录取你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大胆的和小米套磁,和小米进行有礼貌的沟通,小米也会很积极的回复你的问题的。 #
另外,如果到了1、2月份还没有拿到offer的话,同学们都会有一点点的焦虑,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完全可以试着在节假日给小米发发祝福,顺便礼貌性的催问一下你的申请进度,确认一下自己的材料是否有误等等,如果需要纸质材料的话,你也可以发邮件询问小米是否有收到你的材料。 #
3、什么是留位费?
留位费其实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比如说港大给你发了offer,那么学校就会要求你在两周内把留位费交到学校的账户上,以此来确保你会来这个专业就读,而如果你在两周内没有交钱,那这个offer就作废了。
#
每个学校的留位费数额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这个专业的留位费就差不多是学费的一半。并且交留位费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比如说我有个同学在1月份就拿到了香港理工的offer,交了两万块的留位费,而他在4月份的时候又收到了港大的offer,所以他最后权衡了一下,还是放弃了两万块钱,来了港大。 #
但留位费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合理的申请计划来短暂性的解决留位费的问题。 #
像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香港浸会大学这些学校发放offer的速度会比较快,所以有些条件比较优秀的同学可能在提交材料之后的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就会收到offer,同时学校也会收取留位费。
#
而像港大这类学校是属于发放offer比较晚的学校,港大可以说是所有学校中录取最晚的一个学校,第一批发放offer的时间也在3月份左右,而港中文、港科大在12月份左右就会陆陆续续的发放offer,我当时也是先拿了港中文的offer,又拖了一个月才收到了港大的offer。
#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建议大家先去申请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是你最想去的专业,然后再去申请一些比较简单或是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这样的话,留位费的问题就会稍微得到一些解决。
四、港校的含金量
#
1、学费和生活费情况
#
学费:
#
在香港读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0-22万左右,商科的话会翻倍。 #
房租和生活费: #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租房子是比较贵的,单间差不多是6000-7000人民币,而上下铺大概是3000-4000,加上吃饭,可能一年的生活费加房租大概10万左右。
虽然读只有一年的时候,但你在香港遇到的资源以及你能够接触到的事物,都是很值得花这个钱的。 #
2、的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授课型硕士大概会有10门左右的课程(每个专业不同),你可能需要完成小组作业,进行期末考试,当这些课程通过之后,就可以毕业了。 #
时间表: #
9月份:入学 #
次年4-5月份:结束课程
#
次年5-8月份:进行实习 #
次年9-11月份:找工作
#
次年12月份:毕业典礼
3、学校的资源和课外生活(以港大为例)
学校资源:
1) 小班教学---学习氛围好 #
港大的教育资源还是很不错的,基本都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级大概是15-25个人左右,不管你是跟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还是和同学们进行课题的探讨,都非常方便。 #
2)校园环境
港大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好的,很多内地的游客来香港都会来港大打卡。
3)社团活动
#
港大的每位同学在开学之后都会有一个学校邮箱,邮箱里每天都能收到二三十封左右不同学院、不同组织发来的各种邮件,如果你用心去留意的话,可以在其中看到很多很感兴趣的事情。 #
4)社会资源
#
港大的校友资源也是比较丰富的,我前一阵去看了郎朗(郎朗拿过港大的荣誉学位),另外还有龙应台、崔健这样的名人来港大交流,你会有很多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都是免费的。 #
课外生活
#
1)文化交流
香港是文化贸易和经济中心,所以经常会有很多国际性的会议或者是比赛,而我们作为港大的学生,是有很多观赛或者进行交流的机会的。 #
我本身是港大的研究生会和内地学生学者联合会的成员,所以经常会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因此,这些活动对我认知上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我之前还参加过一个创业项目的路演,活动中会有很多的投资人提问,以确定自己是否会投资这些创业项目,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资源和平台在内地可能不一定能接触到。 #
2)其他 #
另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课外活动,比如说高桌晚宴、船趴等等,香港这边有很多的岛屿,所以你可以坐个二十多块钱的船,去岛上玩一天。
别看香港土地面积不大,但也是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是个非常值得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
4、职业发展 #
港大的含金量主要还是取决于你对这一年中机会的把握程度。 #
1)就业资源 #
香港学校会有专门的部门是负责给学生介绍一些发展的机会,它可能每天都会给你的学校邮箱里推送工作机会或者是实习机会,如果你有相匹配的能力或者是你想得到一个锻炼的机会,那你就可以通过学校的这个部门去和公司取得联系,以获得工作机会,比如前几天我就接到了蓝色光标香港国际分部的实习录取电话。
所以总体来说,港校的就业资源还是挺不错的。 #
2)海外实习 #
我们这个专业还会有一些去日本、美国、曼谷这些地方实习的机会。 #
3)与内地的联系 #
从香港去内地是非常方便的,因为我们拿到的学生签证是可以一年之内无数次往返的,所以我也经常会去深圳参加一些宣讲会和招聘会。其实我们九月份入学的时候秋招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直接坐地铁去深圳投递简历就可以了。
另外,很多的内地企业会来香港这边进行宣讲会,包括网易、腾讯这样的大公司。由于我自己是在学生社团中是负责和这些公司进行对接的,所以我觉得如果遇到这么好的机会,那你完全可能在第一年就把工作的事情给解决了,而且如果这些公司在香港区有面试的话,你的成功率还会更大一些(在内地会要求网申、笔试再面试,但在香港可以直接进行面试环节,所以如果在香港遇到比较好的企业,入职的几率比内地大)。
最后我想要再强调的一点就是,可能同学们都觉得只要拿到研究生录取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但我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当你拿到录取之后,挑战才刚刚开始。 #
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在本科阶段能够进行多行业、多方向、多领域的实习,这样不仅有利于你的申请,还会让你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
五、答疑时间 #
Q:简单介绍一下信管专业?
#
A:信管专业的全称是图书馆与信息管理,而图书馆与信息管理专业下有五个子专业,包括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以及信息分析等等,所以大家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子专业方向。
另外,选课的时候也会按照自己选择的子专业方向进行选课,比如说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那么我的课程分布就会更偏向于信息行为、项目管理这些方面。
很多学生可能看到这个专业名称就不想去申请了,但实际上这个专业是按照子专业方向进行教学的。
Q:工科生在4、5月份结课到12月份正式拿到毕业证书之间做什么呢?
A:工科生的话其实可以选择留校和老师做研究,香港这边的老师还是挺需要学生助手的,并且这个岗位也会有相应的工资。 #
另外,做助理不仅可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申请PhD做准备,毕业后在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找工作也是一段很加分的经历。 #
Q:香港的大学教育质量和美国比怎么样?
A:首先从大环境上来讲,美国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而香港可能由于香港人和内地人偏多,所以除了上课之外,大家在私底下都是讲普通话或者是粤语,因此香港的英语语言环境肯定是没有美国好的。 #
其次,如果能够申请到香港比较好的学校(比如港、中、科),它的教育质量肯定是不比美国某些学校差的,但如果能申请到美国top30的学校,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能够在美国好好发展的话,去美国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
Q:港校发offer是不是很看中本科,双非一本有机会吗?还有就是什么时间offer发的比较多?
A:香港学校录取的确是会看本科学校背景的,因此985学校是绝对是有优势的,但如果你本身的综合实力非常强的话,双非的录取机会也很大。 #
我的一个朋友虽然本科是双非院校,但最后也拿到了港、中、科三个学校的offer,并且我也并不觉得他比那些985的同学差,所以双非院校的同学一定要有递交申请的勇气,既然学校双不双非已经无法改变了,那你只能努力使自己的综合能力更为突出,才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offer。
另外,结合我自己申请的经历来看,港大会更加看重综合实力,但港中文可能会更加注重学校背景。 #
因为我申请港中文传媒专业的时候,发现第一批第二批拿到offer的人都是985的同学,双非学校拿到offer的也是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所以我可能相对觉得港中文更加偏向于名校的同学,但这个观点也比较片面,我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不一定非常的准确。 #
Q:大学在国外读的,和国内的申请者在申请和要求上有什么区别吗? #
A:不管本科是在国外读还是在国内读,申请的基本材料都是一样的,但对于海外本科而言,语言环境会好一些,所以在英语成绩方面可能会有一点点的优势。 #
Q:香港三大应该如何选择? #
A:香港三大都是很不错的学校,但选择学校的关键还是要看你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是不是更加符合该所学校课程的规划以及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你所感兴趣的,然后再进行综合的衡量。
我个人觉得香港三大都还挺不错哦的,港大的地位比较老牌,教育资源比较强大,而现在港科大、港中文也都发展比较迅猛,比如港科有自己的海景图书馆,港中文的食堂就有差不多三十多个。 #
Q:授课型硕士转学硕PhD的难度怎么样? #
A:很多人都是在读了之后再去读PhD的,所以授课型硕士转学硕PhD其实并不是很难。关键在于你必须要在读的这一年里有学术成果,然后再找到一个专业方向和你比较契合又愿意带你的老师。 #
Q:港大的校园是很小吗?会不会让人觉得很逼仄? #
A:港大的校园占地面积的确不是很大,但它是比较立体的,类似于正方体的构造,而且在香港的活动范围其实并不会局限在校园里,所以我暂时还不觉得港大的校园小。
Q:我现在在外企做,可以简单介绍下 的如何吗?
A:我目前所知的专业的可能只在港中文和香港城市大学有开设(港大本来说要开设,但后来又关闭了),所以我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清楚。但据我在港中文的朋友介绍,这个专业读的人很多,而且有很多方向的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所以还挺不错的。 #
另外,很多读专业的同学都是有复合背景的,所以如果你去读的话,你所接触到的资源和获得的经验都是比较好的,而且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进行学习的话,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