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漳州之行上一站厦门的游记:今年4月29日

2022-12-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我是法语朱老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和留言,非常感谢!)

#

请点击以下链接,这是我们漳州之行上一站厦门的游记

#

今年4月29日

#

今天早晨六点半我就醒了,从昨天开始,厦门一直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在这个城市还能停留最后几个小时,于是,我爬起来,轻轻关上门,留下依然熟睡的父女俩,在中山路一带骑楼下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的路。 #

或许因为今天起的太早,在14:00发车的动车上我一直在沉睡,半个小时后,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到了漳州,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城市。 #

漳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看不到一辆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骑电单车的人们,路边共享电动车倒是不少,它们是明亮的绿色。

#

漳州的建筑比厦门低矮陈旧不少,这里看不到一个游客,人们一定很热爱他们的市花水仙花,市区里一条主街就叫“水仙大街”。

#

漳州美食:芦溪咸饭

#

下午三点多,我们还没有吃中饭,我们在酒店周围的老城区艰难地寻觅中餐。此时,大部分餐馆都打烊,好不容易看到一家“芦溪咸饭”还在营业。说着浓重闽南口音普通话的老板娘很热情,店里只剩下萝卜饭,海带汤,小肠汤等几样饭菜了。 #

我2008年在泉州旅行时,就看到满大街都是卖咸饭的,这一次在厦门也经常看到咸饭的招牌。

#

咸饭要用猪油炒制,里面可以加各种不同配菜:包菜、芋头、芥菜、萝卜等等,满满一碗只卖六元。这家小店里的海带汤很清爽,口味很淡,后味深长,只要四元就是一大碗。

#

我们一家人都饿坏了,几乎是顷刻之间就风卷残云吃光了两大碗萝卜饭和三碗汤。聊天中我们知道老板娘姓林,在深圳和泉州都打过工,最终还是选择回福建开一家小餐馆谋生。 #

此时,店里只有我们一家人,终于闲下来的林大姐热情地请我们喝她家乡的茶,奇兰茶,口味很清香,后味回甘。

#

林大姐丈夫酷爱钓鱼,前几天,他在附近的九龙江钓了七条大鱼。昨天,能干的林大姐花了很长时间把其中三条鱼做成鱼松,她马上请我们品尝自己做的鱼松,香咸可口。

#

林大姐的嫂子用柚子皮做的蜜饯又甜又有奇异的淡淡药香,让第一次品尝的我大为惊叹。

#

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坐在第一次来到的漳州一个路边小馆子里,和第一次见面的林大姐聊着她的家乡,聊着她来自同一个小村子的丈夫、聊着她一个大学毕业和一个才上三年级的儿子们…… #

旅行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太喜欢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来到一个从不了解的城市,和偶然遇到的当地人久久地聊天,哦,原来他们的日子是这样过的。

#

漳州满大街的共享电动车 #

非常美味的芦溪咸饭

#

7元一碗的小肠汤 #

4元一碗的海带汤 #

漳州美食:卤味 #

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就是漳州古城,晚上,我们一家人慢慢走着,路过一小段仿古仿得不伦不类的古城墙,第一次来到漳州古城。 #

我很惊叹漳州古城的规模之大,很有节制的打光营造出含蓄的美感,有一条街遍布漳州美食:卤面、豆花粉丝、卤味、手抓面……漳州古城很低调,外地人几乎没听说过它,似乎只有漳州人才来这里闲逛纳凉。 #

在漳州古城,有好几家本地特色的卤味店,我们选了规模最大的一间。

#

郑水根卤味馆是老字号,餐厅大门口摆着一盆盆卤味,食客进门之前就要先点好菜。 #

KEN点了卤猪脚、卤竹笋、卤大肠和叉烧、鸭皮卷,正在他意犹未尽的时候,很厚道的伙计打断了他,说道:“这些够吃了!”

#

我们一人领了一个可以套在手腕上,像澡堂泳池更衣箱钥匙圈一样的号码牌后,进去找座位。

#

服务员阿姨一点也没把我们当外地人,用闽南话和我们说了好几句,我只听懂一个词——甲本(吃饭)。 #

不多一会儿,切好的卤味就端上来了。我第一次吃的卤竹笋味道相当惊艳,厚实的笋肉非常入味,又有脆嫩的口感;猪脚是煮熟去骨之后再浸入卤水卤制的,有嚼劲,不会过于软烂;大肠处理得很干净,卤过之后香气十足,这要是再喝上几两白酒,简直是绝配。 #

叉烧与广式的有一点区别,烟熏的味道比较重,肥肉较少,略微有些干;豌豆点的鸭皮卷包裹着皮蛋,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味道相当好。

#

鸭血汤貌不惊人,大块的鸭血,一点姜丝,白水似的汤里漂浮着一点油星。喝上一口,鲜美莫名,除了鸭血质量好之外想不出店家用上了什么诀窍。

#

这一顿饭非常酣畅,一家人配着卤味吃了三碗米饭,吃得是盆儿干碗儿净,快意满足。拿着小号码牌儿买单的时候才知道只花了74块。

#

出门的时候见到大师傅正在快速剁着一砧板蒜头,KEN估计是用来做油蒜酥的, 他还是问了师傅一句:“这么多蒜蓉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

师傅纠正我们:“这是蒜丁,不是蒜蓉,蒜丁是切出来的,不像蒜蓉那样会出水,我们是用来调味的。”

#

师傅很在意蒜丁和蒜蓉辣酱区别,这个城市的厨师能如此认真地对待食材,漳州果然对得起美食天堂的称号。 #

漳州有名的郑水根卤味馆 #

林林总总的卤味让人不知如何选择

#

林林总总的卤味让人不知如何选择

#

我们点了卤猪脚、卤竹笋、卤大肠鸭肉卷和叉烧

#

我们点了卤猪脚、卤竹笋、卤大肠鸭肉卷和叉烧今年4月30日漳州美食:锅边糊

#

我2008年在福州旅行时就经常看见锅边糊的招牌,我一直很好奇什么是锅边糊,但是,那一次旅行我没有机会品尝。

#

这一次,我们一家人在厦门行走时,每天都忙着品尝各种海鲜,也没有吃到锅边糊。

#

今天早晨,漳州晴朗炎热,阳光白亮亮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和豌豆八点半先起床,她一定要吃如家酒店的自助餐,我宁愿跑到外面小街上寻觅当地美食。

#

在刚刚被拆掉的长途汽车站旁,有一家干干净净的小店,梅仔豆花,主打豆花和锅边糊,我点了锅边糊,加小肠和笋。

#

老板用剪刀把卤好的小肠和笋咔嚓几下剪成小块,放在碗底,用一口巴掌大的小锅煮锅边糊,十几秒后就起锅,倒入碗中,上面再加油条碎点缀,这一碗锅边糊11元。

#

锅边糊是不规则的小块,薄薄半透明的小片,口感黏滑,还有筋筋的咬头,汤底是大骨熬成,很鲜浓,小肠口感微硬微脆,还有淡淡的苦味。

#

我非常喜欢漳州的卤笋,厚厚的,嫩嫩的,浸透了各种卤料香气。一方水土一方饮食,只是隔了半个小时高铁路程,在厦门的餐馆就看不到漳州人爱吃的卤笋。 #

吃罢锅边糊,我和老板闲聊,他告诉我锅边糊是用米浆在锅中煎成薄薄的片,铲出后再切成小块作为半成品,煮的时候只需要十来秒。 #

每家锅边糊本身差异不大,口味的高下完全看汤底是不是舍得用大骨以及卤味的水平。 #

我跟幸运,在漳州的第一个早晨,随意闲逛中就找到了一家味道上乘的锅边糊小店。

#

漳州本地食客很喜欢光顾的小店

#

锅边糊 #

锅边糊 #

今年5月1日漳州美食:豆花粉丝

#

漳州远离大海,这里比厦门骤然炎热很多,今天一大早已经是烘烘的热浪翻滚。

#

今天,我八点半起床,我家两个摩羯睡懒觉不肯起来,我戴上太阳帽,独自出门寻觅早餐。我昨天在梅仔豆花没有吃它招牌的豆花粉丝,今天一定要去弥补这个遗憾。

#

漳州本地朋友很惊叹我们寻觅美食的直觉,因为我们误打误撞找到的美食往往是本地人最推崇的。

#

我吃过北方豆腐脑和四川豆花,从来没想到豆花可以和粉丝混搭,听老板说漳州人事网,这种粉丝不是红薯粉做成,而是我第一次听说的“莲蕉粉”做的,它只能用手工来做,只能晾干而不能烘干,如今,也只有漳州和龙岩的人们才会不辞辛苦做莲蕉粉丝。

#

根据客人喜好,豆花粉丝里可以加各种配角,我今天点了香肠和卤笋(我太喜欢漳州的卤笋,又嫩又软又厚厚弹弹的)。

#

豆花非常软滑,半透明的莲蕉粉丝是短短的小段,口感比我熟悉的粉丝要硬一点,有特别的风味。 #

我突然发现漳州人很擅长把玩一碗美食中不同的口感和触感,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饭菜单调的口感,在一碗豆花粉丝里,豆花的软嫩,粉丝的滑凉还不够,碗底还有切成小丁的榨菜,咬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再加上香肠的弹牙和卤笋的绵软,牙齿和舌头在小小乾坤里享受各种美感。

#

这一碗豆花粉丝花了十一元,我刚刚落座,马上又有一大拨本地食客汹涌而来。 #

豆花粉丝 #

漳州本地人都很喜欢梅仔豆花 #

漳州美食:干拌面

#

五月第一天,漳州最高温就飙升到35度,中午,我们一家人顶着酷暑,步行去古城附近,去口碑很好的松树干拌面店。 #

其实,昨天晚上七点钟我们就来到这里,本想在这里吃晚餐,没想到他们已经打烊了,对美食异常执着的我们只好今天再次赶来品味。

#

漳州口味最好的餐馆往往都是零装修,门口永远排着长队,入口都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

松树干拌面店就符合以上所有特征,店里只有老板和老板娘在忙碌,因为店面狭小,他们很严格地控制人数,只有买了单的客人才可以进去,门口有几排塑料椅让你慢慢等位。

#

在深圳的沙县小吃店的拌面是用花生酱和细面条快速搅拌而成,漳州拌面有加料和不加料两种版本,很特别的是,拌面用沙茶酱和细面搅拌,味觉层次很丰富,滋味浓郁,如果加料就增加四元,料是固定搭配,仿佛是鸭胗、豆干等等……

#

和拌面最佳组合是一碗仿佛清水的汤,飘着鸭血、鱼丸、豆干,汤很平淡,后味很鲜,正好中和了拌面层层厚重和浓郁滋味。 #

我们点了两碗拌面和两碗汤,顷刻间就吃得干干净净,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漳州人此时此刻顶着酷暑在店外耐心排着长队,等待与一碗传说中的拌面赴约。

#

干拌面 #

我们点的干拌面和汤

#

松树干拌面店基本是零装修

#

松树干拌面的店外永远排着长队

#

让人惊叹的漳州古城 #

漳州是个太低调的城市,这里林林总总的美食不为漳州以外的大多数人所知,另外,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已经有1300多年的漳州古城。 #

我没有想到古城规模如此宏大,它很罕见地完好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万多名原住民在古城里生活。 #

漳州本地朋友建议我们一定要去古城里的台湾路和香港路走走,那里商业气息不浓,大量原住民依然生活在那里。 #

今天晚上,我们吃完有名的漳州小吃:生烫后,又一次来到古城,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台湾路和香港路。 #

相对于被高度开发的古城美食区,这两条街非常安静,无数上百年的店面招牌都被精心保护,依然悬挂在它们当年的位置。 #

漳州美食:生烫

#

漳州美食:生烫 #

最让我激动的是,这是一座依然活着的古城,一万多原住民还生活于此,小菜店、日杂店、竹器店、药店……一个小姑娘在自家竹器店门口玩着手机,光着膀子的老伯坐在家门口悠闲地喝着功夫茶…… #

我们来到香港路上一家竹器店,那里数百件手编的竹器高高地悬挂而下,规模让人震惊,篮子、篓子、筐子、簸箕、笔筒…… #

店里飘满竹子的清香,酷爱手工编织的豌豆完全被这些手工艺品迷住了,她左挑右选,终于挑了一个精美的小竹篮,花了20元。 #

橙色灯光迷离、建筑优雅的漳州老城让我们流连很久,慢慢走回我们住的酒店已经快夜里十一点了。

#

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

#

漳州古城 #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

古城竹器店 #

古城竹器店 #

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漳州,前往下一站泉州 #

今年5月2日 #

今天下午,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如此低调又如此丰富的美食天堂:漳州漳州人事网,坐了50分钟高铁,来到了刺桐城-泉州。 #

我上一次来泉州旅行是2008年,那时,我独自一人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慢慢行走。13年之后,我重返泉州,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呢?

#

(本文图片为原创,拍摄:法语朱老师、KEN) #

(KEN对本文美食部分文字有很大贡献)

#

(我是法语朱老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和留言,非常感谢!) #

---------------------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