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牛锐语文自修课上,有个同学向我提了这样一个

2022-12-0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牛锐

语文自修课上,有个同学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一句,大多数教学参考书都将其翻译为“孟尝君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可我总感觉这样翻译不适合王勃当时的心境,老师能给我解释解释吗?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说:“是啊!老师,当时的王勃与孟尝君可谓‘同病相怜’,都是空有报国热情却不得施展报国才能,译句‘孟尝君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中的‘却’‘空’二字却不但没有理解、同情的意思,反而还多少有点嘲讽的意味,实在让人搞不懂。”

#

听完同学们的话我不禁一震,却很是欣喜:呵呵,同学们真是进步了很多啊孟尝君的祖国是,已经能自己找问题啦!接下来的时间,我引导学生又一次认真地分析了课文。 #

《滕王阁序》中孟尝君的祖国是,王勃是这样感叹自己的命运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的——“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段话以“嗟乎”发端,既而转为更加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了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的用典,则全力表现了壮志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的志向,透露了乐观向上的博大情怀。显然,文意至此绝对没有嘲讽孟尝君的意思。 #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孟尝君的典故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这一句又到底该如何理解呢?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从如下几方面来分析。 #

首先,从人生的遭遇角度看,王勃和孟尝君确实是“同病相怜”: 孟尝君为官清正贤能却不被重用,最终只能归田;王勃更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无路请缨”。他们二人的际遇如此相同,王勃讥讽孟尝君不是在讥讽自己吗? #

其次,从文章的思路角度看,将“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的译文“孟尝君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中的“却”“空”二字理解为“不但没有理解、同情的意思,反而还多少有点嘲讽的意味”也与文意不符。因为,文章“老当益壮”以下几句抒发的是作者壮志不易的乐观态度。显然,王勃是以孟尝君自比,既不含讥讽,也无怨意,而是褒扬孟尝君还能在如此情形之下保持高洁的志趣和高尚的操守。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