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红军长征记》来自美国的幸运事情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中国青年出版社今年10月第1版
15年前,因为策划编校再版《毛泽东自传》,在出版界和收藏界一炮走红,红色收藏市场迅速也因此升温而成为一种产业,得以与诸多收藏家成为好朋友。随后,我用7年时间,集《毛泽东自传》20世纪三十年代不同版本之大成,出版了专著《解谜〈毛泽东自传〉》。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也埋下了研究早期长征出版物的想法,历时十余年终于出版了《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完整、系统、准确的解读了长征走向世界的传播秘史。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再次得到了全国纸品收藏联盟书刊文献委员会会长杨翔飞等众多红色收藏家的支持,发现了诸如像发表了朱瑞撰写的《艰苦的一年,伟大的一年》的1935年12月30日《战士》报等等,许多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革命军事博物馆都没有收藏的珍稀长征出版书刊文献。而我本人也在旧书摊和旧书网淘得了两本珍稀的长征图书,一本来自俄罗斯,一本来自美国,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首先,我给大家晒一晒我收藏的俄文版《红军长征记》。这部1938年11月由苏联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红军长征的资料,收入了陈云化名“廉臣”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和署名“杨定华”撰写的《雪山草地行军记》《由甘肃到山西》。我们知道,1936年6月,陈云奉命半途离开长征,经重庆到上海,于8月20日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报告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第一次向世界宣传长征。此间,他在上海就开始了《随军西行见闻录》的写作,假借国民党俘虏军医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在红军部队的所见所闻,描述了红军在长征中艰苦卓绝斗争的英勇事迹。1936年2月,经过修改后,陈云将作品交给李立三、吴玉章等中国共产党人在莫斯科筹划编辑、在巴黎印刷出版的中文杂志《全民月刊》,以连载的形式公开发表。同年7月,同名单行本图书在莫斯科出版。与此同时,中共在海外主办的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救国时报》,从1936年12月28日至1937年6月25日以18期的篇幅连载发表了《雪山草地行军记》;紧接着,该报从1937年7月5日至1938年1月20日,又以25期的篇幅连载了长达44100余字的《由甘肃到山西》。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均署名为“杨定华”,直到70年后我们才研究发现“杨定华”竟然是中共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邓发同志。1937年7月31日,《救国时报》发表“本报为出版《长征记》招收预约启事”和“廉臣捐赠《随军西行见闻录》版权启事”、“杨定华启事”,决定将这三部作品合集为《长征记》出版。但遗憾的是,史学界至今没有发现《救国时报》编辑出版的该书中文版。幸运的是,在写作《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期间,我购买到了它的俄文版。该书32开,80页,以长征地图作为封面红军长征的资料,内外插入毛泽东、周恩来和红军将士图片10幅,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善本。该书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长征亲历者完整口述中央红军长征全过程的口述史。 #
作者丁晓平收藏的《长征记》俄文版,苏联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莫斯科),1938年版,80页,珍稀藏品,极其罕见,目前在中国发现的孤本 #
其次,我给大家晒一晒我收藏的亲历长征的外国人口述长征的唯一图书——《神灵之手》签名本。这部书的作者叫鲁道夫·艾尔弗雷德·博斯哈德·勃沙特,他的中文名叫薄复礼,是一位英国籍传瑞士教士。1934年10月1日,他在传教途中被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以“间谍”之名扣留。随后,他“吃尽了他一辈子也没有吃过的苦”,跟随萧克、王震等一起行军,直至1936年4月释放,前后共计16个月560多天,完成了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1936年8月,薄复礼在英国出版了他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其中讲述了他随红六军团行军的过程,成为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作品,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还要早一年。1939年,薄复礼夫妇辗转美国、加拿大、日本,再次返回中国贵州,回到被红军扣留的地方进行传教。几十年来,萧克和薄复礼念念不忘长征路上的情谊,直到1987年他们才获得联系并互相致信问候,写下了红军长征与一个外国传教士的传奇。在研究长征叙述史的过程中,我购买到一本来自美国内华达州的《神灵之手》1938年4月再版本。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有薄复礼和夫人露茜的英文亲笔签名,而且还有薄复礼亲笔手书的上帝耶和华英文别名“”和中文名字“以马内利”,其中还有一行“Ps:34.3”字样。经考证:“Ps”即《圣经·旧约》“诗篇”的缩写,由此推测“34.3”应该是指《旧约》“诗篇”第34章第3句。查阅《圣经》此处原文为:“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一同高举他的名。”而这句话,与妻子露茜在昆明与他久别重逢后写的日记中引用的一模一样。在这本书的扉页上,还有一枚蓝色印章:“‘THE FIRS’BOOK ROOM,139 CABLE ,”,直译为:“杉树”书店,华盛顿州贝灵汉开普街139号。由此可见,我收藏的这部《神灵之手》应该是薄复礼夫妇1939年美国之行留下的纪念物。
作者丁晓平收藏的《神灵之手》英文版,英国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1938年版
《神灵之手》插页和扉页作者夫妇的签名,世界唯一的珍稀版本 #
长征,有说不完听不尽的故事,也是读不完写不尽的大书。而上面两本书的收藏故事,只是《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一书中介绍的100余种早期长征图书版本中的两个而已,更多的长征叙述史的传奇期待你的阅读,也期待你和我一起去发现,去收藏。
#
本文原载今年10月20日《北京晚报》第43版 #
《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 #
丁晓平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今年10月版 #
定价:78.00元
(四色彩印,400幅珍贵历史文献图片,100种国家一级文物独家首次披露,深度揭秘长征传播秘史,极具收藏价值) #
编辑部电话:
#
发行部电话:
凭此微信可以享受打折优惠 #
作者简介:丁晓平,1971年出生,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理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军事故事会》杂志主编,副编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著述700余万字。主要作品:《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七日谈》《王明中毒事件调查》《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世范人师:蔡元培传》《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及长篇小说《爱着》、诗集《写在浪上》等;编校作品有《毛泽东自传》《陈独秀自述》《陈独秀印象》等。文献性报告文学著作《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即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