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2022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2022-11-1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我认为上这堂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尝试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模拟实验法。这种探究学习、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

(3) 本节内容抽象,难懂,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的.连续性。黑板绘图和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转瞬即逝的缺点,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

改进不足之处 #

(1)这节内容较多,教师要做好时间上安排,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模拟实验方案的讨论可适当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

#

(2)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学生探究、观察、思考归纳等活动内容,时间较难把握。 #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2 #

1、教材分析

#

1.1本节内容的地位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增殖"之所以作为本章乃至本册的难点,就是因为这一知识非常地抽象化,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又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见,因此,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我们直接示意这是本章中的难点,引起注意。

#

1.2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胞增殖"一节主要向学生展示的是有丝分裂——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分裂方式,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重难点突出,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本节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由于细胞分裂这一现象的特殊性——整个过程是一动态变化,要让学生具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变化,特别是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确细胞的周期变化,这一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

1.3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为两课时(1课时为讲授课、l课时为实验课),通过这一节的讲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应用有丝分裂的知识去解答一些理论问题或解释一种生理现象。例如根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而得知该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构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在进行组织培养时,无论取生物体哪个部分的分生组织获得的植株是一样的,诸如此类的,都是有关有丝分裂知识的运用。

#

2、学法指导 #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呢?在学习本节知识的时候,归纳记忆,找到规律,重点难点应重点识记,对于有丝分裂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

2.1掌握有丝分裂,记忆有丝分裂主要特征(启发、引导与多媒体课件相配合)染色体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规律(分析CAI课件显示、画出图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观

#

察力);利用口决巧记各时期变化特征(列表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准确识别分裂图像(例题解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间期的关系(设计动画、具体展示装片、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什么占多数)由这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由观察现象_解决问题_总结体会_知识提升的学习习惯,另外我们可以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

3、教学过程的设计

#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增添学习热情,以CAI课件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从而灵活运用。

#

3.1引言引言应重在精彩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

于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伊始,我先给学生列举几种有关细胞增殖的常见现象,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泼性,然后课件显示幼苗的生长,()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从而引出细胞增殖。 #

3.2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的讲解,启发引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

CAI课件演示细胞周期的有关动画,明确指出细胞的分裂、分裂间期,再结合学生的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细胞周期特点,注意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实现探究式 #

教学。

#

3.3有丝分裂的过程(重难点突破)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CAI课件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它的

#

魅力,通过flash动画演示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有个整体了解,然后动画慢放,分析归纳各个时期特点,此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归纳,动画背景音乐鼓 #

掌以示肯定。 #

结合学法指导,师生共同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CAI课件展示此过程,此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从而实现了难点突破。 #

3.4测试补漏,CAI课件展示习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外通过检测可以知道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专题巩固练习。

#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突出一个"课"字;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教育理论,同时和其他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构思的一种教研

#

活动,精彩的说课,无不体现着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特长。

#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3

#

在教学程序上的总体思路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

#

一、 以前后为桥梁,精心设计好导言。

#

用设疑导入法提问"什么是卵式生殖?"然后师生教学精子和卵细胞的特点,展示团藻的有性生过程(教学课件),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开始介绍〈〈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板书)。什么是减数分裂呢?这节课以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来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导入新课)

#

这样导言,使学生产生一种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

二、 新课讲授 #

1. 本节课共交代4个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减 数分裂。 这4个概念对于理解减数分裂整个过程尤为重要,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肤浅的,只是简单意义上的背下来,并没有真正体会理解,易造成失误。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则张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学中打破课本原有的教学结构,首先明确概念(板书)。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三个概念,老师先讲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标,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动手操作演示。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老师归纳总结,提示注意的地方

#

如同源染色体不可顾名思义认为来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体。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演示,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训练思维,加深概念的理解,确立正确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后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后,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这样的目的,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义,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确了概念,那么,精子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 过程 #

(1) 边讲边贴剪贴图,贴图与所讲的内容要相对应(贴图)。在讲解过程中 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利用剪贴图,将染色体动态变化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老师的"讲"与"演",学生的"听"与"看",按老师的叙述、谈话,找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头脑中,并与原知识结构挂上钩,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

(2) 层层设疑,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再逐一解决。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掌握减数分裂的关键。提问:1联会时染色体复制没有?2复制为何看不出来?3什么叫四分体?4图中有几个四分体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区别?6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有丝分裂后期有何不同?7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什么

#

等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扩大思维范围,教会学生在广度上学会思维。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疑、质疑,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教学生在深度上学会思维。 #

(3) 通过"动乐爱"教学法,动手,动眼,动脑。

#

1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特点。 #

2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 体行为特点 #

3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情况。

#

4完成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师只贴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

"动乐爱"教学法既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提出,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

激发快乐情绪,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过程四个方面操作,人人动手高中生物说课稿,动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如通过动手操作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学生本身产生疑问,为什么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并能加以正确解释。 #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

(4)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情境中,思维性大大调动起来。因势利导,据图观察分析,通过过程讲述让学生总结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

(5)回顾过程,从四个方面范围、时期、特点、结果,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

(6)最后,利用教学软件把精子形成过程完整看一遍。让学生确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展示)。对过程形成直观化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

总之,从概念入手高中生物说课稿,以过程为主线,重点突出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 #

三。小结: #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

四。结束语: #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

五。习题设计 #

为使知识得到反馈巩固,设置由易到难三种梯度题。填充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略)其中简答题部分,此题选出的目的是 #

1、强调联会、四分体,联会是四分体的前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基础。 #

2、有丝分裂中没有的现象。 #

3、书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由此提出。 #

(六)时间分配 #

导言2分钟,新知识传授25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1分钟。 #

(七)板书设计(教学课件)

#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4

#

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一、

#

说教材

#

1.该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本节内容主要突出的是内环境的概 #

念,为下一节稳态的重要性及下一章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做铺垫。2.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2)能力目标:①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②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

*目标确定依据:主要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特点。3.重难点及依据 #

(1)重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同时是高考考点。 #

(2)难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依据:学生缺少相关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且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二、 #

说教学方法

#

1.教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2.学法:语言表达法、练习法。

#

*依据: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且活跃课堂气氛,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可

#

启发学生思维。直观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三、 #

说教学过程 #

(3)情感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教学目标】 #

知识方面:

#

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力方面: #

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

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2、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

3、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

【教学难点】

#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

【教学方法】

#

问题探究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课前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2、甲烷的化学结构模型3、“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

【教学设计思路】 #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

本着“提高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图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

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通过甲烷中C原子的稳定性类比推理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讨论体温的日变化规律;体验内环境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事实。在逐步的体验过程中,稳态的概念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从而突破重难点。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因为后面还有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通过“资料分析”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承上启下。 #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分析稳态失调的病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这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保持机体健康的具体做法,使知识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 #

【【必备】高中生物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

【必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09-11 #

《灯光》说课稿12-20 #

《牧童》说课稿12-17

#

《杠杆》说课稿12-17

#

美术说课稿12-16 #

功率说课稿12-11 #

台阶说课稿11-24

#

祝福说课稿11-15 #

樱花说课稿11-15 #

牧歌说课稿11-14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