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宁强博士的《敦煌石窟艺术》了!(组图)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一书一世界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边陲一明珠。
#
如果说,敦煌是中国人的“诗与远方”,那么,敦煌艺术就是我们心灵深处浪漫与激情的灿烂花朵。
#
这部《敦煌石窟艺术——社会史与风格学的研究》,融合了西方艺术史注重社会历史背景研究和中国传统艺术家擅长风格分析的特色,对敦煌艺术做了全面深入同时又生动有趣的流畅讲述。 #
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知识,了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的历史,还可以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图片引领下,走过一段难忘的审美历程。
#
对学生、学者、老师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和佛教文明的教科书。对公众读者而言,这是一本读得懂的学术著作。
#
毕竟,每个当代人都应该有一段“高端阅读”的时光,使自己感受到作为人的文化尊严。如果说你一生中想要阅读至少一本严肃而又优美的书,那一定就要倾力推荐这本宁强博士的《敦煌石窟艺术》了!
宁强,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著名画家。哈佛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密西根大学、康尼狄格学院。回国后,受聘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导,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专长是敦煌 ? 西域佛教艺术、亚洲文明史、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等。
#
敦煌石窟,是中国继新疆龟兹石窟群之后在汉地修建的最早的佛教石窟。遍布中国各地的佛教石窟,其主要题材、建筑形制、绘塑造型等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大多源自敦煌。
北路从河西走廊的酒泉文殊山、张掖马蹄寺、武威天梯山,到内地大同的云冈、太原的天龙山、洛阳的龙门、巩县石窟寺、武安与磁县的南北响堂山等,直到山东的陀山石窟;南路则由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广元千佛崖,到绵阳、巴中、通江、安岳、大足、潼南、夹江、乐山等地石窟。 #
这些石窟在形制、内容、风格上,都和敦煌石窟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敦煌石窟是一把解开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之谜的钥匙。而且敦煌石窟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连续不断地开凿达千年之久,每个时期均有重要实物遗迹保存至今。
#
因此,敦煌石窟的历史也是一部首尾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的石窟艺术编年史。 #
它向我们展示出中国石窟艺术的兴起、繁荣和衰败的全过程。要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必须首先了解敦煌石窟。 #
前言 #
第一章敦煌:一个艺术圣地的诞生 #
I—1. 发现敦煌:学术救国的苦难历程
I—2. 解析敦煌:石窟艺术的结构分析 #
I—3. 描述敦煌:石窟艺术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敦煌艺术的起源与分期 #
II—1. 莫高窟诞生前的敦煌艺术 #
II—2. 第一个洞窟开凿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
II—3. 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分期 #
第三章融合:敦煌早期艺术(366~580)
III—1. 北凉:佛教艺术与地方社会史 #
III—2. 北魏:敦煌艺术风格模式的形成 #
III—3. 西魏:西域与南朝艺术的冲撞激荡
III—4. 北周:新风格与新思潮 #
III—5. 小结:敦煌早期洞窟的供养人与艺术家
第四章繁荣:敦煌盛期艺术(581~780) #
IV—1. 隋代:统一帝国中的敦煌艺术
IV—2. 初唐:敦煌模式与艺术创新 #
IV—3. 盛唐:唐风吹拂玉门关
#
第五章世俗:敦煌中期艺术(781~1031)
V—1. 中唐:藏人统治下的敦煌艺术
#
V—2. 晚唐:世俗力量对宗教艺术的影响 #
V—3. 五代、宋:曹氏画院及其作品 #
第六章异彩:敦煌晚期艺术(1036~1372)
#
VI—1. 西夏:党项佛教艺术的革新
VI—2. 元代:蒙古供养人与密教艺术
附录敦煌艺术中的基本形象
供稿:艺术图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