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传奇作家恭小兵专访:我是被这个社会逼成作家的

1970-01-01 来源:未知 作者:小鱼

\ #

  传奇作家恭小兵专访:我是被这个社会逼成作家的

#

  整理/田燕,摄影/胡海临 #

  青年作家,1982年生于黄山,祖籍枞阳。6岁进小学,16岁进少管所,2000年刑满释放,因父母双亡,恭小兵离开家乡去往上海,在一个建筑工地做泥瓦工学徒。2002年底,恭小兵开始在网上发表自传体长篇小说《无处可逃》(原名为《三个少年和一条狗》)、《云端以上、水面以下》等。2004年初,北京紫文轩图书有限公司以25万元天价买断《无处可逃》5年版权,随即“80后文学领袖”、“‘80后’概念提出者”、“‘80后’残酷青春文学教父”等宣传噱头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向他袭来。2006年,已经陆续出版4本文学专著的恭小兵,在众多光环拥簇下,成为省城一家知名都市报文娱记者。

#

  现在是2013年,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最初的建筑工地学徒工,到迅速蹿红的网络作家,从都市报记者,到文化公司老总,从盛极一时的青年创业先锋,到因欠巨额高利贷仓皇跑路,永远都在不甘寂寞的恭小兵,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他的认知。

#

  2000年3月,出狱不久的恭小兵跟同乡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上海。三年后,他在网上发表的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无处可逃》,引发网友如潮的争议,红极一时。但当时的主流媒体对它依旧表示出一种不屑,有资深评论家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批评这部小说,直接指出恭小兵的愤青心态令人担忧;2004年春天,黄山市文联组织文艺界相关人士召开“恭小兵长篇小说研讨会”,当时的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先生忧心忡忡的说,像恭小兵这样坐得了牢房,耍得了流氓的作家,组织上不宜重点培养。

#

  但后来,这位文艺界官员又认为,恭小兵的出现给沉寂已久的安徽文坛打了一针兴奋剂。同时带动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崛起,官方的态度最后转变了,他们甚至找到恭小兵,希望他能再写一部关于徽州或是徽商的小说,同时承诺推荐恭小兵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然,这些都是小插曲,此后十年的恭小兵亦文亦商,亦庄亦谐,风波不断,不停翻滚。时而出现在一些精英汇聚的高端场合,时而隐匿在纷繁喧嚣的茶楼会所,时而出现在一些财经类杂志上,时而上网嬉笑怒骂打诨插科。我记得那段时间恭小兵的个性签名是——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

  恭小兵是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传奇作家。他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但更提倡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近五年来,他创办了三家以上的创业型公司,两本小众杂志,一家实体公司,策划的大型活动不计其数,而他的每一次转型,都会在网络热传,成为很多同龄人艳羡不已的成功人士。近日,文坛沉寂五年之久的恭小兵携新作《青春向前,沧桑往后》,穿梭于各所高校,讲述他的奋斗与堕落。应本站CEO李治仪先生之约,他向网友吐露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 #

\

#

  没有哪一种教育,能够比得上逆境 #

  80后之窗:五年前本站对你有过一次专访,这五年来,你感觉到自己有哪些变化?

#

  恭小兵:岂止是变化,简直是颠覆。5年前我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欠高利贷跑路,也想不到自己最后的退路,居然是重回文艺圈。5年前我投身商海,意气风发。5年后我折戟商海,铩羽而归。如今消沉黯然,往事不堪回首。但我执着向前的信念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

  80后之窗:你这算不算再一次转型? #

  恭小兵:表面上看来,算是又一次转型,但我个人把它理解成回归。我创业的这些年,偶尔也写点日记和感触,并开了两家报纸的专栏,算是亦文亦商吧。在我看来,创业失败并非什么丢脸的事,陷入低谷就更算不了什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永远都会布满怪兽。我从不反感钱,我只是比较反感挣钱。钱这玩意挺好,但挣钱不好,太累了。我20岁时,曾如此设计过自己的未来,没单位,当枪手,世界没有我的名字,干完活拿钱就走,大碗喝酒,四处风流。30岁时立下壮志,40岁那年必须退休。像史玉柱和马云他们那样功成身退,寄情山水。如今离四十已经不远,茫然中我却欠下一身巨债。孔老二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生最怕的是很多人不懂得成功后的珍惜,比如我,小有成就后迅即酒池肉林肆无忌惮的挥霍。人活着必须有所敬畏,管你是敬畏历史、敬畏百姓还是敬畏自然。 #

  80后之窗:这样的现状,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

  恭小兵:有一点,不是很大,因为我的适应能力很强。自我创业失败,高利贷跑路回来后的每一天,我至少要接五个以上债主的电话,纷纷要钱。后来我发现,我的那些高利贷债主们也很有小说家气质,每次都有急需用钱的理由和故事,分别是谁谁老婆喝药了,谁谁老妈中风了,谁谁家的房子被银行抵押了,没几天,他们的老婆、老妈都很健康,房子也还在。我没崩盘前,每个月付给他们一点利息即可,利息只要按时付,从没发生过继续催讨本金的局面。因为后来我扛不住压力,跑了一段时间路,把他们搞怕了。他们觉得现在不比以往,我很有可能再度跑路,也很有可能一夜暴毙,那么他们的本金,就真的完蛋了,所以,他们躁动的心,我能理解。我是真的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不想着我能一夜暴富呢?我在这种情况下,找了一份工作,业余之间写作,再从我的业余时间里,抽出来一点时间和精力应付他们。我觉得我快习惯了。没有哪一种教育,能够比得上逆境。

#

  做男人,要常怀一颗装逼之心 #

  80后之窗:有评论说你的作品很愤青,只是对于你自己经历的陈述,并没有往更纵深的方向挖掘,对于这些言论,你持何种态度?

#

  恭小兵:我虚心接受。这些年的生活教会了我很多,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如果现在还有人说我是愤青,我会很高兴,因为我装得太成功了,我就是要愤青,就是要傻逼,我要非常完美地表现出,我也很愤怒,我也很傻逼,我跟普天下所有的傻逼愤青们是一伙的。 #

  80后之窗:你对中国文坛有何看法?

#

  恭小兵:中国作家的基本劣势在于出版资源被官方或是很少一部分人垄断,文学的权杖得不到正常的交接,明明是群体接力赛,却被搞成了个人马拉松,文联作协官本位,年轻的一代人集体浮躁,所以说中国作家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跨界的很多,演员、老板、官员都开始搞起了文学创作,这个领域里的枪手太多,我自己就曾是一位资深的枪手,我给国内很多著名的编剧都写过梗概和大纲,也给官员和有钱人写过传记。

#

  80后之窗:文学需不需要市场?

#

  恭小兵:从本质上讲,我是不支持自己的作品必须去跟市场发生什么关系的。我又不是一个必须依赖写作才能生存的人,我有其他很多项谋生技能。即便我现在如此落魄,我随便吹个口哨,捏个响指,混口饭吃还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我个人根本就不会一味的去迁就市场。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我甚至不愿意我的作品被一些我不认可的人所阅读。因为我写的一些东西,是给我心灵上的一些同类们看的,同时也是给一些真正懂得欣赏的人看的。我不需要市场,更不需要粉丝,因为粉丝都是一些弱智的群体,是无数的弱智粉丝成就了一个变态的市场。 #

  80后之窗: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

  恭小兵:十年前我刚出道,一年内出了三本书,《云端以上,水面以下》,《我曾经深深爱过谁》和《无处可逃》。之后半年,接受了至少50家以上媒体的采访,十年前我出差,几天内收集到四五个版本的《无处可逃》盗版,那时我对版权根本不懂,我觉得有盗版,是作者的一种荣耀,我为此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十年后,也就是今天,我上网,看见当年采访我的一个女记者,现在成了著名作家,新浪微博正在对她进行专访。专著十几本,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品种齐全。但其中一张宣传海报把我逗笑了,那是她十年前,甚至再之前的艺术照。也就是说很多本质上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不管你身价飙升到多高,你的内心,你的气质,你的气场,仍然停留在如初。我这十年,一路走来,也曾经光环不断,我从一个身份不断转换的逆境奋起者一路狂飙,从一名社会最底层的刑满释放分子,奋斗成很多社会名流的座上客,从一名普通的网络写手,上升为蹿红一时的励志类青年作家,从一名都市报记者摇身一变,成为大刀阔斧的青年创业者,这十年是我人生最为闪耀的十年。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个社会的的确确已经给过我足够的公平、公正和机会,是我自己没有把握好度,我的到的已经很多,如果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狼狈。 #

  80后之窗:讲一下你的高利贷经历。 #

  恭小兵:从头到尾,我借了大约300万高利贷,两年不到,产生了将近400万的利息。利息我都付清了,但本金总是很神奇地原地踏步。可以说,我的这次跑路并非迫不得已,但我真的很累。或许等我的《高利贷跑路日记》出版后,我才能找到答案。高利贷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债务,深陷其中的人往往生不如死。各种人性、风险、利益纠结搅合在一起,能毁灭很多人,很多家庭。若是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高利贷,那么后果将是很可怕的。这不是什么高手比武,能点到即止。这是一场即将失控的球赛,双方都已经抵达最后极限,甚至很多放高利贷的,本身也是弱势群体。是一个亟需拯救的群体,我的能力太小,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机构。我创业的这些年,交友不慎,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弯路。我现在的结局,或许是报应。我能说的,似乎只有这些,但我不会谴责任何人,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自己未来的几十年人生,然后一如既往走下去,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吧,反正我还是那句老话,做男人,要常怀一颗装逼之心。 #

\

#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武藤兰 #

  80后之窗:出道十年,你看你现在也算著作等身了,当初为什么要写作?

#

  恭小兵:嗯,我的写作是被逼的。我属于被这个社会改造型。 #

  80后之窗: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难道你的写作过程不快乐? #

  恭小兵:这倒不是,有种说法我不知你听说过没有,有人说,在这个社会方方面面混得都很惨的人,郁郁不得志的人,后来都成了作家。我本来想跳出这个怪圈,结果却陷得更深。 #

  80后之窗:喜欢哪些作家?或者说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

  恭小兵:国外的有卡尔维诺,村上春树,海明威还有凯鲁亚克和格林;国内的比较喜欢王小波,阎连科,慕容雪村,刘震云,冯唐还有韩寒李傻傻。 #

  80后之窗:我想起你的新书里有一篇是专门讲故乡的,但我感觉你没有展开,现在介意给我们谈一谈吗? #

  恭小兵:你说的是那篇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吧?实际上我到现在都把握不住“故乡”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每个人的故乡都在迅速地消失和褪色。我的祖籍是安庆,故乡在黄山。就个人而言,亲人、土地和房子这三者构成故乡的主元素。而这些,尤其土地和房子,我们都在不规模地失去,所以我的故乡一直不想确定。如今我寄居合肥,有可能近几年我会举家来此,也可能我会尽快地回去。我们是故乡感越来越模糊的一代人。 #

  80后之窗:学生时代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 #

  恭小兵:渴望长大,云游天下,四海为家。职业性渴盼离家出走。想做一名独来独往,武功盖世的侠客,铲强扶弱,抱打不平,维护世界和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我认为每个男人的内心应该都有这么一个英雄的梦想。

#

  80后之窗:青春期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和事情是什么?

#

  恭小兵: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武藤兰。她是一名战士,无数个白天和黑夜她都一直战斗在AV的第一线上,无数次躺在床上,地毯上,书桌上,甚至浴缸里,发出了一声接一声的呻吟与哀嚎,加以幸福的眼泪和高潮退却时阵阵的轻颤,这一切无不震撼和刺激着我弱小的心灵及肉体。其次是郑伊健。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沉浸在古惑仔的影响里不能自拔。第三是雷锋,他让我养成了喜欢写日记的好习惯。

#

  80后之窗:进入职场后,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

#

  恭小兵:在报社工作的那几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值夜班,经常性值到凌晨两三点才能披星戴月地下班。跟夜总会的小姐们一样辛苦。我最年轻的一段时光献给了少管所,最能干点坏事的这段时光,献给了报社和夜班。这段职场经历我觉得非常珍贵,它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

  80后之窗:你认为作家适合在商海打拼吗?

#

  恭小兵:这个问题要是必答题的话,我会选择放弃。因为我的创业是失败的,在中国,失败者是没有任何市场的,我怕我讲了也不算。要是选答题,我可以发表一些我的个人看法。在我看来,从商不过是一种谋生技能,作家也是一种谋生技能。两者相结合,无非就是两种谋生技能的有机组合。就好比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同时也会开轿车。你不能说一个会开轿车的人,就不适合骑自行车吧?

#

  80后之窗:那么文学创作对下海经商有什么影响吗? #

  恭小兵:很有影响。经商是动态的。写作是静态的。两种职业融合在一起,就要看你个人的自制力了。在外面谈了一天的业务,回来你还能坐到书桌前创作,这个人太了不起了。反正我是很难做到。这种人很少,但我的一个老师就可以,他是省城一家媒体的老总,每天都有很多的应酬,但他只要一回到家,很快就能进入一种属于他个人的创作状态。这种非凡的定力,一直让我对他高山仰止,自叹不如。

#

\ #

  我是被这个社会逼成作家的 #

  80后之窗:你是属于屌丝呢还是成功人士? #

  恭小兵:我既不成功也不屌丝,我可能已经跨界了,当下太多的主流媒体,成天鼓吹着做人要成功,要尊贵,要牛逼,时不我待,要尽快,再不牛逼就老了。广告的特写镜头里,清一色成功人士,他们或演讲,或驾车,或登山,或远足,或蹲或立或躺或倚,广告词也总千篇一律,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吐着吐着我就习惯了。什么叫成功?为什么要成功?你看今年诺奖意外落选的村上春树一声不响地隐匿着,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倒是网上他的粉丝们又哭又闹,一幅要死要活的架势。我也算是一根村上春树的粉丝,但我皮糙肉厚的不值一提,只是单纯的、多少有些惋惜。 #

  80后之窗:你可以给你自己定位吗?

#

  恭小兵:我最近特别迷恋两个外国作家。一个作家是美国的杰克·凯鲁亚克,他以离经叛道和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是五六十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另外一个是格雷厄姆·格林,这人大半辈子住在妓院里,一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却被诺贝尔提名22次。对外公开的一句话豪气干云——我就是我的书。我以后也要这样。

#

  80后之窗:下一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

  恭小兵:《苦逼杨二成仙记》,我暂时定位它是一本鬼怪小说,书里的杨二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杨戬。前几年,我把杨戬的资料做过一次系统的划分,分别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杨戬的一生,亲情和友情重于他可怜的爱情。因为杨戬的能力很大,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三教九流的各类朋友,失散多年的外甥以及那条向他托付终生的哮天犬,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保护伞。这让他活得很憔悴,压力也很大。杨戬的情况跟我差不多,我只是能力比他小一点,其他方面基本一样。但杨戬却很坚强,他从一个浪荡纨绔的仙二代,成为一个流落街头的屌丝少年,又从一个以泪洗面的屌丝少年逆袭成仙,这在中国仙界是无人可以超越的,相信我会把这本书写得很励志。

#

\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