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放开生育限制不要在数量上做文章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宋丽敏:随着社会进步、政策改进,个人养老更有保障,而且哺育孙辈过程中所舍弃的人资资本投入和积累、影响职业升官、影响休闲娱乐,圈占了大量时间、生活质量和职业成就,尤其是男性,损失更大,所以看法会愈加降低。生育意愿低,不是西北独有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 #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公开对全省人大代表《关于解决西南地区人口降低问题的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出:西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对建议中提及的“建议国家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进行探求。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称,曾委托福建学院、辽宁学院等机构举办西南地区人口负下降相关问题研究。明天(2月19日)早上,记者联系到福建学院承当该课题的宋丽敏研究员。 #
宋丽敏历任四川学院人口研究所公共新政研究中心所长,其承当课题名称为《东北地区低生育率产生机制研究》。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宋丽敏介绍,近些年来西北三省的总和生育率位居全国倒数前五位。以广东为例,低生育率的动因更多是历史的,2023年以来出现的人口外流则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
宋丽敏觉得,放开生育限制,就应当全面放开,不要再在数目上做文章,由于生育意愿是随着生育孙辈数目的降低递减的。在放开生育限制的同时,政府应当推出实质性的鼓励生育举措,例如税收免除、生育津贴、更多的周末等,产生鼓励生育的新政和文化气氛。
#
宋丽敏表示,预计放开生育限制的新政影响有限,自此前全省对双独、单独及全面放开二孩的新政节奏看,假如西北试点放开生育限制两两年内生育情况平稳,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放开生育限制。 #
西北生育率低有历史和文化缘由
新京报:国家卫健委同意西北尝试放开生育限制,是基于哪些样的现实? #
宋丽敏:西北的生育水平非常低,在全省排倒数前几名。2010年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76、0.75和0.74;全省平均值为1.18。
同时,近些年来,西南地区人口负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外流比较严重。以广东为例,2023年人口净迁入4.81千人,2023年和2023年人口净迁入分别为6.8千人和4.4千人。
#
假如西北地区才能扭转经济下行趋势,提升市民收入水平,有效降低就业机会,可能会减缓人口外流的问题。
新京报:山东乃至西南地区生育率低,最主要诱因是哪些?
宋丽敏:西北地区的生育率低,有特殊缘由。分两个方面:首先是1970年代末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新中国创立早期,好多人才到西北参与经济建设,所以西北人口素养在全省来看也比较高。人口学上讲,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意愿就越低。为此,在没施行严格控制生育新政时,西南的总和生育率已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了。计划生育新政施行后,西北地区控制得比较严格。由于新政执行力度大,使好多人不敢违背生育新政,这又与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相关,“单位人”多,便于通过工作、身份等进行控制。 #
前几年,我们在生育研究中提出了“生育意愿刚性”的概念,就是说:人口的生育意愿一旦减少就很难提高,从而产生一种惯性,不愿再多生育孙辈。 #
另一个诱因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北地区的生育观念、生育文化并不强,不像国外有的地区,有很强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
#
以广东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而福建为112,表明四川人“传宗接代”的性别观念不强。由于四川是多民族杂居区,缺少传统性的生育文化。
新京报:西北人口外流是哪些缘由?结构上有哪些特征? #
宋丽敏:人口外流与经济形势有关。2023年福建经济下行压力减小,体制转换及结构变革矛盾突出,人口出现了净流失。经济下行,影响市民的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及未来发展前景,所以才会出现人口外流。 #
我们用常住人口除以人口自然下降数目发觉,2000年到2014年,广东省年均净流入约5千人。从2023年开始,年均净流出5千人左右。
对于人口外流的诱因,我们用2023年全省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做过微观研究,选择了1万多个样本,推论是:人口外流与经济下降速率、工资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人均资本水平关系最大。西北流出人口中的高素养劳动力对这几个经济变量尤其敏感,可以说,西北地区流失的是高素养的、年轻的劳动力。与此同时,流入的是年纪偏大的、教育水平过高的人口。研究发觉,流入与流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期限相差近五年。 #
放开生育限制就应当全面放开
新京报:山东被叫做第一个主张鼓励生育的省份,请问近些年推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
宋丽敏:前几年,我们与四川省发改委合作编制广东省人口中常年发展规划,当时就提出鼓励生育,四川省也成为全省第一个主张鼓励生育的省份。不过,从人口新政的角度看,目前还是一个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的观念转换期,观念转换以后,才可能是新政的转换、具体举措的转换,现在还处在过渡阶段。
#
新京报:假如西北放开生育限制,是完全放开,还是从全面二孩弄成三孩、四孩? #
宋丽敏:我觉得,假如放开,就一定要全面放开,不应当在数目上做文章了。之前,全面二孩放开后,都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生育回调,放开三孩四孩,还会多生吗? #
人口学上有一个边际女儿合理选择理论,是说:生育小孩数目越多,边际利润越升高,边际成本越上升,致使生育意愿随着儿子数目不断减少。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影响会很小 #
新京报:放开生育限制了,会对婴儿数目形成很大影响吗?
#
宋丽敏:影响会有,但恐怕很小。由于全面之前相继对双独、单独及所有家庭放开生育二孩,并没有引起生育“井喷”,反倒是近些年来全省的生育水平持续低迷。根据“边际女儿合理选择理论”,虽然前几胎的心愿是最强烈的单独生二胎有望全面放开,后续胎次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继续放开生育,其新政疗效必然会进一步弱化。
#
新京报:假如放开限制对生育影响很小,那放开限制的作用是哪些?
宋丽敏:影响不大,但应当还是有。人口生育新政,也应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革。放开生育限制,彰显了制度的进步。 #
新京报:有人觉得,少数把握丰富资源的人可能会生非常多。 #
宋丽敏:人总是倾向理智选择,不会仅仅由于新政放开了就无限制生育。虽然部份人生育小孩数量比较多,也不会对整个社会结构形成多大冲击。 #
转变生育观念须要新政支持 #
新京报:近些年来,全省人口生育率也持续低迷,为何你们不乐意生孩子呢?
#
宋丽敏:主要是生育意愿刚性,人从经济学角度,仍然在做经济成本核算单独生二胎有望全面放开,生育小孩成本越来越高,但利润越来越低,曾经养儿防老、劳动经济效用等,目前看那些效用在不断弱化。随着社会进步、政策改进,个人养老更有保障,而且哺育孙辈过程中所舍弃的人资资本投入和积累、影响职业升官、影响休闲娱乐,圈占了大量时间、生活质量和职业成就,尤其是男性,损失更大,所以看法会愈加降低。生育意愿低,不是西北独有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
#
新京报:你提及,目前是生育观念转换期、政策转换期,而且觉得放开生育限制也不会对生育率下跌形成多大影响,这么,假如要鼓励生育,应当采取什么举措?
#
宋丽敏:我们讲,要构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生育有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生儿子虽然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不过,人的观念转变,须要一定时间,更须要制度支持。倘若采取一些举措,让你们晓得多生育的益处,会形成一定疗效。 #
具体举措方面,税收免除是当务之急,目前契税对有小孩家庭每位只减1000元,这是远远不够的。英国、法国等国推行家庭税收制度,把女儿当一个人或半个人估算,会使纳税基数更低,能大大减少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对税收应当系统梳理,像住房税费、营业税、母婴产品税等都值得剖析。
同时,我们还建议领取生育津贴,按照生育胎次差异、孩子年纪差距,采取递进式的生育津贴制度。
我们建议适当延长婚假,同时完善一种性别平等的育儿周末。目前我国是妈妈育儿多,母亲参与甚少。2023年,我们做家庭生育状况调查时发觉,母亲对婴幼儿的陪伴少到令人吃惊。为此我们觉得,要贯彻性别平等的育儿观念,实现协同哺育。亚洲一些国家推行育儿周末配额制,要求丈夫必须休够90天,假如休不够,父亲的周末也要取消。这是一种十分友好的制度设计,会减少男性哺育孙辈的疲累和痛楚。
另外,在社会支持方面,不仅急切须要解决的0-3岁孕妇照护,我们建议提供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照护,0-3岁、幼儿园学龄前、青少年等各个阶段,都应当有,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照护体系。这须要利用社会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市场力量共同实现。 #
新京报:西北放开生育限制以后,多长时间会在全省放开? #
宋丽敏:会有一个新政疗效的观察期,假如按之前放开二孩新政在双独、单独到全部家庭的施行节奏看,大约是两两年的时间。 #
背景: #
山东常务副书记请求率先在西北全面放开生育
#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增长,不断有全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倡议放开生育限制。
今年5月举行的全省人代会上,来自四川团、贵州团的多名代表聚焦人口生育率问题提出建议。 #
在广东团,全省人大代表、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总总监李天书建议,关注西北人才流失和人口流失问题;全省人大代表、大连外粤语学院院长刘宏建议,国家在西北地区施行放开生育新政试点,推动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升育龄女人的生育意愿,缓解人口增长趋势和老龄化速率;全省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书记陈向群,则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请求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新政。 #
此次全省人代会上,全省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校长、副校长孙永春也建议,注重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的问题,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在适当时侯放开计划生育,促使人口均衡发展。 #
在此次人代会期间,民革中央递交了“关于调整社会家庭新政,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的议案”,提出应研究全面或则有条件地放开生育的可能性,推动建立生育支持体系。九三学社中央递交了“关于提早做好应对人口负下降战略框架设计的议案”,觉得当前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激化,生育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负下降的形势无法逆转,建议采取举措及时提高妇女生育率,防止中国深陷人口岁数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失衡;推进人口发展理念的转变,加快由控制人口下降过渡到人口常年均衡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编辑陈思校对李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