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教育 >

安然公司破产的起因是什么?涉事公司

2023-08-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1928有用+1已投票

386

安然丑闻(theEnron),是指2001年发生在台湾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安然公司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因此,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忽然向伦敦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中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 #

英文名 #

安然丑闻

#

外文名

#

theEnron

#

涉事公司 #

安然公司 #

事情结果

#

安然公司破产 #

发生时间

#

2001年

#

目录 #

安然丑闻公司简介播报 #

安然公司,曾是一家坐落加拿大的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网、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港元之巨。公司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出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但是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使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的财务作假事件。安然英国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中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除、执行破产程序以及规避法律仲裁。

#

安然丑闻风波缘由播报 #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信誉的投资机构老总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赢利方式表示了担心。他强调,尽管安然的业务看上去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哪些钱,也没有人还能说清安然是如何挣钱的。据他剖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收益率仅有7%左右。 #

切欧斯还留意到有些文件牵涉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很多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仍然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声称安然的股票会从那时的70英镑左右升至126港元。并且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公司监事会成员假如没有离开监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

安然丑闻破产过程播报 #

虽然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人们对安然的担心,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赢利状况和现金流向。到了2001年8月下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惑越来越多,并最终致使了股价暴跌。2001年8月9日,安然股价早已从年初的80美金左右跌到了42欧元。

#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巨亏总共达到6.18亿港元,即每股巨亏1.11英镑。同时首次透漏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港元。

#

2001年10月22日,中国期货交易执委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手动递交这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即将调查。 #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份资产,荣获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港元个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依然屡次降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坦承做了造假,谎报数字让人胆寒瞠目:自1997年以来,安然谎报赢利共计近6亿港元。[1] #

2001年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打算用80亿港元竞购安然,并承当130亿港元的外债。当日收盘安然股价下跌0.16港元。

#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权评级下调至“垃圾转债”级。

#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港元,产值由峰值时的800亿港元跌至2亿欧元。

#

2001年12月2日,安然即将向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港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日,安然还向法庭提出仲裁,自称迪诺基终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款。[2] #

安然丑闻风波发展播报

#

首先受到指责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监事会、监事会和公司初级管理人员。她们面临的控告包括勤于职守、虚报帐目、误导投资人以及谋取谋利等。[1] #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曾经,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看到的。瞧瞧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产值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安然公司破产,考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比率,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忽然巨亏了,但是巨亏额还高达6.18亿欧元!

#

之后,仍然掩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显出海面。经过调查,很多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超高层高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借贷一直被纳入很多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那样,安然高达130亿港元的巨额外债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

#

更让投资者悲哀的是,虽然安然的超高层对于公司营运中出现的问题十分了解,但常年以来熟视无睹并且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监事会成员一方面宣扬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董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就职于安然支持的非赢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安然丑闻造假问题播报

#

安然舞弊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仲裁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一的财会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谎报收益,也没发觉其巨额外债。2001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骗行为被中国期货交易执委会罚了700万港元。[1]

#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但在安然,这些买卖被叫做“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推行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以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些交易中安然公司破产,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增强业绩。因为这些生意以后边人的信用为基础,即便安然出现任何事件,其信用将会大打折扣,生意立马就有终止的危险。

#

之外,这些业务方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还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协议,但是签署的协议收入将记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协议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给任何现金。协议签署得越多,帐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异就越大。 #

安然不乐意坦承自己是商贸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高股价。作为商贸公司,因为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熊市上得到偏高评价。安然兴盛时期的产值曾达到其赢利的70倍乃至更多。 #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除了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网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e信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e信业务。

#

这么忙活,安然总算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欧元的大口子。

#

安然丑闻破产成因播报

#

安然的崩溃并不只是是由于造假,也不全是超高层的腐败,更深层次的成因是急功近利,使安然在迈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

#

安然的核心文化就是赢利,在安然,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赢利、高股价、高成长”。《财富》杂志撰文强调:正是因为安然公司的经理们确立了以赢利下降为核心的文化,主管们才有了巨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标最后也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赢利。

#

安然的公司精神就是冒险。安然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收益的冒险精神,用高赢利换取高酬劳、高奖金、高回扣、高期权。安然并且把坚持传统做法的人视为保守,很快将其“清理”出去。同时安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大换血”,新人一进门都会立刻斩获五百亿元的作秀能源证券大权。

#

安然丑闻风波影响播报

#

在安然破产风波中,损失最惨烈的无疑是这些投资者,尤其是始终把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根据英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以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减免税赋、赔还中行借贷、发放职工工资等,原本就早已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样一忙活,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仲裁。根据中国法律,熊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勤勉责提起仲裁,倘若法官判断控告创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它们的损失作出索赔。 #

在此风波中遭到影响的也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某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uke)企业集团损失了1亿港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欧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港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烈的是J.P摩根和汇丰企业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借贷就高达5亿港元,据称汇丰企业集团的损失也大致与此相当。之外,安然的赌友还包括法兰西中行、中国中行、中国招商中行、日本三家中行等。 #

另外,安然公司内部的审计人员也对公司的财务情况提出的自己想法,表示担心报表的真实性。这对安然公司假账案件的进程起到了推动的作用。[1] #

词条手册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