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英文科技刊物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年5月01117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徐韶晨山东林业学院,江苏无锡摘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具备重要的作用,也对个人幸福实现具备着指导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性以及当代价值入手,全面深入的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而让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得到科学的应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绝对性;物质生活;个人幸福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示码:A序言新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这些的成绩,正在逐步的进行变革发展活动,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上的缓解。但同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露下来,美国人民的幸福感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想要真正的跨越这种障碍,就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1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幸福原本就是一个涵盖性较强的单词,在马克思主义中,将幸福定义为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期幸福的定义如下:“幸福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范围广、变化性强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具备不同的幸福观。”首先简略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机制。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立足于现实社会,从现实中的人出发,让幸福和劳动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详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详细如下:第一,以现实中的人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觉得人的还要是幸福形成的内部驱动力。第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是现实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基于历史发展以及人对历史的作用,他觉得现实中的人是实现幸福的主体。第三,由上可知,现实中的人会对幸福有所追求,而人对幸福的追求,必定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是幸福形成的根本基础。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汲取、借鉴、批判的基础上诞生的,经历了艰辛的发展过程,才产生了现现在的幸福观。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涵丰富,其基本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马克思觉得幸福就是这三者的结合,他将幸福看成是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感受,也觉得幸福感受还要客观上的需求和欲望实现后才可以产生。第二,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由于幸福是人的需求满足,且深受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影响,幸福因而具备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这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他觉得幸福并非简略的物质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感受,只有将这三者进行全面统一结合202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才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
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是幸福的基础,而精神生活的满足是幸福的初级层次。第四,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按照幸福观的内容可知,追求幸福的主体是个人,而个人组成了社会,所以幸福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是维持生存发展的还要,社会需求是国家、民族、阶级等多方面维持发展的还要,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社会共同体也就由此诞生,两者互相作用,构成了幸福实现的必定条件[1]。3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美国的价值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容和特点的剖析,可知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存在着三点最为重要的内涵特性,分别为:(1)劳动实践是幸福形成的主要源泉;(2)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3)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逐步剖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美国的价值,我们必需要认识到共产主义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型态,只有基于这一思想,将人对幸福的定义,从物质需求的满足上升到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才才能逐步追求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美国发展的价值有太多,主要可以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从个人的视角上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可以促使个人身心解放和全面发展,也可以促使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统一,还可以促使个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
而从社会的视角上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可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促使美国梦的真正实现。之外,在幸福观的影响下,国家贫富差异较大的问题也会随之得到解决,贫富差异都会逐步缩小,人们生活水平也都会逐渐减少。除了这么,在幸福观的指导下,政府也会遭到影响,随着正确幸福观的树立,政府也会随之转变执政观念,工青妇与干群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逐步调节,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注重,幸福感也都会逐渐增强。以养老寿险为例,美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个国家想要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就必需要保证百姓可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所以在幸福观的正确引导下,国家会不断加强养老寿险、医疗寿险、社会福利等内容202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产生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机制,因而促使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积极为老百姓谋划更多的福祉。随着社会保障的推进,人们也会更乐意为共产主义拼搏。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每位阶段中,都必需要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借此让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因而对国家社会的进步作出指导,让其充分发挥出自身指导意义和价值意义。现现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加强,相关新政法律也会随之建立,但与此同时,还须要增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因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的不同方式、不同媒体、不同的文化活动,引导人们避免不良文化价值观,树立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而且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挥作出贡献。4小结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现代社会中具备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除了是由于其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更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上具备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需要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参考文献[1]张嘉倪,赵军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历史重构及其当代导向[J].文教资料,2023(19):95-96.[2]赵军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黄河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05):116-118.作者简介:徐韶晨(1993—)女,福建省文安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美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