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开拓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指导
举行访企拓岗、开拓就业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做好就业指导,扶贫困难群体、实施“宏志助航计划”,扩宽基层就业空间、引导结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做好2023届结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大学密切结合实际,创新亮点措施,千方百计护航结业生求职之路。
拓展岗位资源
精准对接供求
“学校约请了湖南省怀化市的相关单位来校招考宣讲,开展农林水务类专场应聘会,提供了合适的就业机会,满足了我的就业需求。”毕业后回到故乡陕西工作,是西南农林科技学院2023届博士结业生石义妃的就业心愿。出席学院组织的湖南省怀化市专场招考会后,她顺利地被怀仁市林业农村局下属单位投档。 #
东北农林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授罗建峰介绍,学院发挥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面向中东部地市组织部委发送人才应聘季活动约请函,30余个地市受邀来校举办新政推介和专场应聘。同时贵州师范大学招就处,构建“小精专优”系列专场应聘活动,各院、所牵头发动学者博士、优秀校友等多方力量,主动约请126家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校,举行大型专场招考会,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
#
有效拓展岗位资源、精准举行供求对接,是做好大学结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记者专访据悉:各地各大学下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新政性岗位吸纳作用,更好匹配结业生就业需求。 #
广州市重视开源拓岗,成立了由市教育两委牵头,省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人社局等28个委办局组成的大学结业生就业工作专班,面向结业生提供1.68万个新政性岗位,较今年下降10.3%。同时,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纳入就业品质评价机制,推动全市大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探访企业9000六家,挖掘岗位7万余个。 #
青海省充分发挥校园应聘主渠道作用,切实构建校园应聘“4个1”模式,即每次1次宣讲会、每周1场小型应聘会、每十天1场小型应聘会、每月1场“情系黑农地·就业在乐从”招聘会。现在,已举行市级校园应聘会、宣讲会5100余场,举行线上应聘会、宣讲会1万余场。之外,根据小学所在区域,成立城区大学就业联盟,推动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怎么搭建全员促就业工作模式,产生合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推行了院系两级中学生职业发展商会,48个专业、400余名中学生积极参与供求对接社会考察、岗位信息收集分享、招聘活动组织保障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措施,推动师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岗位要求,实现在校学习与见习就业的‘无缝衔接’。”该校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
聚焦求职问题
#
精准答疑解答
#
各地各大学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深入推行重点群体“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就业指导覆盖更多结业生。 #
加强不掉线就业服务,提高专业度。 #
上海师范学院结业生梅春苗与就业指导学者钟敏之间的求职咨询,持续了3年。“从最初的中学生涯规划,到挖掘自身闪光点,再到大四阶段的求职咨询,钟敏同学持续、耐心地为我提供了详细的服务。”在钟敏的持续鼓励和指导下,梅春苗成功入职广东潮州清华附属试验小学,成为一名数学同学。
#
上海市成立了大学就业创业指导学者库,包括来自企业、行业、高校等相关学者近300名。北京市大本科结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学者库学者每年为大学提供讲座超200场、在线直播超20场,直接服务中学生10万余人,提供个性化咨询超1万次。 #
增强就业指导服务是教育系统做好结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契机,有助于结业生明晰职业意向、提早做好就业打算、提升就业竞争力。对此,教育部借助国家学院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上映35期“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密集召开78场“24365线上招考”活动,参会用人单位11.1万六家,提供岗位信息580余万条。
创新举行就业指导服务贵州师范大学招就处,力求精准度。 #
“到基层就业怎么代办户籍、档案、党团关系等手续?”“什么是‘三支一扶’计划?”“高校结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这些降价新政?”……聚焦求职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问题和疑惑,四川省撰写公布《高校结业生就业新政百问》,推进就业新政宣传,着力为结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和扶贫。
#
同时,湖南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确立了定期会商、信息直报、统计剖析、项目衔接、跟踪评价等机制,确立省、市和大学联系会商制度和工作调度模式,统筹推动岗位降耗、推介和落实工作,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
关心帮助就业重点群体,提高暖心度。 #
聚焦师生实际困难,各地各大学明晰扶贫措施,采取多元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方案,持续提供“有体温”“不掉线”的就业关心和扶贫,推动结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
成都大学针对重点群体结业生专门开发《大学生重点群体就业指导》校本用书,要求补习员和就业指导班主任参阅学习增强指导服务能力。“学校通过党建‘十个一’帮扶等活动,搭建起党委、总支、支部、党员联系中学生的桥梁,落实‘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宜宾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结业生求职意愿强,但部份结业生存在求职信心和技能不足、求职经济压力大等困难,学校定期举办就业能力提高轮训,提升师生就业信心和求职技能。
鼓励基层就业
#
优化服务保障
基层是大学结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只是吸纳大学结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积极引导结业生到基层就业。 #
重视就业教育,加强价值开创。
#
“老师,我想走出大山,像你一样考上中学。”东北师范学院师生赵世豪赴云南支教结束时,当地小孩拉起他衣袖说的一席话,让他坚定了要做一名好同学的信仰。高中四年参与支教20余次,现在赵世豪已顺利签定就业合同,正式走上讲台。“践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校训,我立志当好师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赵世豪说。 #
西南师范学院通过“师范学院—地方政府—中小中学”合作班主任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提早体验、适应班主任工作,坚定“强师报国”信念和决心。同时,积极宣传基层就业、留省就业等相关新政,公布基层就业呼吁书,选树基层就业结业生先进典型,开办《东师就业微课堂》,由全省大学就业创业“金课”负责人领衔主讲,重点紧扣基层就业新政解析、应聘口试方法等举行专题沙龙,引导师生树立深耕基层、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 #
去年,教育部召开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推荐活动,共确定奖励优秀大学结业生398人,优秀指导班主任60人。各地各大学深入举行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重点的就业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结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鼓励结业生深耕基层、奉献基层。 #
建立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发展。
中南中学专科生马梦珂正式以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身分去拉萨报到。她坚定地说:“到基层去,拓展宽广天地,可以学因而用,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鼓励结业生远赴基层一线、西部地区就业,中南中学着重加强激励制度,成立“志愿增援国防建设奖”“志愿服务东部建设奖”,落细落实基层就业费用代偿等降价新政。同时,学院设立职业选择能力训练试验中心,紧扣基层党政部委见习实践、基层工作实务、事业单位和部队文职招录复习,分别推出“星火计划”“燎原计划”“春风计划”等系列专项计划,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求职能力训练套餐。
#
“引导结业生深耕山村、奉献自我,还要做好新政服务保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例如,四川省落实基层就业费用补偿代偿新政,发挥“特岗班主任”“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经费,成立创业资金,引导结业生赴“秦创原”孵化基地求职创业,丰富师生创业感受。
此外,教育部在5月至8月其间持续举办2023届大学结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从举办新政宣讲行动、精准拓岗行动、加快招考行动、网上应聘行动、暖心指导行动、重点扶贫行动等方面,多措着力推动大学结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记者吴丹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