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关明细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总有人在后台咨询现金流量表的估算公式,现在给你们打算好了,赶忙收藏!
一 #
主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
#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收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收益表中其他业务收入+(预收汇票期初余额-预收汇票期终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预收账款期终余额)+(预讨债款期终余额-预讨债款期初余额)-结转的预收账款拨备打算期终余额
#
2、收到的税金退还 #
=(预收补助款期初余额-预收补助款期终余额)+补助收入+所得税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 #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预收款相关明细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借方发生额+中行存款年息收入(公式一)
#
详细操作中,因为是按照两大主表和部份明细账本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准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估算公式是: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形成的数据,与公式一估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费用+(存货期终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总额(剔除费用)+(应付汇票期初余额-应付汇票期终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终余额)+(预收账款期终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 #
5、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 #
=“应付薪资”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成本中“养老寿险金”、“待业寿险金”、“住房社保”、“医疗寿险金”+费用及制造成本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金 #
=“应缴税金”各明细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帐户贷方数+“管理成本”中“税金”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总额”中有关费用项目 #
即:实际收取的各类费用和附加税,不包括销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营业外开支(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成本(剔除薪资、福利费、劳动寿险金、待业寿险金、住房社保、养老寿险、医疗寿险、折旧、坏账打算或减值损失、列入的各项费用等)+营业成本、成本及制造成本(剔除薪资、福利费、劳动寿险金、待业寿险金、住房社保、养老寿险、医疗寿险等)+其他预收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
二 #
主表的“投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
#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终数)+(常年股权投资期初数-常年股权投资期终数)+(常年债务投资期初数-常年债务投资期终数) #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大于期终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
2、取得投资回报所收到的现金 #
=收益表投资回报-(预收年息期终数-预收年息期初数)-(预收股息期终数-预收股息期初数) #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
=“固定资产清除”的借方余额+(无形资产期终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常年资产期终数-其他常年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如收回融资出租设备本息等。
#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
=(在建安装工程期终数-在建安装工程期初数)(剔除年息)+(固定资产期终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终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常年资产期终数-其他常年资产期初数) #
上述公式中,如期终数大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短期投资期终数-短期投资期初数)+(常年股权投资期终数-常年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回报或损失)+(常年债务投资期终数-常年债务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回报或损失) #
该公式中,如期终数大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处罚。 #
三
#
主表的“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
#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终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转债期终数-应付转债期初数) #
2、借款收到的现金 #
=(短期借贷期终数-短期借贷期初数)+(常年借贷期终数-常年借贷期初数) #
3、收到的其他与筹款活动有关的现金
#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付股权的处罚现金收入等。 #
4、偿还外债所支付的现金 #
=(短期借贷期初数-短期借贷期终数)+(常年借贷期初数-常年借贷期终数)(剔除年息)+(应付转债期初数-应付转债期终数)(剔除年息)
5、分配股息、利润或清偿年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息贷方发生额+年息总额+常年借贷本息+在建安装工程年息+应付转债年息-预提成本中“计提年息”贷方余额-汇票贴现年息总额 #
6、支付的其他与筹款活动有关的现金 #
如发生筹款成本所支付的现金、融资出租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竞购本公司股票,退回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法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
四
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提高额” #
现金的期终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提高额=现金的期终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
通常企业极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诱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
五 #
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 #
1、净收益 #
该项目按照收益表净收益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坏账打算
摊销的资产坏账打算=本期摊销的各项资产坏账打算发生额累计数
#
注:直接冲销的拨备损失,不记入。 #
3、固定资产摊销
#
固定资产摊销=制造成本中摊销+管理成本中摊销
或:=累计摊销期终数-累计摊销期初数 #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降低的摊销。
4、无形资产折旧
#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终数)
或=无形资产冲销发生额累计数 #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提高。
5、长期待摊成本折旧 #
=常年待摊成本(期初数-期终数) #
或=常年待摊成本冲销发生额累计数
#
6、待摊成本的降低(减:提高)
=待摊成本期初数-待摊成本期终数 #
7、预提成本降低(减:提高) #
=预提成本期终数-预提成本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的损失(减:利润)
按照固定资产清除及营业外开支(或收入)明细账剖析填列。
#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
按照固定资产清除及营业外总额明细账剖析填列。 #
10、财务成本
#
=年息总额-预收汇票的贴现年息
11、投资损失(减:利润) #
=投资回报(贷方余额正号填列,借方余额减号填列) #
12、递延款项贷项(减:借项)
#
=递延款项(期终数-期初数) #
13、存货的降低(减:提高)
#
=存货(期初数-期终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提高。 #
14、经营性预收项目的降低(减:提高) #
=预收账款(期初数-期终数)+预收汇票(期初数-期终数)+预收账款(期初数-期终数)+其他预收款(期初数-期终数)+待摊成本(期初数-期终数)-拨备打算期终余额
#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降低(减:提高)
#
=应付账款(期终数-期初数)+预讨债款(期终数-期初数)+应付汇票(期终数-期初数)+应付薪资(期终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终数-期初数)+应缴税金(期终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终数-期初数)。 #
六
#
企业财务报表剖析公式大全
#
一、偿债能力剖析:
1、流动百分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指标越高,企业流动资产流转越快,还清流动负债能力越强。国际公认200%,我国150%较差。 #
2、速动百分比=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国际标识百分比100%我国90%左右。 #
3、资产负债率=负债金额/资产总值*100%。指标越高负债程度高,经营风险大,能以较低的资金费用进行生产经营。保守百分比不低于50%,国际公认较差60%。
#
4、长期资产适宜率=(所有者权益+常年负债)/(固定资产+常年投资)*100%
#
二、资本情况剖析:
1、资本保值增值率=交纳客观诱因后的年终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资本保全状况越好,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债务人利益越有保障。 #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下降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所有者权益下降越快,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保全状况好,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
三、盈利能力剖析:
#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介于20%-50%之间,通常相对合理稳定,流动性强的商品,毛利率低。设计独特的特殊商品(时装)毛利率高。
#
2、主营业务营收率=净收益/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基本赢利能力。
3、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4、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
5、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6、资产营收率=税前营收/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营收率*总资产周转率。指高程高于企业资产结构,经验管理水平有紧密关系。 #
7、净资产回报率=净收益/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反映投资者投资收益率,股东期望平均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能少于12%。 #
8、不良资产百分比=年底不良资总量/年底资产总值*100% #
9、资产损失百分比=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底资产总值*100%
10、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残值*100% #
11、流动百分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
12、速动百分比=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
13、资产负债率=负债金额/资产总值*100%
#
14、长期资产适宜率=(所有者权益+常年负债)/(固定资产+常年投资)*100% #
15、资本保值增值率=交纳客观诱因后的年终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
16、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下降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7、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
18、主营业务营收率=净收益/主营业务收入*100% #
19、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
20、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1、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
22、资产营收率=税前营收/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营收率*总资产周转率
#
23、净资产回报率=净收益/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
24、管理成本率=管理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
25、财务成本率=财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
26、成本、费用收益率=收益金额/(主营业务费用+其间学费)*100% #
27、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销售额 #
28、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
29、现金百分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100% #
31、现金债权金额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负债*100%
32、销售现金百分比=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100% #
33、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垫款收入净额/预收帐款平均余额 #
34、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
=天数/预收帐款周转次数 #
=估算期天数*预收帐款平均余额/垫款收入净额
#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
35、存货周转率=销售费用/平均存货
#
36、存货周转天数=估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
3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8、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估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值
40、总资产周转天数=估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
41、已赢利息倍数=(税后收益金额+年息总额)/年息总额 #
42、总资产酬金率=(收益金额+年息总额)/平均资产总值
七
现金流量表可以这样编
#
方法一:立框架
#
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收益课目(期终减期初,即本期净收益),推论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本币资金课目(期终减期初,即现金净提高额),这显然是用书上的间接法。
#
但小会不得不说从收益表的净收益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收益,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列入到资产负债表中,那样二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晰了。留意,我们是要做直接法,这个酷似间接法的原理,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
第一步:列资产负债表差额,即在期初期终栏前面加一列差额栏,分别填上每位项目的期终减期初数,是的,全部是期终减期初,那样就何必去担心这个数是加是减、是期终减期初还是相反了,成因看下边第二步。右图为资产负债表差额表部份项目简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收益项目,即引进收益表项目,这时按收益表项目性质(可以看用书公式了)填列到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须调整的项目填列上(如预收应付预付预收等),如何填?
#
看下边两段解释,记住,这一步中,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所有的项目都要填在现金流量表中能够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后一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终余额”=①=0),由于资产负债表是平的,未分配收益是收益表中所有项目加减得来的。
#
讲一下加减的问题:
把未分配收益差额想像成缩印的整张收益表,把资产负债表差额表两侧除本币资金差额栏外所有的项目都移到左边,因此调整销售收入的时侯预收账款、应收汇票都是“减(期终-期初)”,而预讨债款则是加,由于预讨债款跟未分配收益在同侧,正负相似。 #
之外,需要考虑现金流量表原本自带的正负号,所有现金总额项目在估算现金及等价物提高额时,都是作为负项的,但在流量表项目填列中要填负数,因此与很多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跟前面恰好相反,即从左边移进来的项目都是加,右边项目变为减。因此调整销售费用的时侯预收账款为“加(期终-期初)”,而应付账款、应付汇票为减。因而这种课目虽与未分配收益同侧,但正负与其相反。 #
做完里面很多,假如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若果不等于0,找成因,目前找成因十分简略。 #
方法二:修细节
#
编制方式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方法一),以剖析填列法作小刀修复细枝末节(方法二),砍与修都是选用T型帐户法(一借一贷)原理。虽然用书上讲的这三个步骤也都是相互使用的,列举不同方式也是为了突出某些方式的优点。
方法一早已把大框架做下来了,今天开始剖析填列。方式就是“拆”!依据何种来拆,账簿明细账,kavin的方式是做一个剖析填列表,列明填列项目、借借方、校验。右图为剖析填列表部份项目简化表格:
#
右图为账簿部份课目简化表格,kavin把它放到剖析填列表一侧,同一张表容易查看: #
还要剖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几项,包括应交税金、应付员工薪资、固定资产和财务成本等,调整的时侯依照有借必有贷,贷款必相等的原则,现金流量表项目里,某个项目甩掉一块,另一个项目必定加一块,否则,原来配平的表都会不平。此刻仍需留意现金流量表自身的正负号,有时侯现金流入项目加一块,现金流出项目只是加一块而不是减一块。 #
关于借冲销的剖析填列,应交税金主要是依据明细项的帐户性质,如销项进项、税费退还,正负号还要你们去寻思了;应付员工薪资则是跨项目,贷方数列支付员工现金,借方则是需甩掉的管理开销、营业成本,因此也有缴纳缴纳个人的,只是这个原理;财务成本则仅仅贷方数分明细了。主要就是这三种状况,其他项目按照还要若需再分,仍按照这个方式来,分得多细都不会糊涂。
#
校准项中,各分项贷方数-各分项借方数=±该课目帐户净额数(±以该账号贷款性质为准),两者相加②应等于0,校准十分关键,等帐目变动后发觉①不等于0先看校准项,若某个项目的校准项②不为0,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找成因了。这些校准步骤就能查错账,有几次配不平最后发觉是核算做错了课目。
#
虽然里面一些原理性的东西用书上都是讲过的,也是一笔带过,但是目前极少有手工编表,大部份都直接在电子表上点公式,并且这种带着纯朴原则的古朴方式接近失传。
#
原则小结:
1、现金流量表是拆下来的,不是凑下来的。用书上的编制方式、网上留传的各类口诀、各种秒杀,大部份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式,并且是双向调整,欠缺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2023经营现金净流量公式,即使把这种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侯一直力不从心,由于这些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易遗漏2023经营现金净流量公式,即便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提高额,我的办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只是平的。由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侯遵守了贷款相等的原则; #
2、有借必有贷,贷款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屁话,但绝对是真理,倘若你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是按照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本衍生下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守这个原则,绝对是踏入邪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