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教育 >

中国的农业都在酝酿着一场千年之变!(图)

2022-10-2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规模种植,似乎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基本形象的表达。时至今日,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但仍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斗转星移,如今的新农村不在道路泥泞农业劳动生产率,杂草丛生,但在繁荣之下,却难掩逐步空心化的萧条,未来谁来种地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从农业群体到农业形态,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盈利模式,中国的农业都在酝酿着一场千年之变!

#

中国农业正处于“千年之变”的转型期 #

无论是亲眼所见还是从教科书中的了解,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印象,都会有着类似这样的描述:人均不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而在这些可耕种的土地中,“巴掌田”和“鸡窝田”又十分普遍,我们劳动人民形象的称之为“青蛙一跳过三丘”!在有限的土地上,又以种植口粮作物为主,劳作非常辛苦不说,收入也非常低。 #

而当下,这一切都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根据今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和2010年相比,乡村人口减少了16436万人。在大量农民从根子上离开土地的同时,即使户口仍然在农村的一部分人,尤其是80后,也开始离土出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在疫情发生之前的正常年份,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初发布的数据,今年中国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14600元左右,与此同时,外出务工农民工人均年收入则达到了44500元左右。外出务工收入比从事农业劳动收入高的事实,正在吸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 #

这就意味着原来靠劳动力和土地密集投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了“千年之变”。

#

第一,农业耕作方式在发生变化。传统农业中劳动生产力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农民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力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现在,机械化对人力劳动的替代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1957年,我国农机总动力12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不足1%。而今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已达10.78亿千瓦,比1957年增长了890.91倍。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主要粮食产区的农作物机播率、机收率均达到了95%以上,“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成为历史。 #

第二,土地的经营规模在发生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土地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和欧美国家一样作出超大规模的农业,也就是说只能适度扩大。当然,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的推进,以及农村货币市场的发展,整个农业的经营规模和之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未来适度规模化的比例还将会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新型农业主体的总量已达300万个左右。尽管在这些主体中,确实存在空壳、套取补贴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是发展过程中难免的“阵痛”,随着时代进步,也必然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

第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发生变化。在大量农业人口离开土地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地自耕、自给、自足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农业的产前、产中到产后,传统农业基本都是靠一家一户或左邻右舍的互帮互助来完成。而现在,已经涌现出大量的专业化的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如联合收割、无人机飞防等等。

#

第四,农业技术在发生变化。几千年的传统农业,之所以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根本原因还是在农业技术。种田基本靠经验,然后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上一代这么搞,下一代还这样搞。但这些年,农业技术的变革表现得非常明显,除了前面提到的机械化,良种化水平显著提升外,不同阶段水利、化肥等的不断应用,我国粮食单产显著上升,粮食单产由1950年的77公斤/亩提升到今年的387公斤/亩。此外,近几年一些新兴业态如全套的无人机物联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等都已经开始进入到乡村。 #

第五,从事农业的主体在发生变化。传统农业中,基本就是本地农民在当地从事农业种植。而现在,大量的新群体开始进入到乡村,包括年轻人以及原来和农业不相关的人,现在也都投身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来了。甚至这种改变有时候我们都想象不到,但它已经正在改变我们固有思维中的几千年的中国农业形象。 #

中国农业变革中存在的问题 #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流出后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玉米等,依靠国家稳定的粮食价格和补贴生产,农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经济作物仍然没有形成太大的产业规模,尽管有些地区的集群在形成,如脐橙、苹果、猕猴桃、火龙果等等,但仍然以农户自发选择种什么、到哪里加工,如何销售等等,市场对组织性还比较脆弱,经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从生产效率来看,尽管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和收获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但在生长过程中的管理环节,如除草、杀虫、化学调控、灌溉等等,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在经济作物方面,除了棉花机械化程度较高以外,其它大多数经济作物,由于和主粮作物相比比较分散,基本上耕种管收还是以人工为主,当然,由于这类经济作物收入也相对较高,所以人们还是愿意参与到这个生产管理当中来。

#

从农业品牌化来看,粮油作物品牌化发展整体要优于经济作物。这主要得益于粮油的需求基数大,同时需求量也比较稳定,所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品牌积累相对较为容易。但是在整个中国农业的经济作物里面,特别是高价值的果蔬里面,目前仍然没有对应的巨头产生! #

从劳动力方面来看,自然农业人口在逐年减少,社会化的生产力正在逐步进入田间地头,但服务聚集不够。土地规模化是由人力资源所决定的,太多的农业人口决定了我国很难形成像美国那样的农场规模,但服务规模却可以形成竞争优势。服务规模化不够 ,整个农业的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 #

总之农业劳动生产率,无论是从事农业的群体,还是农业形态以及农业的盈利模式,都正在撼动传统农业的核心,这些变化也正在使中国农业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