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考学的“鸭梨”成为难以下咽的“苦果”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尽管国家从始至终都在强调教育要改革,学生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能凭借一纸试卷定稂莠。但根深蒂固的“惟有读书高”思想却逼迫广大考生和家长不得不时刻绷紧了神经。 #
近日,据凤凰网报道,河南省一名19岁女生在去年高考过后就得了一场怪病——在高考后的某一天,她突然“不愿意”睁眼了,眼睛睁开几秒便分外难受,必须要闭上,更严重的是,她无法正常行走,走两步必然摔倒,最后只能坐轮椅。这样的情况导致她不能如期进入自己考取的名牌大学正常上课,无奈之下其父只能向学校申请休学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几经周折,该女生的症状在北京一家著名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会诊后被确诊为“癔病”。据医生透露,该病是由长久以来的考学压力导致的。尽管确诊完毕,但想要康复还需要在心理咨询师的催眠下治疗半年才能完全了却心结。 #
职业教育不失为一个人尽其才的正确选择
#
考学当道,压力空前。很多学生在“出成绩”“上名校”的目标指引下为了增加动力而上紧了发条。殊不知,紧张的空气下,如果学生不能对“自我施压”进行良好的把控的话,就会使事情的发展方向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迟到15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试,一名高考考生从寝室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因为高考压力,一名女生紧张得每天吃不下饭只能以牛奶维持自己的体能;因为考场发挥失常,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精神崩溃,当场晕厥……像这样的“人间惨剧”每年都在不停的上演,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高考!
“考大学”的长期压力让田晴生病了。指导中心的老师对她进行了催眠治疗
我们不能否认在大的方面,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对考生们的关爱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但为什么像“高考考生得癔病”这样的社会新闻还是层出不穷?追根逐底,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是造成了这种情况的根本,而民众们对于社会分工不清晰、不透彻的偏执理念也是促使惨剧发生的催化剂——毫不夸张的说,这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悲哀!
评论至此,笔者脑海中关于高考的备考记忆也忽然被唤起,想起那些紧张的情形,此刻也不禁心有余悸。
#
“教育目的终归是要让学生朝着属于他们的方向良性的成长,这是人才塑造的必经之路。”沈阳新东方烹饪学校刘老师对笔者说,“同时,社会发展需要各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并不是说只有大学生才能完成经济发展的任务。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专业取向进行符合其自身情况的合理分流,而不是从教育的模具里印出千篇一律的毕业生。”
教育乃强国之根本,因材施教,合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是国之兴盛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等量齐观,更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沈阳新东方烹饪学校提示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不要让考学的“鸭梨”成为难以下咽的“苦果”,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选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http://www.cngzw.cn/2012/0331/1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