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秘书资格 > 考试动态 >

“硬杠杠”……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2023-07-3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新华社重庆9月22日电题:牵涉8000千人的职称评审迎来大变化:破除“天花板”、不唯文凭不唯大奖、论文不做“硬妥妥”……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姜琳、邬慧颖 #

日前,“新华视点”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据悉,历经5年,职称体制变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变革指导意见揭晓。这一牵涉全省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变革举措将形成什么影响? #

27个职称系列变革指导意见揭晓,增设11个系列正高

#

9月以来,许多地方启动了去年的职称评定工作。虽然还扣押到即将通告,湖南醴陵的陶瓷书法师李小贵特别期盼:“2023年我评上副高,原本以为一一生就这么了,没想起这个职称‘天花板’会突破。”

#

李小贵从事陶瓷书法18年,在当地小有名声。根据过去的规定,即使他终其此生雕凿手艺,也只好止步副高。 #

去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公布《关于推进工艺艺术专业人员职称体制变革的指导意见》,为这一行业的人员首次设置正高职称。“这是对我们专业水平的更高认可,激励你们逐步提升功力。”李小贵说。

#

虽然职业评价机制早已多样化、市场化,但在众多行业企业,职称仍是考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识,并与薪资待遇、科研资源、上升通道等紧密相关。 #

202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职称体制变革的意见》,全面推进职称体制变革。截止现在,包括中学校班主任、高校班主任、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变革指导意见全部颁布。

#

“不仅仅工艺艺术人才,此次变革增设安装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造福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变革建立了体制机制,建立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体系,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主任刘冬梅说。

#

牵涉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新政,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

——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

——新兴职业不断列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画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安装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

#

——针对不同行业特性,推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样化评价方法; #

——对研究人员探求推行代表作机制;

#

——对互联网领域的骑士、“怪才”建立评审蓝色通道…… #

“这是现行职称机制推行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变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从而确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刘冬梅表示,核心目标是从报送上破除身分、档案等阻碍,畅通各种人才职称报送渠道;从评审上提高条条框子,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迸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造就的很大潜能。

#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解决评价与使用相失衡问题 #

“这次变革不再唯文凭、唯阅历,论文、学历不做‘硬妥妥’,以实绩论英雄。”刘冬梅说,对医务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对班主任主要看教学品质,鼓励你们在一线建功立业。 #

56岁的于刚是广东省立一院头痛诊治中心教授,因医术高超,被称为广东治晕“第一人”,长期一号难求。但也正是由于精力主要置于临床上,论文和科研成果较少,他获评副高14年还没评上正高。

#

五年前,青岛试水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于刚被定为临床优势型人才,通过注重临床实绩、降低论文评价,在2023年3月荣获教授医师的证书。 #

“职称虽然是对专业水平的认可,申请加入专业学会或则报送科研项目都对职称有较高要求。另外,评上正高还有促使带团队、开展工作。”于刚坦承。

#

2023年,包括广东省立一院在内的55家变革试点单位,共有503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中级职称。

#

这次变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例如,对大学班主任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入围后置条件和辨别的直接依照;对医务人员推进师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减淡论文要求;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文凭要求等等。 #

近期,四川省公布2023年全国中小中学班主任初级职称评审通告,要求市长、园长和各级教研室教研员若果不从事学科教育教学,不得报送正初级班主任,同时取消了报送正初级班主任的奖励和荣誉要求。 #

广州市某中学班主任张静觉得,班主任的本员工作就是教书德育2023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有了好的评价标准,同学们更能放心站讲台,全心谋教学。

#

上海农业学院蒋华松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仅以教学业绩评上了校长;只有中学文凭但创作成果卓著的广东画家周洁,从初级直接获评正高;航天一院长动企业集团军品事业部车二班班主任黄汉华等1万多名操作工、电工、钳工等,破除文凭和身分限制评上正高……

#

“随着部份地区、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2023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变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明显减少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失衡,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书记孙锐表示。

#

打破条条框子后,怎样确保公正公平? #

5年来,职称新政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专访发觉,指出论文篇数、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惑人才的“烦心事”“老窘境”尚未完全破解。

#

“国家的变革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但看近期单位发的评审通告,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没变。”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陈男士告诉记者。 #

这家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徐先生则觉得:“职称标准破易立难。虽然论文与业务关系不大,但评职称总要有一些评判标准。假如论文、奖项、年头很多都不看,那拿哪些来筛选?” #

在访谈中,部份“211”高校的青年班主任也抒发了困扰:“核心刊物论文数起码是一个相对公正的指标,目前不拿它作为要求,那就没有硬性标准了。评审决定权都在学者执委会,谁来决定请这些学者?怎样排除人情干扰?操作空间会不会更大?”

#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期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诱因影响。

#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晰要求,是迸发创新魅力的重要措施,但‘不唯’不是‘不要’,不能从一个极端迈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早已制订了新的标准条件,确立了综合监管机制,目前要做的是推进各项变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

“各单位还要着眼实际,逐步建立变革配套举措,按照行业和专业差别,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拟定评价能力、贡献和业绩的明晰指标。”孙锐说。

#

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强化职称评审全步骤监管、完善中级职称评审执委会核打算案机制。“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明晰相关方法,推动机制落地,除去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同时促进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

刘冬梅也表示,将逐步完善评审学者队伍建设,构建学者诚信记录,建立同行评价体系,尽或许地增加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