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部下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国家财政部2006年2月公布的新财会准则机制,在众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用是最为明显的方面。但在三年多实践中,我国特有的经济、法律环境以及财会自身发展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等诱因,给其染上了美国特色——适度引进,慎重利用。
#
一、会计体制下公允价值利用的早逝 #
二、谨慎利用公允价值计量
#
审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财会处理时慎重提防,尽或许选择不虚报收益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财会处理方式和程序,并合理核算或许发生的损失和学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同时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和加强,信息披露机制透明化程度持续增加2023新会计准则,我议会计准则紧迫要求与国际财会准则接轨。因此,我国新财会准则制订者审时度势,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即最大限度地在详细财会准则中使用国际“商业语言”中的这一重要单词——公允价值。
#
在我国已公布的38个详细准则中2023新会计准则,有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等17个程度不同地利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范围牵涉通常工商业及渔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虽然新财会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利用范围已然较为广泛,但这些利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它在众多方面做了审慎的改进,在引用上也仅仅相悖而不是效仿。公允价值计量在新财会准则中的审慎利用主要展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对农村信用社推行管理财会机制的探讨
#
财会恐怕变更和纰漏更正的财会与国税处理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