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临床执业医师辅导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一)适用对象。 #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ICD-10:Q66.801)。 #
用对象:行足后内侧松解术(包括跟腱经皮切断延长)(ICD-9-CM-3:83.84/83.85)、石膏固定术。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2006年第三版(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小儿骨科学Practice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2006年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临床表现:出生后一足或双足呈现马蹄内翻改变。
2.体格检查: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畸形等。
#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选择。 #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2006年第三版(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小儿骨科学Practice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2006年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用对象:行足后内侧松解术(包括跟腱经皮切断延长)(ICD-9-CM-3:83.84/83.85)、石膏固定术。
#
1.非手术治疗失败或未能完全矫正畸形。
#
2.无其他畸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6.8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编码且需行足后内侧松解术(包括跟腱经皮切断延长)(ICD-9-CM-3:83.84/83.85)、石膏固定术。 #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需要进行肌力平衡手术以及僵硬型马蹄足、神经源性和肌源性马蹄足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血型、C反应蛋白、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
(5)足部X线; #
(6)胸片。 #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骶尾椎平片或MRI.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p#分页标题#e# #
3.术中1次,术后2–3天。 #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
1.麻醉方式:联合麻醉(基础+椎管内麻醉)。
2.手术方式:足后内侧松解(含经皮跟腱切断)+长腿管型石膏固定术。
3.手术内置物:克氏针(严重的马蹄内翻足)。
#
4.术中用药:静脉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
5.输血:无。
#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
1.体温正常。 #
2.石膏完整、足趾血运良好、无明显肿胀等表现。
#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
非典型性马蹄内翻足:石膏容易脱落,可考虑先行经皮跟腱切断手术,然后再按照Ponseti方法中手法和石膏矫形的步骤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