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考研 > 考研动态 >

考研报录比相关的问题,你真的了解吗?

2024-02-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你能顺利备考考研并努力学习吗? 不必要。 研究生考生在备考前还需要查看目标院校的具体申请信息,以免从一开始就成为“炮灰”。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考研报考比例的相关问题! #

报名比例是多少? #

申请录取比=申请人数:录取人数

#

例如,某学校有100名MBA申请者,录取了10名学生,那么申请与录取的比例为10:1,即每10名学生中就有1名被录取。 可见,升学率越低,我们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就越高。 #

为什么要检查报告和记录比例?

#

事实上,升学率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学校和专业的好坏,尤其是对于我们在职考研的学生来说。 决定招生比例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个人喜好、学校所在城市等。那么,为什么还要看报名比例呢?

#

很多时候,对于第一次考研的同学来说,对于考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一无所知。 通过查看招生比例,不仅可以看到历年院校招生人数的变化,还可以简单了解录取成功率。 #

在选校过程中,尽量选择招生少、报考人数少、录取人数多的院校。 有时候并不是你实力不够,而是有些院校申请的人太多,导致你的成绩上去了。 因此,一定要做好应用数据的分析工作,以免被鸡蛋淹没。

#

如何查询升学率? #

1.所在院校研究生网站查询

#

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或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会有历史数据查询,其中包含往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等关键信息。 #

例如,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上,选择首页的历史数据栏就可以看到往年的招生统计数据。

#

截图来自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同济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报考人数为1917人,录取人数为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766人。 应用比例为:1917:796考研报录比多少合适,约为:2.4:1; MPA(公共管理硕士)申请人数为684人,录取人数为190人。申请与录取比例为:684:190=3.6:1; 其他专业依此类推。 #

同济大学2023年全国统一考试专业报名情况截图

#

再比如,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首页,信息查询栏目下有历年招生统计数据。

#

截图来自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从数据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申请人数为246人,录取人数为40人,申请比例为246:40=6.15:1; 会计学硕士申请比例为471:31,约为15.2:1。 其他的都可以类推。 #

截图来自

#

南开大学全国统一考试各专业报名情况 #

学校的招生比例一般可以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研究生院官方网站)首页的信息查询/招生信息/历年数据栏目下找到。 您也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申请比例、招生情况”。 搜索关键词。 #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院都会及时公布本院校的具体招生情况。 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学习更多的知识。 #

2.咨询招生办公室老师

#

当官网上没有公布报名信息时,直接致电研究生院和招生办公室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般来说,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老师会主动与你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 别不好意思,即使你没有拿到注册数据,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

3.咨询前辈或专业培训机构

#

找靠谱的前辈或者联系专业的培训机构。 从他们身上,你或许能够得到更直接、准确的关于院校的招生比例和申请难度的信息。 #

报考比是衡量考研难度的唯一标准吗?

#

首先,影响考研难度的因素除了报考比例之外还有很多,比如:院校排名、专业排名、试卷难度、复试比例、居住城市等。报考比例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参考,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我们不能根据登记比例这个单一维度来判断是否可以上岸。 #

其次,每个报考的人不一定都可以称为你的“对手”。 你的对手应该是和你水平相当或者比你高的人。 报考的人中,有的人基础很薄弱,和你有很大的不同; 有的则完全没有准备,有尝试的心态; 更何况每年都有一大波申请者。 最后没有人去参加考试。 而且这些人不属于你的竞争对手。 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那些通过复试分数的人。 #

这时候我们还可以关注另一个数据,那就是重复率。 #

复试比例:参加复试的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 #

学校研究生招聘网站或学校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一般会公布复试名单和最终录取名单。 有些高校只会发布一段时间考研报录比多少合适,然后就从官网下架,所以大家可以趁高校发布的这段时间,尽快查看一下。 #

重复率可以直观地反映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例如,某学校某专业录取100名学生,但允许1000名学生参加复试,这种情况下,你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更加慎重。 #

管理学专业硕士项目中,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图书情报学硕士(MLIS)竞争激烈,分数线较高。 我们要重点关注升学率和复读率。 #

对于MBA考生来说,这两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部分MBA学校实行“提前面试”。 如果你能在早期面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自然不需要太关注申请比例。 。

#

最后提醒同学们,无论是报名比例还是重复比例,都只是一个参考,不能迷信。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1:1的录取比例并不代表你100%被录取,100:1的录取比例也不代表你的落地概率是1%。 我们所说的概率题是结合大数据统计的结果,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通过考试的概率只有50%,考试不及格的概率只有50%。 你无法改变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但你能做的就是与自己竞争,以增加你通过考试的概率。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