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
2023年招生季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进一步了解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近期,学校特别策划“辽石化招生季”专栏,为广大考生推介学校各学院发展沿革、办学特色等基本情况,助力考生圆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石油化工学院。
问学穿石
修身诚化 #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建校时的石油炼制专业。1999年石油化工系和应用化学系合并,成立了石油化工学院分院。2002年2月,学校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后,正式成立了石油化工学院。其后,又经历了2005年、2007年、2012年、2023年四次院系调整,在7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院学科不断优化、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现拥有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 #
?+
#
+
一、学院简介 #
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建校时的石油炼制专业。1999年石油化工系和应用化学系合并,成立了石油化工学院分院。2002年2月,学校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后,正式成立了石油化工学院。其后,又经历了2005年、2007年、2012年、2023年四次院系调整,在73年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学院学科不断优化、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现拥有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辽宁省石油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石油化工催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专用石油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工程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项目2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2门、辽宁省优秀教材4部。 #
师资力量
#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人,教授占35%、副教授占39%,博士占87%,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19人(含双肩教师)。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学院双聘院士2人、双聘长江学者2人。 #
?+ #
+ #
二、专业简介
1.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班)
专业简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前身为人造石油专业,始建于1950年,2013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进而成立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专业适应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面向智能炼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
专业特色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在辽宁省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再获“优秀”,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硕士点和联合培养博士点。专业以石油加工、乙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为专业主线,面向传统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
课程体系
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化学(双语)、石油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等。
#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
就业案例 #
(1)刘佳辉,2023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入职以来,利用Aspen Plus、Petro-SIM等过程模拟软件解决多项企业难题。
(2)勾福轩,2022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入职以来,工作勤恳,多次参加部级活动,并取得多项奖励。 #
(3)洛思宇,2022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入职以来,各项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
#
升学案例 #
(1)曲美橙,202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专业毕业生,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硕士研究生。 #
(2)储俊雨,202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班)专业毕业生,现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3)姚佳逸,2022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在天津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2. 化学工程与工艺 #
专业简介
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在辽宁省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再获“优秀”,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硕士点和联合培养博士点。专业以石油加工、乙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为专业主线,面向传统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程体系
#
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化学(双语)、石油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等。 #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 #
就业案例 #
(1)许大羽,2023届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工艺方向)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艺工程师。入职以来,参与多项平台改造建设项目。
(2)谭启龙,2023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就职于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现任芳烃区域制苯装置安全环保总监,从事工艺安全环保工作。
(3)芦思瀚,2023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就职于天津石化炼油部调度中心,任值班调度长。入职以来,利用流程模拟工具对现有装置生产运行状态和故障进行诊断评估,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和波动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
升学案例 #
(1)邢雅枫,202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现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2)李蕊,202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3)韩媛媛,202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3. 应用化学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是培养能够在石油化工领域从事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首批接受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拥有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点。 #
课程体系 #
专业核心课程:仪器分析、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计、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催化剂分析、石油化工分析、表面及胶体化学、油田应用化学等。
#
就业去向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就业案例 #
(1)郑权,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石化(上海)能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2)冯恩临,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燃气技术研究院,担任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
(3)高鑫,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担任供排水车间安全员。
#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
升学案例 #
(1)于婉秋,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2)董振诚,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就读于休斯敦大学( of )有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3)姜学斌,2023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物理化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4. 能源化学工程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煤化工、石油石化、清洁能源、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特色和服务于能源化工行业两大特色。 #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优势,构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实践能力培养特色,强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发挥辽宁省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的优势,为三大石油公司及北方地区能源化工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毕业生行业就业率达到95%。
#
课程体系 #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能源化学、储能原理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 #
就业去向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等。
#
就业案例
(1)乔韦军,2023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2023届化学工程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2)刘倩,2023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工艺内操班组长。 #
(3)于冶杭,2022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担任蓬勃作业公司海洋油气操作工。 #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 #
升学案例
#
(1)李天宇,2023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2)王洋,2022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3)白颖琪,2022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班)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设计及改造、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技术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或化学,拥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两个全日制硕士学位点。 #
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共混改性。 #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等。
#
就业案例
#
(1)任俊铭,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毕业生,现就职于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
(2)侯明志,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毕业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几本,现就职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
(3)赵子玉,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
#
升学案例 #
(1)杨宇辉,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在南京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2)贺玉舜 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在四川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3)李向凯 2022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现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设计及改造、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技术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或化学,拥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两个全日制硕士学位点。
#
课程体系
#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共混改性。
#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
#
就业案例
(1)刘忠全,201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聚烯烃专用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
(2)巴宝超,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工程师。 #
(3)赵智,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助理工程师。 #
升学去向
主要升学高校:四川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 #
升学案例
(1)林玫江,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四川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2)刘思廷 2022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东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3)沙宗青,2022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在东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7. 材料化学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培养具备材料学、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知识,具有拓展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材料化学专业是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2010年获批辽宁省特色专业,2023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并与辽宁省双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相交叉,专业拥有材料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硕士点。
#
课程体系
#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聚物合成工艺设计基础、聚合反应工程。 #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
就业案例
#
(1)张磊,2006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研究生学院副院长。
#
(2)罗恒志,2008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今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
(3)李俊博,2014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副教授。 #
(4)霍霖,2014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担任储运厂油品车间副主任。
(5)包鹏伟,2022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现担任钻井液分公司实习钻井液工程师。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四川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 #
升学案例 #
(1)陈梦豪,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2)狄阳,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3)孙健,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在东南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
(4)黄金珠,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现在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5)李金蓝,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一年级。 #
(6)张延平,2023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国科大成都有机所,硕士一年级。 #
8. 复合材料与工程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是培养能够在复合材料与工程、石油化工装备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技术研发及改造,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特色
#
本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课程设置从石油加工,到高分子及碳材料合成,再到材料复合的全过程覆盖,培养石油化工行业新兴材料板块急需人才;专业具有碳基材料的培养特色,利用本地区突出的炭素产业资源,满足在新能源发展背景下,向石油焦系碳复合材料产业输送相关专业人才。 #
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基体。
就业去向
#
主要就业单位: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石化民营企业等。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就业案例 #
(1)纪伟伟,2023届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海南省澄迈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
(2)刘丽超,2023届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为海军工程大学讲师。 #
(3)张艺怀,2023届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任某海军航空兵第一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几本,大场场站油料股,油库化验员,海军中士军衔。
#
升学去向
#
主要升学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
升学案例
(1)王莹,2023届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现就读于辽宁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
(2)王也,2023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 #
(3)刘航宇,2023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