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 考试辅导 >

2011年医师检验技师辅导:中性粒细胞变化

2011-03-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2011年医师检验技师辅导:中性粒细胞变化

#

1)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双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 #

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级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

#

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 #

2)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

3)Dohle体:是中性粒细胞胞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μm,是胞质局部吵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Dohle小体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中,其意义相同。 #

4)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通行性变亦可见于衰老细胞销售量在正常情况下为数极少。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