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金融实务》第八章(10)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中级经济师《金融实务》第八章(10)
#
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2007年的非典型性通货膨胀。 #
下面对这几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介绍。 #
(一)1978--1983年
#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伴随关系并不很明显。 #
计划价格体制下的严重的隐蔽型通货膨胀问题。
#
(二)1983--1986年 #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 #
(三)1986--1990年
#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
#
(四)1993--1996年 #
“八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通货膨胀问题又接踵而至。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24%),14.8%。 #
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复杂,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
(五)2007--2008年 #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次持续近一年的物价上涨结构性明显,持续时间不长,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