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环球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内部精华资料大放送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2018年环球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内部精华资料大放送
2017年初级经济师备考《经济基础》知识点小结
1、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2年提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呈反比;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
2、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
3、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综合差额考察的是除储备资产以外所有项目的状况。该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因为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从而可以判断一国货币汇率的走势和调整压力。
5、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6、统计一词一般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7、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其中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两种。
8、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选项A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项目。
9、时点指标又称时点数,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年末人口数、股票价格等。
10、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1、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12、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是根据一个已知的概率选取被调查者,无须调查人员在选样中判断或抽选。从理论上讲,概率抽样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抽样方法,它能保证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代表性,而且它能将调查误差中的抽样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概率抽样的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
13、普查的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14、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15、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类。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登记性误差是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从理论上讲,这类误差可以消除。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小结
1、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流转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
4、与其他税类比较,流转税具有以下特点: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③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理。
5、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第一个由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上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范的税种是车船税。
6、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7、在基本框架上,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组成。
8、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结合财务报告制度。
9、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10、M1=M0+单位活期存款,M2= 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11、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或银行以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见知识点小结
1、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借助于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法律调控手段、行政调控手段。
3、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出。
4、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5、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6、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的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
7、开放型经济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
8、涉外经济活动是国内贸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结构、时间和空间,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即期或长远的影响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9、国民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内经济目标,另一类是涉外经济目标。
10、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11、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是公共物品两种典型的生产方式。
12、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的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1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14、一般来说,财政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市场营利性和法制性。
1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选择性,对改变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转移性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