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华为-低调的“理想主义者”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华为一直是中国企业中的异数,行事太低调,偏偏成绩又太显眼。
#
华为一直是中国企业中的异数,行事太低调,偏偏成绩又太显眼。从老华为人离开后的研究视角和长期担任顾问者的观察视线出发,从对华为成功的猜想开始,推演出任正非的竞争机器的特性,然后从他身上特立独行的理想型个性,探索华为如何发展出理想主义落地的合理化机制。或许,可以提供给你一扇窥见华为和任正非的另类角门。
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华为,但华为究竟是谁? #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华为仍然保有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作为内地唯一的民营IT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之首,被Fast Company评为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全球前五名。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经历了“接班门”风波后,华为正尝试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2011年初华为高管集体开微博,增加透明度,连续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且首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舆论焦点孙亚芳留任董事长。
华为现在的成名具有一种反讽性。它的成绩,让我们不得不对竞争优势加以更实质的触摸。
华为并没有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借口”或“理由”,它本不该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众多电信制造企业中脱颖而出:它没有发明交换机,没有发明光传输,没有发明移动通讯和数据通讯,也没有证据显示它在早期有政府投入、有很强的政府关系背景或其他了不起的资本和资源,甚至名气也是没有的。早期的华为不可能有名气,因为名气来自形象,而它的形象和它的创始人一样一直是模糊、不确定的,即使有形象也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虽然现在知道和佩服华为的人多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至今还是默默无闻的,顶多也就是“任正非”和“华为”这个五个字被写得多了些,似乎没有人可以和它真正地对话、沟通,可以说没有人真正很了解它、认识它。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任正非自己造成的,似乎他无意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形象——什么世界级企业、中国最好的高科技企业,什么最大的民营企业、利润最高的电子百强企业等等,都是好事者为之,华为并无意借此大肆张扬。 #
在冷酷无情的商界谈论、吹嘘竞争优势是最常见不鲜的情景,然而,竞争优势从来不是一个理应如此、娓娓便可道来的成功故事,相反,所谓拥有竞争优势的人和企业往往最终被打得落花流水。除非你拥有非对称的竞争优势,否则任何一点优势都不足以成为可以凭恃的力量。
2008年奥巴马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后,人们热议的一句话是:“理想是最具有非对称竞争优势的。”那么,华为有没有一种特殊的非对称竞争优势呢? #
非对称竞争优势是相对于对称竞争优势而言的,指企业采用与对手不同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乃至竞争规则。国家垄断行业和一些超大型国企都具有非对称竞争优势,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常见的,可以简单称之为“权势型非对称竞争优势”和“历史沿袭型非对称竞争优势”。很显然,华为跟这两种扯不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