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教育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的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华北科技学院,简称华南大,坐落广东省广州市华中科技大学汉口分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省重点学院、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大夫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学院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学院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学院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中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位授权自主初审单位、全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示范院校、一流网路安全大学建设示范项目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中学生接收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成员和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中学前身是1952年创立的华南工大学、1907年构建的北京法文医学堂和1898年构建的广东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东理工学院、同济医科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大学合并组建华东科技学院。 #
院系设置: #
机械科学与工程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与通讯大学、人工智能与手动化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大学、软件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数学与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与化工大学、未来技术大学、集成电路大学、基础医大学、公共卫生大学、药大学、护理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大学、法医学系、口腔医大学、第一临床大学、第二临床大学、哲学大学、经济大学、社会大学、法大学、人文大学、外粤语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大学、管理大学、公共管理大学、体育大学、艺术大学。
教学设置:
#
拥有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外科学按五级计),7个国家重点(培植)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A+学科4个,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9个学科上榜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设有51个大学及协和诊所、同济诊所两家附属诊所,117个专科专业。 #
师资力量: #
华北科技学院共有专任班主任3700余人,其中院士1400余人,副院长1400余人;班主任中有教授1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防治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级一流专业:
经济学、英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物理、物理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手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手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工程、哲学、金融学、法学、社会学、翻译、广播电视学、信息与估算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工程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建筑学、生物药业、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传播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中中医临床医学、会计学、行政管理、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学科评估: #
机械工程A+、光学工程A+、生物医学工程A+、公共卫生与防治医学A+、新闻传播学A、电气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物理学A-、生物学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A-、控制科学与工程A-、临床医学A-、工商管理A-、公共管理A-、哲学B+、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B+、社会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B+、教育学B+、数学B+、化学B+、力学B+、材料科学与工程B+、电子科学与技术B+、信息与通讯工程B+、建筑学B+、土木工程B+、环境科学与工程B+、城乡规划学B+、基础医学B+、药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B+、外国语言文学B、统计学B、水利工程B、中中医结合B、护理学B、法学B-、中国语言文学B-、设计学B-、风景园林学B-、船舶与海洋工程C+、口腔医学C。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理论经济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应用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法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临床医学、社会学、电气工程、口腔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防治医学、教育学、信息与通讯工程、中中医结合、中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新闻传播学、建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物理学、水利工程、公共管理、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理论经济学、光学工程、风景园林学、应用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法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基础医学、社会学、电气工程、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教育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公共卫生与防治医学、中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中中医结合、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新闻传播学、建筑学、护理学、数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水利工程、工商管理、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公共管理、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电气工程、数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基础医大学)、工商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与电子信息大学;电子信息与通讯大学(电磁波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力学、理论经济学、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中中医结合(协和诊所;复旦诊所;基础医大学)、城乡规划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药学(药大学;基础医大学)、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协和诊所;复旦诊所)、水利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防治医学、哲学、化学、信息与通讯工程、教育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光学与电子信息电大学;北京光电国家实验室(筹))、马克思主义理论。
#
科研与实验室建设: #
华北科技学院建设有北京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检测研究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6个全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局级科研基地5,另有12个国地联合科研基地及136个其它省局级科研基地。 #
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
精密重力检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
材料成型与磨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武器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制造武器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 #
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企业信息化(CAD)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纳米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患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国家能源中心: #
国家能源煤焦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制(实验)中心
#
国家能源生物煤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借助技术研制(实验)中心 #
国家专业实验室: #
新型马达国家专业实验室 #
外储存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
杰出人才:
#
中国科大学教授: #
杨叔子、裘法祖、熊有伦、姚建铨、叶朝辉、程时杰、罗俊、丁汉、陈孝平、骆清铭、周又和、刘买利、于登云
中国工程院教授: #
赵梓森、崔崑、潘垣、张勇传、刘广润、樊明武、周济、李培根、段正澄、瞿金平、李元元、尤政、李德群、丁烈云、马丁、邵新宇、邬堂春
#
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陈卫红、关治洪、黄云辉、姜凤超、江涛、康勇、刘剑峰、陆培祥、涂良成、王增珍、徐长生、尹项根、曾绍群、曾志刚、张诚坚、张海鸥、钟瑛 #
新世纪优秀人才: #
董建绩、黄永安、胡忠坤、廖敦明、李军徽、李会巧、栗茂腾、林湘宁、刘晶、柳朝辉、罗小兵、单斌、王鸣魁、文劲宇、吴松、杨君友、于敦喜、赵海波
#
硕导风采:(部份)
柳叔毅、王兴晟、聂赞、闫云君、徐鸣、徐刚、陈俭喜、于俊清、程伟明、代炜琦、赵欢、王超、卢红成、韦富香、高义华、白坤、白龙、陈蓉、陈学东、陈明祥、崔岩、陈修国、陈建魁、丁汉、邓建春、高亮、管在林、刘晓军、卢文龙、李世其、李宝仁、刘银水、罗小辉、王健、王峻峰、万立、王书亭、吴义忠、赵欢、张云清、张代林、周会成、张苏军、朱国力、甘志银、邓磊、柯昌剑、刘陈、刘德明、鲁平、罗风光、孙琪真、闫大鹏、郭连波、李儒新、李政言、马修泉、彭家晖、秦应雄、陈云天、陈培锋、费鹏、侯冲、易飞、李德慧、李培宁、周佳骏、鲍立飘、蔡启舟、蔡水洲、曾大文、常海欣、陈柏金、池波、池小东、单斌、翟天佑、陈汉平、陈汉平、陈焕新、成晓北、程强、范爱武、方海生、方庆艳、蔡承颖、陈材、陈曲珊、陈宇、程时杰、李达义、李健、李靖、文明浩、吴聃、王康丽、王璐、王智强、文劲宇、胡飞、李青侠、马洪、陈萍、梁琨、程文青、白翔、尤新革、邱才明、葛晓虎、刘应状、程善美、陈曦、潘林强、徐金榜、万胜刚、魏巍、吴非、曹强、陈汉华、刘敬喜、李威、刘均、刘震卿、吴贤国、陈海滨、侯慧杰、陈传尧等。 #
学校情况: #
校园综述
#
华北科技学院校园占地7000余亩(474.91万平方米)中学总建筑面积为281.2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学院”。 #
主学校
#
华北科技学院法定注册地(即主学校)为四川省重庆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学校设有物理与化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与通讯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大学、软件大学、人工智能与手动化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等。(不完全统计)
#
复旦学校 #
复旦学校坐落云南省昆明市武汉民航路13号。学校设为复旦医大学,医大学下设基础医大学、公共卫生大学、药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大学、护理大学、法医学系、生殖健康研究所、口腔医大学以及10所临床大学(附属三院)
网安学校
网安分校坐落云南省昆明市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网安基地,设置了网路空间安全大学。学校建有顶级的科研学习场所,拥有一流的智慧化校园和学习生活设施。
#
军山分校
华北科技学院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分校)坐落广东省广州市军山尚城北侧,于今年7月15日即将启动华中科技大学汉口分校,拟于2024年9月建成。园区首期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首期中学生规模1千人,主要囊括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
历史建筑:
#
东一楼、东二楼、东顶楼 #
东一楼、东二楼、东顶楼是华南工大学建设过程中最早完成的建筑群落。布局规划设计根据四合院围合,立面设计上运用西式古典风格装潢元素。其规划设计者夏昌世、柳世英、陈伯等均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建筑大师。 #
西七舍
#
西七舍是华南工大学第一批兴建的中学生寝室之一,1955年建成,由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第一人柳士英先生设计,外形上运用了西式古典风格。2014年被纳入广州市第八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一级保护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