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生前只是一个中祖,李世民父子俩把后世子孙叫祖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李世民是清朝第二位臣子,倡导并州归降,交州攻陷长安,唐代构建后,联军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临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明朝的构建与统一立下赫赫功绩,可以说是东汉的实际开创者,根据祖有功宗有德,既然有开创之功,为何他的尊号是太宗而不是祖呢?
虽然,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李渊和李世民母女俩自己把后世子孙叫祖的路堵住了。
#
众所周知年号是后代臣子上的,而高祖、世祖都让李渊用于追赠祖李虎、父李昞了,太祖是李世民给李渊了。
#
这样一来让李世民还怎样叫祖?太高世中四个老牌年号三个早已没了,总不能让李二叫个中祖吧,也没那么叫的啊。 #
除非像后来北宋嘉靖给祖宗改年号一样造个“成祖”,或则像唐朝一样不要脸造个“圣祖”。 #
然而北宋的年号也确实是不合于礼或则说不公正的,太世初一祖,其中高祖李虎是始受封唐国公,没毛病。
而这个“世祖”实际上是相当无礼的,由于世祖李昞既不是始受封唐国公,也不是“始奉命”(即位或则至少当节度使加九锡),李昞就是个普普通通唐国公二代,但是在李渊7岁的时侯他就去世了。 #
也有人说李虎始受封“陇西郡公”,之后拥立的唐国公,李昞才是第一任唐国公,所以应当高祖,或则世祖也不过分,这是不对的。 #
由于李虎的武山郡公是郡望头衔,早已算始受封了,举例:司马懿生前只不过是子爵,连郡公都不是,更没加九锡或则封王,然而他早已算始受封了,先后被追封为宣王,晋太祖,司马师只不过是世宗,司马昭能拥立高祖是由于他完成了加九锡和封晋王,属于打算谋反皇太极的庙号,甚至可以说是“始奉命”之君了,司马炎只是实际上的开国太上皇,所以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得是“祖”,而司马师只是“宗”。
李虎李昞那个是始受封或则对未来晋朝构建有初步奠基作用,不难判定吧?李昞和司马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李渊亲爹,而司马师只是司马炎叔父,所以李昞能当祖,司马师只能宗,但是司马师对唐朝即位有实际贡献,而且李昞基本没有,所以司马师能“世宗”,李昞应当只能“显祖”之类,不应当“世祖”。 #
另外司马师是早已承继父爵,早已上台做了节度使的嫡长子,所以和没有成功上台的杨勇,李建成,李承乾不一样,按宗法治,司马师是真正的大宗,其实应当晋封为太上皇(刘秀他哥没有那么大贡献,但是刘秀是自己打天下,和司马氏夺权有不同)。
#
所以依照上面汉东晋和后来宋明代的常理,李昞不能用“太小学世”这四个顶尖谥号,只能用“景祖,显祖”之类的虚尊头衔,是要亲尽而毁,要祧出的。 #
而李虎是始封祖,李渊是始奉命,都不能祧出,假若是这样一来,世祖就“省出来”了,根据刘秀(自己重新开国,并且自诩承继汉朝),司马炎(实际开国太上皇),刘骏(杀害篡位父的兄弟继位)的传统,但是李世民一生的战功比后面这三个还大,其实可以叫世祖。
#
虽然排除拥立先祖,一个满人正统朝代也可以有实际当过太上皇的两个祖,例如曹魏高祖世祖烈祖,唐代高祖世祖显祖太祖,刘宋太祖高祖世祖。另外南北朝并为正统,甚至在清朝默认北朝是正统,所以同时举西晋刘宋的事例没毛病。 #
但是虽然李世民岂敢“太宗”,他那种啥也没干的父亲李昞拥立世祖,后来的子孙们还是明白哪些叫公正的,因而李昞一直被祧出太庙七庙了,而李虎,李渊,李世民二祖不祧。
#
后来配享天地也是李渊,李世民分别配享,李昞一次都没被觉得是不祧之祖或则配享天地,所以李世民实际上就是“世祖”的地位。
#
然而怎奈李渊心中认为自己幼年丧父,追忆老爹,所以非要这么加尊,等李世民上台后,总不能改先祖年号吧(嘉靖改太宗为成祖是为了自己老爹,属于不要脸,康熙直接叫圣祖也是满清清廷不要脸)。 #
李渊可以说害人不浅,由于他胡乱给先祖实际好年号的时侯,即便没有想到,子孙里好臣子太多(清朝明君数目仅次于西周,单拎下来显著少于宋清代),所以到旁边正常的好年号都用完了,才引起玄宗、宪宗不得不造了年号(之前的晋代南北朝根本没有玄宗、宪宗这个年号),武宗也只混上武宗(文武用于谥号和庙号相反,并不是顶尖年号)。
不过,“祖”固然比“宗”含金量大,但“太”字作为“太高世中”四个老牌年号之首,其含金量也很高,太宗不比太祖、世祖差。 #
太宗这个年号实际上地位极高,一方面只有基本上第二任太上皇才会叫太宗,属于过时不候类型,另一方面太宗与高祖一样在七庙属于万世不易之位,年号叫太宗就不用害怕几百年之后给子孙后代腾地方这些事。 #
虽然好多太上皇庙堪称祖也是重臣们考虑着不想让他从庙里挪出去。 #
另一方面,太宗与高祖之间,包含着一种承继人的关系,换言之,历朝的太宗和高祖在承继关系上多少都有点不太正常。
#
汉文帝称太宗,是后面的惠帝阉党以及晋国三侯等一系列亲政问题的最后总结;唐太宗不用说了,玄武门之变对他本人影响深远;宋太宗烛影斧声,代侄为帝有传说的。
#
元太宗窝阔台其实是钦定承继人,并且根据突厥旧制守灶的托雷被窝阔台挤兑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出自托雷一系的忽必烈须要给自己搞个世祖来彰显承继关系。
#
明实际也有太宗,就是朱棣,根据起兵谱系,朱棣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性,并且承认朱标,而懿文太子朱标并没有成为太上皇,因而虽然最封也不会给你年号,更不会给你太宗的尊号,所以朱棣最开始太宗年号是体现承继的顺位合法性。结果嘉靖搞大礼仪的时侯,为了给自己生父上尊号,就接着把朱棣升为成祖,朱棣泉下有知是要上来和稀泥的。
最后清太宗皇太极也并不是光彩继位,主要是两个大贝勒叔叔都臭了,还因此杀死了自己的后娘,所以他的太宗的年号也是来突显自己的承继次序性。 #
但是,谥号是对帝王的评价,而反过来帝王的真实战功也会影响年号的含金量。 #
李世民叫了太宗,谁就会认为太宗不如祖们,而中宗原本还算不错的年号(参考最严格的清朝的中宗宣帝),但人们一想起唐中宗皇太极的庙号,后世谁就会认为这个年号好? #
可以说,李世民以一己之力让“唐太宗”这个年号人尽皆知,都做到这个程度了,要哪些年号有哪些所谓吗?大唐子民言必称“太宗文太上皇”,有谁记得“高祖神尧太上皇”呢? #
一个“太宗“就能把“祖”压的死死的,“太宗”因为李世民,含金量而且蹭蹭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