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填报方式有哪些?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一、“平行志愿”是如何回事? #
原先施行多年的志愿补报形式,被招生系统描述为“梯度志愿”,变革后的叫“平行志愿”。“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区别在那里?所谓“梯度”,是分层分级来运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高校分成几个批次,例如说专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里又设置了几轮录取、录取的运行方法,第一轮是第一志愿、第二轮是参考志愿、第四轮是调剂志愿等,每批都分几轮进行,这就是“梯度志愿”的设置形态和运行方法。
如今推行的“平行志愿”,改变了“梯度”配置的结构,弄成平行地设置几个高校栏目。也就是把原先第一志愿只有一所中学,万一竞争不上,只能到第二轮(第二志愿)去竞争的这些设置形态改变了。
#
如今的“平行志愿”在第一轮就同时设置了好几个高校的栏目,这种栏目之间是一种并列结构的关系,她们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把“梯度”变成“平行”了。 #
二、志愿设置不同带来录取方法变化
#
“梯度志愿”实行的是志愿优先,之后看分数。在这些设置下,每人只能选一所中学,录取时就要先按中学来检索,看都有什么考生补报了,在补报同一校区志愿的考生中比分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根据录取比列投满为止;例如按1:1.2录取,就是招100个投120个;如果上线的生源不足,例如要招100个,但上线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个,那剩下的计划空额就等在那儿,要借助第二轮投放“参考志愿”(也叫“第二志愿”)时补充录取。第一轮每一所院校的第一志愿都录取完毕后,就步入投档阶段,这时叫预投档,每一所院校确定预投档名单后还要递交省高招办初审,假如理由正当,就初审通过给以确认,这时预投档就转为即将投档,之后步入数据库,接出来要复印投档花清册等;等到每一所院校的预投档结果初审工作都结束了,第一轮录取与投档工作也就结束,之后步入第二轮(也就是“参考志愿”的录取与投档)。 #
“平行志愿”正好相反,它的投档规则是“分数优先”,之后才“遵循志愿”。根据“平行志愿”的设置特性,考生选的院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时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变规则。这好比我们乘车,有100辆车都停在那儿,这么多人,谁先上谁后上呢?谁该上哪辆车呢?事先定好规则,你们先来比分数,谁分数在前谁就可以先上,这就是“分数优先”。 #
谁先上哪辆车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辆都任由你挑,一个人事先可以选购4辆(为了尽量让你们都能上自己满意的车,都会要求你们事先把想上的4辆车排出次序),按分数高低排队轮到你上车时,要看你事先选择的4辆车客源情况。如果第一辆车有空位,你就可以上这辆车,如果这一辆早已满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辆乃至第三辆、第四辆的情况。以这种推,哪一辆还有空位就上哪一辆,除非你事先判定失误,选择失当,所选的车都上满了人,没有空位,那你也就没有上车的机会了;见到这些情况,就要等下一轮,也就是要看还有什么车没被人坐满,还有空位公布下来征询志愿,你才有机会再去选择、再去竞争。这就是“遵循志愿”。
#
具体如何运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队,排出位次来,不能挤到一起。如今同分的考生相当多,所以必须在分数上分出先后。这个规则事先也公布了。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分位次呢?工科考生在总分相同时先比英语,英语再相同时比理综,理综也相同时比物理,最后比英语;理科考生总分相同时先比物理,然后比文综,接着比英语,最后比英语。假如都比出来还有相同的,只得两个人并列;其实这些机率极低。
#
跟排位次相关的是加分的处理。文件上也有规定,但凡固定的新政性加分都要加到总分里去排位次。这些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省通用。
#
排出位次后,“平行志愿”的录取才可以运作。谁在前谁就获得优先的检索录取权。请你们注意,这儿仅仅是说检索录取权,并不等于被投档。招生首先要录取,档都投不出去旁边就没有投档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档案投出去。例如说某一个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上面999名的检索录取都做过了,轮到第1000名时,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检索你所补报的“平行志愿”(专科有4个栏目)。 #
七、“平行志愿”的补报策略 #
既然有风险,这么,要如何规避风险呢?这就涉及到补报志愿的策略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是选中学还是选专业。客观上每年都有这两种不同的选择。相当一部份考生就是选中学,如只要能上北学院考古也可以,这就是奔着某个校区去的,这是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就是选专业,例如我就是要选金融、会计,其他的都不学。
#
考生首先自己要想定是要选中学还是要选专业。为何说到这个问题呢?由于上面说了,第二种退档缘由就是由于选专业选得十分明晰,结果录取安排专业时,又竞争不过人家被退档了。
#
就拿临床医学来说如何填报志愿,清华医学部有,北京医科学院也有,湖南医科学院也有。临床医学是公认的热门。你的分数可能达到清华医学部的要求,假如你选其他专业可能不会被退档,然而由于你只选最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读,就可能被退档。假如你补报志愿时所选的不是清华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而是补报了重庆医科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则有可能具有相对的专业竞争优势不会被退档。 #
但就是由于你先选填了清华医学部,又达到中学的录取线,被录取进去了,这样反倒麻烦了,等到被退档时,广州医科学院的机会又丧失了。像这些情况就应当一开头就放弃清华医学部,而确保其他医大的临床医学专业。所以选中学和选专业是有着不同的选择的,就是要有所得和有所弃。假如选中学的是一种策略(相对来讲机会较多),这么选专业的就是另一种策略(相对来讲只有一次机会)。所以首先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
第二个问题是选中学和考虑专业安排时,给你的多个栏目,都应当有合理的梯度配置,不能把多个机会弄成只有一个机会。拿选中学来说,例如首选复旦,前面跟随就是科大,这个就是自己没有掌握好机会,所选择的院校都在同一层面上,没有拉开档次,交大如果出不了档,科大估计也投不出去。 #
如何才叫合理呢?就应当产生梯度配置,跟阶梯一样。按照考生们总结的经验,比较合理的补报策略,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就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也就是第一栏用“冲”,能冲得过就“冲”过了;第一栏“冲”不过,第二栏就应当求“稳”;假如害怕“稳”不过的时侯,第三栏就应当选更保险一点的,也就是“保一保”;“垫一垫”就是垫底,便于在前三栏都走不了的情况下还有退路,但也不能随意抓一个,也要挑自己满意的。
四个校区的志愿栏目应当说都要填自己满意的,无非是为了保证成功率,在策略上产生这样的配置,万一上面走不了前面还有退路,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成功率。通常说来,中学很难分出好与差来,刻意去分也不科学、不合理如何填报志愿,只要是自己选择的满意的就是最好的。考虑专业安排也一样,除非自己有非常的情况非要只挑1~2个,否则也要“冷”“热”搭配。其实不管是选中学还是选专业,最好都要构成梯度配置,这才有利于提升成功率。 #
另外,还要指出一点,选择这样的补报策略也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的,要“冲”也不能乱冲,明知实力达不到去“冲”那也是一种“浪费”。令人可喜的是,从今年投档结果看,考生们补报得挺好、很理智,例如本一批文史类A档冲过的就达44%、理工类高达48%;而落到第四栏“垫一垫”的都只有6%。
#
八、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操作细节
为了更好地施行这些补报策略,通常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瞎报”也不能“乱报”。
#
“瞎报”就是不了解对方高校的情况,也不晓得自己的实力跟对方高校的投档分数(或则位次)是否相当,盲目补报;“乱报”就是四个栏目你不能忽高忽低,自己把梯度配置搞乱了,也不能都搞成平面式的,把四次机会都弄成一次“冲”的机会。 #
如何防止呢?就是要“知己知彼”。“知己”就不用操劳。好多父母就很操劳,一考完就开始操劳,例如去年的试题难不难、分数线在多少分等等,虽然这种都不用操劳,耐心等几天就自然有结果。中考结束后,就有一大批老师在阅卷,通常考后20天之内分数才能下来,分数下来后相应的位次也就下来了,考生凭自己的帐户和密码不但可以上网查询到分数,同时也晓得了自己所处的位次。紧接着就是省招委会研究公布各个批次的投档控制分数线。我省特意确定在“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线)后才补报志愿,就是为了让你们“知己”。
#
如何“知彼”呢?渠道有好多。现今考生手中的这个资料就是一种很实用的工具,其中有上一年各院校在我省投档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最低位次和最高位次,考生拿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比照,就很容易晓得自己实力怎样,哪一所敢报,哪一所不敢报,乃至于哪几所可以选择产生“冲、稳、保、垫”的梯度配置。
#
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做完这一步之后就要掀开计划本(招生资讯的一种),去找相应的中学,找到这所中学之后挑专业,把满意的专业挑下来注在中学边上,一所中学可以补报六个专业,考生可以多挑几个。 #
在挑专业之前最好父母和考生多沟通,最好能想清楚希望今后做哪些事情、到那里做等等。例如说之后想当警员或则想当老师等等,都要事先沟通一下。沟通完之后就要尊重考生的意愿,父母再不能粗鲁干涉或则干脆包办。
#
沟通完之后,考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理智地、有打算地选购专业。专业选下来之后还可以借助前面提到的那种查询系统,来查专业信息。这个时侯就要输入“某某中学、某某专业、福建理科的位次”,例如要了解这所中学前几年这种专业在山东招得最低位是第几位,最高位是第几位,使自己有个参照。这就叫“知彼”。动手去做这种查询工作比问谁都更好。
其实,查询结果也只能是最接近的参考,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确切是不现实的。这种工作做完后还希望做两件事情:
第一个是征询一下院校的意见(这也是一条“知彼”的重要渠道),可以挂个电话去问,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一下,之后请院校老师指导敢不敢报她们的中学,假如老师答复说应当可以吧,或则答复说按照中学以往在广东招生的情况看你有优势,你应当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补报;
第二个是要了解一下你所预选的专业都开办了什么课程?这是一定要晓得的。为何呢?就是事先让自己明白,你进去学这个专业,4年间要学这种课程,你感不感兴趣?学习上会不会遇到障碍?由于不少考生实际上在学校时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厌学的现象,通常要选择自己强项而且具有兴趣爱好的专业。
#
最后还要考虑的就是上面说过的梯度配置的问题,选专业方面也要“冷”“热”搭配,便于增强成功率。那如何配置才好呢?参照省内外以往考生的经验,就是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梯度配置策略,这些策略比较好。至于每位考生怎样“冲、稳、保、垫”,那就要考生自己去判定和选择了。真正做到了“知已知彼”之后,这些梯度配置应当是不难确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