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考试动态 >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3-11-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新政促使人口常年均衡发展的决定》,借以在科学掌握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变革开放40多年,我国充分利用人唇膏利的比较优势和技术吸收再创新的后发优势,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跃迁,支撑我国经济高速下降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问题日渐突出。

#

“十四五”时期是建立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破解劳动力阻碍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我国面临较大的劳动力人口下降压力,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国又有着巨大的潜在人才红利——每10千人中拥有学院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5467人,与2010年相比降低了73.20%,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期限也由9.08年提升至9.91年。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须要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比人力资本存量降低更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怎样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法,推进质量改革、效率改革、动力改革的关键切入点。

#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人才需求应运而生,但也淘汰了一些原有岗位,被替代与新创造的岗位造成的人力资本配置的结构性错配问题更为明显。一是人力资本供给失衡,创新型人才稀缺。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现象,缺少高尖端核心技术人才、领军型人才,未能有效释放人才红利。受高等教育程度是评判现有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中国获得高等学位人数占比为26.5%,而科技创新领先国家获得学士及更高学位的人数占比为35%,这表明我国高等人力资本占比较低,无法充分发挥人才红利。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校企各环节上人力资本结构性错配是其主要症结。基础性研制、应用性研制以及创新技术产业化是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提高基础性研制实力及其向应用技术转化可能性和应用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更多依赖人力资本和人才配置结构。我国研制人员中高等教育部门占比仅为11.8%国家人力资源,企业部门中仅有约三分之一是研究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数不到研制人员的5%,而学术创业数目占创业企业总数仅为约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错配造成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低,妨碍了经济增速向质量提高变革。三是产业间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限制产业结构优化。以数字产业为例,高等层次人力资本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造成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变革过程中高度欠缺人才,妨碍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全省城镇就业人员学院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达到41.2%,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仅为23.7%,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的稀缺致使其不能挺好地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间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错配造成人力资本不能有效支撑产业结构优化。

#

通过优化人力资本供给层次、纠正人力资本创新环节错配、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变革国家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经济增速由人口红利驱动向人才红利驱动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一是继续推进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性变革,优化人力资本多层次供给,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团队。遵守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塑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将创新融入人力资本积累过程,贯串教育仍然,在各专业基础上加入创新思维,有效实现专业和创新的融合。坚持创新驱动是产生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通过多层次的人力资本供给,提升我国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二是引导人力资本合理配置,提高创新效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合理引导校企各部门的人力资本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基础研究、基础创新成果应用化和应用专利产业化3个方面的作用,顺畅校企通道,提高创新效率。营造良好科研环境,迸发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在应用性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性研制产业化的激励,重视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部门人力资本的创新效率,释放潜在人才红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三是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变革,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本流动体制。为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人才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必须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现代人才市场体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人才流动与优化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多种方式的人才市场与就业中介机构,实现人才供需信息的发布和公开,推动人才在三大产业间、产业内部以及区域间的合理配置,提升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配置要以需求为导向,打破常年产生的人才“单位所有、部门垄断、条块分割、静态封闭”的传统体制格局,依照区域间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引导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流动,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 #

(作者:孟辉、陈少君,分别系浙江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大学讲师、太原市智库研究会特聘专家) #

">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