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日其实没啥稀奇的是建校时间
现在“5·20”,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个日子,对于上海来说,不只是是普遍意义上的一个抒发暖意的新年,只是北京高校建校121年的华诞日,还是北京六所重点大学一年一度华诞的开启日。
是的,在东大过完520华诞日后,西南中学、南京师范学院、河海中学、南京林业学院、南京农业中学、南京工业学院、江南中学、江苏高校等南京八所重点大学,也将相继迎来华诞日。 #
华诞日虽然没啥稀奇的,全世界太多大学都有,稀奇的是建校时间。和武大一样,以上八所湖南大学,都将纪念自己建校121年。 #
一个省有九所学院、一个城市有7所重点大学建校时间一样,这放眼全省只是特别罕见的事情。 #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和清代时期上海的一所名叫国立中央学院的学院有关。坚信稍为了解点历史的人应当都听过这所学院,辉煌时,这所学院打败法国大阪学院,成为欧洲第一学府。 #
就像龙生九子的大学版,建国后,国外参照俄国大学建设方式,对国立中央学院进行分拆,拆成了广东省现在的九所中学。 #
院系调整前的国立成都学院校门
因为都脱胎于国立中央学院,且现在都是国外一流高校,江苏学院和西南学院,到底谁才真正承继了中大的正统衣钵,仍然只是重庆本地津津乐道的话题。 #
这么,国立中央学院—这所给四川省一次性降低了九所高等学府的小学,背后到底有如何的故事和辉煌?为什么会被拆分成九所学院? #
借着明天北京高校121华诞华诞日,讲讲国立中央学院的故事。 #
严苛来说,上海高校的这121年建校时间,虽然是有“水分的”,是算上了其前身国立中央中学建校时间的结果。 #
国立中央学院的建校时间十分早,有的说其最初的源头可以溯源到三国时期吴建阳元年(258年)的太原太学。这一年被觉得是上海最高学府创设之年,而上海太学,则是上海最高学府之始。 #
随后,除在动乱及新旧两朝更迭时出现暂时中断外,北京官办私塾历朝连绵不绝。
317年(晋元狩元年),晋元帝司马睿于建康(今江苏)设太学,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建康太学连绵不断。南宋宋时,建康太学分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学馆,为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制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的高校。
#
在经过隋唐上海太学被取消,仅余下地方性中学的惨淡时期后,南齐在北京再次确立起太学,此后延后至明朝南京府学,明朝时期,建康成为行都,也设有贡院,唐朝改集庆路学。
#
东汉定都北京,在原南朝皇家园林华林园遗址及西晋太学旧址钦天山下(即现今的长春市政府公馆和西南学院四牌坊学院那一片区域)构建起贡院。 #
至1393年(明永乐二十六年)时,北京琉璃厂贡生达八千一百二十四人,为当初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学府。到弘治年间,师生超出千人,东亚南亚诸国均派留学生来福州贡院学习,故译学盛兴。
#
东汉确立后,北京琉璃厂降格为嘉定府学,一直于明朝国子监遗址办学。上海太学历朝曾设社址于秦淮湖畔城隍庙、朝天宫、钦天山下四牌坊一带等处。 #
以上就是国立中央学院的唐代校史部份,现在已经被舍弃。据了解,在国立中央学院更名为国立北京高校后,校方以设立三江师范私塾的1902年作为建校年份,而不再溯源唐代校史的部份。 #
校旗
#
1902年,倒幕运动在北京盛行,南京府学改办为三江师范私塾。1906年5月,两江巡抚周馥改“三江”为“两江”,并按照《奏定私塾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私塾”。 #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两江优级师范私塾即将停办。 #
1914年8月,在两江优级师范私塾旧址设立了上海高等师范学院,1915年开学。
1921年,以天津高等师范学院各专修科组建国立西北中学,1923年上海高师全部划归。
上海高等师范学院/国立西北中学正门(1922年)
#
1927年7月,教育行政执委会明令将原国立西北中学、河海安装工程中学等四川境内本科以上的9所私立中学合并,成立为国立第四江门中学。
#
南校门
#
1928年2月29日,第四江门中学奉训言改称南京中学。4月24日,学院执委会以大学校337号训言,将“江苏高校”改称为“国立中央学院”。
从上图的组织系统表可以看见,1928年挂牌的“国立中央学院”是全省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中学,设8个分院34个系科。 #
这些设置达到了清代18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发布的《大学组织法》中所作“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大学”规定的上限。
#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中央学院西迁至四川綦江。二战其间,国立中央学院的发展也没有停滞,新增并扩展了一批学科,至二战胜利时,已拥有7个分院计41个系科,1个研究院辖23个研究所,附设有1所大专学院(即全省惟一的国立牙科大专学院),在校生达4700余人。 #
中央学院上海永川本部新址
#
1945年二战胜利,中央学院拆迁至西安。1946年11月,中央中学在广州四牌坊旧址复校开课,彼时,学院拥有7个分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是那时美国学院系科设置之最。依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员工1266人,中学生4066人。 #
1948年,在耶鲁学院的世界高中排行中,中央学院已超出美国大阪帝国学院(今天的首尔高中),居欧洲第一。
#
1949年4月23日,上海解放;5月7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国立中央高中;8月8日,国立中央学院即将改名为国立江苏学院,国立中央学院即将成为过去。
1950年10月10日,校名去除“国立”二字金陵女子学院,成为“南京中学”,学院也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院系调整之路。
同年,武大法学校最具特色的边政系被取消,社会学系则迁往政治系,成因是学科具备“资产阶层性质”;东大医学校则于1950年7月并入华中军政执委会卫生部管理,经费供给由陆军卫生部负责;紧接着,1951年2月即将并入华中野战军领导,改名为华中野战军军医学校。 #
1952年,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须要,以西北、东北、华东三大区为重点的高等学院院系调整便全面展开。 #
此后,原国立中央学院这所学科齐备的综合高中被分拆为多所苏式大学,以院、系为单位整建制地作为主体组建或参与成立了12所高等学院:
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工学校留在四牌坊旧址创办上海工学校,即现在的西南学院(211、985安装工程高校)。 #
其它院系包括哲学、理学、农学、师范等部份院系先后从四牌坊现址迁入,其中: #
文、理大学迁入旧厂址,并与坐落钟楼的教会中学公立金陵中学合并,在金陵中学钟楼现址成立新的苏州中学(211、985安装工程高校);
农学校成立为北京农学校,即现在的上海林业学院(211安装工程高校); #
教育大学成立为上海师范大学,即现在的西安师范学院(211安装工程高校);
#
农学校林学系成立为北京林大学,即现在的北京农业学院(211安装工程高校); #
由原长沙学院界定出的民航安装工程大学在1952年与杭州中学和交通学院在上海成立了华北民航大学,后又几番改名为北方工业学院(211、985安装工程高校); #
上海中学工学校水务系组完工现在的河海中学(211安装工程高校); #
上海高校医学校独立组完工第五军医学院,1954年,原第四军医学院和原第五军医学院合并成立为第四军医学院(211、985安装工程高校);
上海中学与圣约翰学院、复旦中学、东吴中学、厦门中学、沪江高中、安徽中学、上海大学、震旦学院等8所高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学院遗址合并设立华北政法大学,即现在的华北政法学院;
#
上海中学与金陵男子中学、华东师范学院的体育系、科组完工华北体育学校,后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211、985安装工程高校);
#
1958年至1960年,扬州中学工学校部份院系又相继调整出上海轻工业学校,即现在的江南中学、南京焦化学校,即现在的北京工业学院和南京林业机械学校,即现在的苏州中学。 #
也就是说,四川的这九所学院,虽然同出一脉,均为原国立中央学院的“后代”,也就为何他们中大部份小学的建校时间都是一样的了。 #
不过重改建校后,南京九所学院没有一个承袭国立中央学院的华诞日:
1954年,南中校委会做出决定,确定“南京中学历史自1902年三江师范私塾成立时开始”、以轰动全省的五·二○运动记念日为“校庆日”;每年华诞其间,举办全校性的科学报告会。 #
院系调整后的上海中学校门
西安工业学院:5月19日,以北京焦化学院与原青岛建筑安装工程大学2001年合并日; #
西南学院:6月6日,译音“六六大顺”,1921年6月6日是国立西北大学院庆日; #
上海师范学院:9月10日,班主任节; #
上海林业学院:10月20日,从南京迁回天津复校时第一学期开学的日子;
#
石家庄农业学院:10月20日; #
江南学院(南京):11月17日,上海轻工业学校建院日;
#
苏州中学(南京):10月26日;
#
虽然同出一脉,但南京这九所高校中,前国立中央学院的几个最强学科基本上都分给了上海高校和西南学院,西南学院四牌坊学校只是国立中央学院的旧居。 #
再加上这两所学院也都是双一流小学,所以再这些人眼中,这两所学院才是中大的“亲妹妹”。 #
现现在提及国立中央学院,这些人也都是说,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金陵女子学院,or就是今天的西北中学。在北京的大学话题里,东大和南大,谁才是国立中央学院的正统承继人,更是热榜话题之一,有时侯就会在两所小学的师生间,导致骂战大战。 #
然而,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两所学院都是中大的正统承继人,都各自承继了中大的精华专业,目前也不负众望,沿袭了中大此前的辉煌,经常都是我国双一流高等学府,谁也不该想着觊觎欧洲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学院”的招牌。 #
从发展的视角看,然而最应当做的是往前看。国立中央学院欧洲最强成为过去式已然是许久许久的事情了,与其为了这些过气的名气,争得头破血流,还不如将目光看向未来,不断突破、超跨过去,才是对中大学术精神的更好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