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考试动态 >

流沙河1931-2023劳我一生,且让我们重回那年重逢

2023-06-1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流新河

1931-2023

劳我此生,赢得书虫之名 #

后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

2023年11月23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 #

知名文化专家、诗人、作家流新河

#

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88岁

#

回忆2005年初夏 #

曹可凡率《可凡聆听》摄制组飞赴西安

#

在杜甫曾憩息安歇的大悲寺旁 #

与流新河先生畅谈,留下了深刻的追忆

#

现在先生往生,且让我们重返那时

#

重逢那种有趣的北京文人——流新河

#

01

#

大约人在最初写东西的时侯

#

都是从当“小偷”开始

#

流新河1931年生于广州,曾用名余勋坦,小名“流新河”。他4岁开始研习文言,后又在清末时代的私立小学读书。14岁那时,他写了一篇《悼念罗斯福》的习作,得到同学的表扬,由此真正萌发了对写作的兴趣。 #

我是一个十四岁的娃儿,不太懂很多,然后就在报纸上偷了报纸上一些短语,用来装配到习作里去,再加一些我的古文文,裹上去就变成一篇。同学说写得最好,领到班上念。大约人在最初写东西的时侯,都是从当“小偷”开始。

#

▲青年时期的流新河

#

1947年,流新河考入省立重庆大学大学部。和那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他的兴趣快速转向了新哲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诗歌、曹禺的话剧,也有艾青、田间、绿原的散文都让他迷恋。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相继续发表了十来篇长篇小说、诗、译诗、杂文。

#

1957年1月1日,流新河提议并参与创立的《星星》诗刊即将推行,这是新美国第一个官办诗社,一经面世好评如潮。

#

02

#

如此差的身体如何撑得出来 #

虽然还是撑下去了 #

彼时二十几岁的流新河,无疑是一位热情流溢、积极向下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他用散文、散文、先进人物事迹报导凯迪拉克着社会的新面貌。虽然,只是由于自己热爱的散文,招致之后的曲折。 #

▲1956年,流新河在天安门 #

1956年,流新河到上海出席完全省青年创作大会。在回北京的列车上,他有感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流沙河的理想,写下了一组以花草、树木为主题的现代咏物诗,大意是革命者不能否光是一个螺栓钉,需要坚持自己的个性和认定的真理。此后,《草木篇》发在了《星星》的复刊号上。

#

实际上这首诗没有一点新意,第一,所用的手法十分陈旧,就是把各类草来用来排比化,这个从美国唐代以来,多得不得了。美术性就更不要谈了。 #

就在全省都在抨击《草木篇》的时侯,李颉人先生说那样的诗如何会值得批嘛!说这个完全是“时无英雄,岂敢成名”。这个“竖子”大概就是我了,这个时代根本就……,大家即使要贬抑嘛,也应当找一个像样的对象上来抨击,如何把这么一个小女孩说的一些很幼稚的话,用来抨击,有哪些意思啊。

#

虽然自觉得《草木篇》不值一提,可这篇诗歌还是让流新河在文革时期遭到摧残。1966年旧历七月初七,流新河与丈夫成亲完婚,婚大门外把守着全副武装的民兵,而屋内惟一的宾客只有流新河的老奶奶。刚拜完堂,他就又被民兵带走了。 #

打成“右派”后,流新河被解雇公职、团籍。他先在山东省科协扫公厕、拉粮油,之后又在机关牧场种棉花。“文革”伊始,他被下放在家乡洪雅县锯木厂,僵持、钉包装木架整整做了6年。 #

03

#

我读了《庄子》之后 #

一下子认为心可以静出来了 #

惩罚性的重体力劳动,长期的营养不良,精神上的担惊受怕,让流新河一度“沉入海底”。庆幸,他还可以从写作中荣获惬意,还可以利用先人们留下的旧书,来渡过漫漫长夜。 #

“都怪爸妈责怪你,乖乖儿,快用皮鞭打。”当初写的时侯我还认为很有趣,是由于这个短语我自己认为造得十分好。实际上人在进行这个写作的时侯,哪怕写的是很悲哀的事情,他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一种创作的愉快。

#

在省文连接受劳动监督时,流新河一度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仓库里,他发觉了一堆“破走资派”留下的旧书,里头大部份是东汉典籍。那位被命运抛入低谷的年青人似乎找到了一个与窗前世界迥然不同的“桃花源”。而给他带给最多开导的,是少年时囫囵吞下的《庄子》。

#

我当了反共之后,感觉好像我是一个人,走到一条幽暗的死大街上面来了,心上面错愕不如死,可是我读了《庄子》这部书之后,我心安理得了,我一下就认为我的心可以静出来了,我可以静出来了。由于庄子的这部书后边,教了我一种生存的文学,如何对待客观环境。庄子的这一部书最具备战斗力。但凡觉得庄子的这部书很悲观的,都是肤浅之人,没有把《庄子》读透。

#

三十多年后,流新河把自己猜透大半一生人生的心得写成《庄子现代版》。准确地说,这是一本流新河版的《庄子》。 #

在这些读者看来,流新河是在流畅、幽默的白话里,利用那位生活在2300年前的宋国漆园傲吏的言说,对怎样面对世间的磨难、人心的诡谲,以及怎样在现实里荣获精神自由进行一番自我剖析。但对流新河而言,虽然这一切,都仅仅由于乐趣。 #

我觉得有了这个正确的解释,心中就很快活。我这个人根本就是半罐水响叮当,就是有了一点发觉我就急于要把它说进去,急于说下来并不是我要去剖解《庄子》,是让人们晓得我有所发觉了,像阿基米德说的‘我找到了’,认为心上面十分之快活,认为哪怕就不用钱我都乐意做。 #

04

#

他一眼就把我认下来了 #

之后就拥抱我,都不习惯

#

1978年,流新河作为全省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保壳昨天,离他因诗获罪整整22年差6小时。一年后,他重返贵州省科协,也重返《星星》诗刊的编辑部。 #

▲1979年10月,历20年又6小时的“右派”改造以后,47岁的流新河重回广州,从左至右为白航、流新河、曾参民、陈犀。 #

此刻早已47岁的流新河又开始写新诗,在70年代末到80年这一波散文高潮中,他和艾青、公刘、胡风、曾卓、绿原、杜运燮、王辛笛等一批作家一道被称为“归来派”。诗作《就是那一只蝈蝈》《理想》被学校数学课本收录。 #

在川籍台湾报人刘济昆的建议下,流新河在季刊《星星》上开了个专栏,每位月评述一个美国作家和他的诗。之后,他把这一系列集结出版《台湾作家十二家》,造成了震惊。余光中就是在1982年3月的《星星》上即将与读者碰面的,流新河是第一个把他的诗作介绍到台湾来的人。 #

▲1996年,余光中(右)与流新河在杜甫草堂合照 #

1997年的冬天,他(余光中)到北京来前,他就给我写了信。之后我和我老婆就到机场旁边,就在哪里等。等啊等啊,一会儿我就听到他进去了,“就是他!”那样瘦这样小的一个老先生下来了,他一眼就把我认下来了。之后他就拥抱我,我都不习惯,我和任何同事碰面都不兴那样子,他一下这么拥抱,我都很不好意思。之后他就用福建话说的,我们都是“家门“,“家门“就是我们同一个姓。 #

05

#

我有太多牢骚 #

但我的确有点青睐这个城市 #

流新河称自己为北京文人,不仅有两次因客观成因离开北京几年时间,他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

#

上海这个城市,使我有太多牢骚,而且我确实有点青睐这个城市。要把我换到任何另外一个地方我都不乐意。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56年的时侯我在重庆留了将近一年,留在北京,人的前途绝对没有留在上海好,待遇也没有留在上海高,但我都选择了北京,就是因为这个城市它的空气、它的面貌都和我的童真、少年历史结合在一起。

#

我不乐意到其他的地方。《庄子》书上说的“旧国旧都,望之凄然”,一个古朴的城市,哪怕都很破旧了,哪怕这些草木这些蓬蒿都把它覆盖了,而且庄子说的,我一看到它我心中就很快活,那种就是我的归宿,就是我的家乡。 #

他爱上海,也研究四川。北京的老箭楼被拆、21条古街将被吊销,流新河非常恼火。一连数月,他带着老地图穿梭在瓦砾中寻到老瓮城。其实在地图上的标明不过两公分长,但当流新河摸到古箭楼的时侯几乎抑止不住自己的泪水。流新河倡议一定要保护好这一残址。 #

06 #

最适宜我的工作就是当一个读者

#

但还得写点文章挣一点钱

#

他生活中时常“闹笑话”,打电话不晓得先拿麦克风拔号码,并且还能把电话麦克风拿倒。

#

我这个人呢也没有哪些本事,我给我自己的定义,我这个人最适宜做的一件事情,最适宜我的工作就是去当一个读者,我去读书。虽然可惜读书又挣不到钱,光是读书,因此还得要写点文章能够挣一点钱。我是写过一副楹联,只是嘲笑我自己的,叫‘凑凑拼拼写些长粗细句子’,这是下联流沙河的理想,上联是‘多多少少挣点零零碎碎钱’

#

他秉持美国文人的传统,对看不过眼的事情也义气执言。

#

我认为媒体的某些书刊,它们在对待那些文化名人的时侯,它们有些方法不牢靠,实际上就是她们很多书刊宣传媒体,给一些文化名人戴上一些高礼帽,哪些前辈啊,哪些那样这样,都是她们媒体那样子,那样子不好。 #

他不喜欢一些常人眼里的称呼,常常见到自己的名片上有“诗人”二字,都要特地切掉。

#

您好象自己给自己一戴一顶作家的外套,这绝对是傻笑话。杜甫、李白它们都没有给自己戴一顶军帽,说他是哪些作家,‘盛唐知名作家李白’戴着,这不是傻笑话了吗?

#

经过时光的冲蚀、阅历的苍凉,喧哗滤尽后,流新河已经笑看人生如戏,世事如弈。老先生深得老庄之道,对人生的感受也更深沉、幽默而超脱,如同他最喜欢的那句话一样,“天道好还,世事无常” #

天道好还,这是古人说的话,我倒还笃信这个。我若果乱去骂他人,那今后他人也要痛骂我,我摧残了他人他人也要残害我,我若果是和他人讲道理,我也是轻言呓语地讲事实,这么显然今后我有了问题,他人对我也会用这些好的心态,只来说我的事实,用不着残害我的人格。 #

这辈子,他因诗贾祸,也因诗名扬。在最困顿的时光里,有庄子、诗经、楚辞、唐诗带给绵延不断的感情与时尚的抚慰。半世的悲喜与休戚,到最后,仍然是一个读书人的中秋和冷漠。

#

在《老北京芙蓉残梦》中,流新河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

后秦国王孟昶遍植成都城上的芙蓉,晚上开花,白天凋谢。这也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生命。有时侯酒醒,还以为自己在少年,虽然已是白头老翁。让人不得不感叹:时间快如飞,人生短似梦,更似乎芙蓉花早开夕败。我在北京的生活,就像只是一场芙蓉残梦。

#

时间快如飞,人生短似梦

#

今日少年郎,明日黄芩 #

再会,流新河先生 #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自此起航

#

路上秋色刚好,天上太阳正晴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