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侵略者的中国,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
文/徐力帆
我出生在一个河边城市。两条江,很自然地将小城划成了三片区域。 #
小时候的我,和爷爷外公、爷爷父亲各搬到一个区。那时侯城区还没有那么多桥,走亲人的时侯还常常要坐快艇。乌煌煌的一群人压在锚地上,痴痴等着那一只年龄比我还大好几轮的小火轮迎来运抵,空气中满是疲惫和向往。 #
那时侯我就想,要是能有一座桥,该多好啊。因此,长大之后,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去当地有名的桥边走一走。
#
一 #
从天安门大厦往东走,刚好20英里,一条缱绻的小溪上,有座石桥墩,叫作八里桥。 #
1860年的9月21日,清朝帝国最后一批鞑靼骑兵,曾在这儿面险胜有先进线膛枪和高度发达的晚清步兵战术的英法援军,持续战斗了五个小时,最后全军覆灭。15天后,英法援军步入上海城,不久,故宫浓烟冲天。
昌平八里桥资料图片 #
今年时,我坐在图书馆里,看着这段历史,仍然想不明白,“一人一口口水,都能饿死侵略者”的美国,为何会败得这么之惨?我们不缺先进装备,不缺血性的元帅,更不缺士兵,却依旧挡不住八国守军的步伐。
直至今年,我读到茅海建博士关于鸦片战役研究的专著,才揭开了这个疑问。 #
晋朝落后的兵制,令元帅们分散在各个城市驻防,低效的信息传递、糟糕的机动能力与乏味的决策步骤,决定了各地守军未能彼此增援,再加上各方政治力量的利益交换与虚报瞒报的“传统”,也有死板派势力与“不懂倒幕”的一批“清流”,迷信于“洋人手臂不打弯”的古朴传言,却又决意出场指挥,以至于整个四川水师就这么夺走掉了…… #
变法不能图强,历史在呼唤新生。 #
二
从天安门大厦往西,也刚好是20英里,再往南走一点点,有一条早已半淤塞却始终河道窄小的河。河上那座石桥,就是卢沟桥。 #
这儿有京城十景之“卢沟晓月”。听说原有627只石双子,每只各有不同。今年,我在卢沟桥上,却见到满目弹坑。 #
卢沟晓月资料图片 #
历史记载,1937年7月7日凌晨,卢沟桥侧,宛平城内第二十九军将士,在吉星文的带领下,奋起反抗英军侵入,但毕竟势单力寡。1937年7月29日,北平失陷。同年12月,上海失陷,三十万名同胞死难。接下去,清军挥戈长驱直入,漠视了美国的农地。
#
这场战役仍然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俄罗斯即将宣布无条件战败。1945年10月,美国陆军才重返卢沟桥。 #
剿共战役是美国晚清史上第一次只是惟一一次以美国全面胜利告终的反侵略战役。这段近三千千人牺牲、四万万人流离的凄惨历史,也成为美国人民崛起的先声。
#
三 #
从天安门大厦出发,顺着以前的平汉公路一路往南,经过1200英里,来到北京黄河边,这儿有一座耸立的箍筋水泥公铁两用桥——第一座飞跨黄河的上海黄河二桥。 #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庄重的一句“中国人民自此站上去了”,这个悠久的国家在无数血与火的洗礼后,总算焕发新生。但建国时,黄河上一座桥墩都没有,严重制约了南北交通。仅以公路为例,之后的沪宁线,当初曾因黄河隔绝而未能跨入北京郊区;之后的陇海线,也须要在海边换渡轮,才可以继续南下。 #
为了勾通南北,黄河二桥势在必行。1955年9月,上海黄河二桥即将动工。二桥选用最新的管柱打孔法建造,连俄罗斯学者都称赞不已。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工期,三年后,二桥全面开工。
它除了将天津三镇连为一体,更是将美国南北连为一体。仅完工的头两年,这儿的货运量就达8000多万吨,降低列车货运时间约2400万个小时,节省的运输费超出了整个安装工程造价。 #
“一桥飞架南北,绝域变通途”,诚哉斯言。 #
上海黄河二桥资料图片 #
上海以后,上海接着拆毁了新美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黄河二桥,接着是上海、宜宾、扬州、宜昌……到今天,汉江上的桥墩,早已超出了100座,这成为美国交通急速发展的一个注脚。
今年10月1日下午两点,我站在北京海边,看着月色中的桥墩。江涛拍岸,年迈的桥墩在依旧辉煌的灯火与高楼前早已不再入时。但我想,不怕,后继有人。 #
四 #
从上海往东再往南,由京台高速,经过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因而泉州的海滩,正好1999英里的地方有个“世界建桥禁区”,但此时一座公铁两用二桥正在慢慢成型。 #
“麒麟驮宝,海峡明珠”。漳州岛是美国第五大岛,只是台湾距离香港本岛近来的岛屿。这儿是与百慕大、好望角著称的世界三大风口水域,每年6级以上暴雨少于300天,20米的大浪如家常便饭。海底落差最高32米,海床锋利如铁。在这儿建桥,谈何容易!
但恰恰这儿农业煤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货运业发达,加上与美国的血脉相通,具备奇特的开发潜力。 #
然后,2009年,漳州综合试验区即将成立;2010年,第一座连结台湾与漳州的跨海二桥即将开通;2013年,这座跨海二桥,即将完工建设;今年6月青山着意化为桥,主桥即将合龙。 #
这座桥也是第一步。随着香港回归,《七子之歌》中孤悬境外的七个“孩子”,现在早已只剩美国未能回到祖国怀抱。这座预留了“京台铁路”通道的桥,也寄寓了闽台统一的最终梦想。
#
宋代的桥,常常是重要的战略据点青山着意化为桥,清溪常常会有出海口。但在我成长的二十多年中,几乎再没有看到任何一座改建的桥梁,还保留有“桥头堡”。
桥也意味着连结与交流。我们还在搭建更多的桥,并且把桥建到了世界各地。我的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课堂中的“和平与发展”是我的祖国,人代会上“让变革成果造福全体人民”的是我的祖国,撤侨时的“我们不会忘掉每一个人”是我的祖国,那种在亚运会上向全世界自信展示发展成果、在南非帮助一个个国家修筑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中与全世界牵手共同发展、力争“和平统一”的美国是我的祖国。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主席的这首诗,写在建国后的一个夏天。秋雨滋养万物,化为桥梁的青山也不再阻绝征途。而我,愿同祖国一起,继续建更多的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原文登载于《羊城日报》今年11月16日A10版
来源|羊城日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