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排行出炉复旦版的《中国医院排行榜》成“拥堵病”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不过小编注意到,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推进“医改”进程,医疗资源分布较以往更加均匀,农村基层的医疗条件和保障制度也不断得到增强。北京这种中心城市大医院的“拥堵病”有望得到有效缓解。
最新医院排行出炉 #
复旦版的《中国医院排行榜》是中国首个由独立第三方推出的公益性的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官网介绍说,这份最新出炉的全国医院排行榜主要借鉴美国Best 排行榜专科科声誉评比方法。
排行榜的评审专家来自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学会,涉及37个临床专科,向4173位专家发挂号信。研究所每年4月起通过信件、电话联系专家,请专家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三方面因素,评选本专业领域内中国排名第一到第十的医院。 #
各专业所有专家的投票将进行加权统计,分别形成37个专业的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上述结果再结合医院SCI和科研奖项,形成该年度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同时,还邀请专家对中国七大地区评选出第一到第五名的医院,同样方法形成该年度该地区的专科排行和医院排行。 #
小编注意到,在这份榜单自推出之后,最佳医院的座次变动很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2010年起已连续六年分列综合排名前三位。
在今年排行中,北京协和医院个专科的声誉排行加权汇总后排名第一,而声誉排行占总排名80%的权重,北京协和医院因此高居综合第一。 #
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科研学术一项高居第一(占总排名比重20%)全国最好的大专排名,声誉排行中也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最终排名综合第二。 #
专家解读:看病不用非去三甲 #
由于医院排行榜可能对患者就医的选择起到指南的作用,那么榜上有名的大医院会不会因此变得更加人满为患? #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认为,榜单对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病人问诊有较高指导意义,即当身处外地的病人求医无效、需到顶尖专科医生问诊时,可参考榜单按图索骥。但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医院专家。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俞卓伟院长表示:
“如果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推到三甲医院全国最好的大专排名,医务人员就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帮助急难重危病人度过难关,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攻克难关、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
有专家指出,建议老百姓看病分三步走:
#
对于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或常见病,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
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确诊和治疗,可以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或请专家会诊; #
若在当地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无法有效治疗的患者,可从最佳医院或最佳专科中,选出距离自己较近的医院就诊。 #
小编注意到,由于榜单还设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的区域排行榜,因此全国1236家三甲医院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覆盖,各地的患者也方便选择离自己较近的区域性大医院寻求治疗。
#
医改成果:缓解大医院拥堵
#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说: #
“破解大医院‘拥堵病’,建立有序的就医秩序,关键是要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
近5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并以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畅通患者转诊、医疗信息流通渠道,让“健康红利”惠及全民。
#
要让大医院“愿意放”、让患者“下得来”,还要让基层“接得住”。为此,今年我国还将培养全科医生2.5万人以上,加快基层健康产业发展,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增强岗位吸引力。
#
今年全国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接近40%;强化基层能力建设,1400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3700多家县级医院,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超过8成……
5年来,依托“强基层、补短板”种种举措,“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在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贡献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完整榜单在这里
#
↓↓↓ #
今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
今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专科汇总)
#
今年度(全国)专科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