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银医药吴延兵:处方药零售模式仍存升级空间
#
4月13日,2023东湖峰会在周庄即将闭幕。赛柏蓝—药店主管人在会上据悉,处方零售的话题热度特别高,不少行业人士分享相关真实案例。
#
从诸位嘉宾的发言中处方药 医师处方 药师,笔者留意到,现在超市的处方药零售方式仍存在巨大的升级空间。
处方零售,大势所趋
#
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主任陶剑虹发布了一项数据,2023年医药零售市场,处方药贡献了56%的份额,从2023年开始,处方药份额仍然领先于OTC。在处方药这块,零售端受2023新冠灾情影响最小。 #
互联网新技术与国家新政的加持,处方外流正一步一步落实,例如国家在广东试点电子处方中心。 #
陶剑虹另外表示,现在国家新政也非常支持创新药,过去十年来,美国一共新上市了200个创新药,但是药监部委审批也很快,当晚审批,当晚踏入社保,很快能够和老百姓碰面,国家对新药的大力支持,无疑对处方销售重大利好。
处方零售,3大逻辑 #
市场需求变大,新政大力扶植,处方零售注定成为超市行业新的下降点。这么,处方零售的发展趋势将以什么姿态展现呢? #
星银医药吴延兵觉得,处方零售时代下,超市服务要格外重视专业性,尤其是在慢病管理中,专业性、学术化相当重要,处方零售有3个逻辑要遵守。 #
1.消费者需求逻辑。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医药市场由产品导向演化为服务导向,产品通常的销售方式逐步被淘汰,而处方药离开专业化的诊治方案将缺少价值的实现处方药 医师处方 药师,处方药零售要从卖药转为卖一套完整的诊治服务。
#
2.读病解药逻辑。消费者现在更多的是关注疾患,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激化,我国流行病学已然从感染病弄成慢性非感染病,未来药械大多是处方药,但是是以慢病为主的。对零售来讲,通过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看病服务,并对症下药,后续跟进学术化专业化的慢病诊治服务。 #
3.增强药事服务逻辑。超市行业服务专业水平比较低,由于处方药药事服务需求少,注重程度不够。随着处方外流的趋势越来越深,它对超市的药事服务能力会越来越强,超市想吃弊端方药这块饼干,药事服务应当注重上去。 #
处方零售,3点建议 #
在详细操作层面,上海普生大正制药监事郑志伟撰文给出了3点建议。
#
1.成立坐堂大夫。有条件的连锁超市可以在重点分店成立坐堂学者或大夫,定期出诊,条件不够的可适当举行巡回出诊。那样有两个弊端,一是可对病人的常见病进行治疗,按照病况的实际状况进行转院或直接出具处方,促使处方药的销售。二是能便于了病人的诊治,正确引导病人治愈,解决了超市处方权问题。
2.连结网路诊所。可与当地著名医疗机构或设立网路诊所,解决处方权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值勤大夫按照病人的实际病况做出确诊,并开出电子处方,终端超市的执业药师凭处方向病人销售处方药。 #
3.学术推广。在诊所终端,处方药企业总会不遗余力地举行各种相关的学术推广,科学缜密地宣讲药械知识,让大夫把握药械的关键信息,提供所推广药械与同类产品的差别,让大夫在治疗时优化治愈和服药方案,让患者不花冤枉钱、不耽搁病况。 #
零售药房只是这么。超市方约请民企进行专业的学术推广,让处方药产品的科研团队为超市执业药师和技术人员讲解产品。通过学术推广的形式,推动超市与民企的深入合作,提升执业药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增加药房药事服务能力,那样超市处方零售更有竞争力。 #
荣太传播监事长黄诚小结,处方转零售核心是“左手学者,双手证据”,当处方药脱离学术的时侯,就是一个OTC的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