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竞争日趋激烈杨萌对2022考研记忆犹新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王峰、实习生韩甜上海报导9月1日开学晚宴那天,杨萌(化名)把同事送进小学,扭头回到只剩她一个人的租赁屋,心中念诵了一句:“加油,今年再会。”
#
杨萌去年从上海一所211大学硕士结业了,她和男友是硕士时的同班朋友,二人一起报名本校的研究生,但结果迥异,男友成功报考,自己却比分数线少了12分。
#
专升本落败后,杨萌在一家游戏公司见习了几个月,最终没有领到offer的她,决定重新专升本。放走男友的当日,杨萌就回到屋内开始背词组。 #
2023年专升本的号角早已即将打响。教育部9月6日发布通告称,2023年专升本的初试时间为今年12月24日至25日。
#
近些年来,专升本热持续回暖,报考数量和报录比屡创新高,今年报考总数达457千人。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专升本将迎来更多考生。新东方近期预测称,2023年专升本总数将达到520千人,而这还是保守的目测。
专升本竞争为什么越来越激烈,究竟是什么人在报名研究生?
#
竞争日趋激烈 #
杨萌对今年专升本仍记忆犹新。“分数线太高了,我的分数在以往投档是完全没问题的。”
#
“今年专升本确实与众不同,由于以往,专升本初试的国家线通常有升有降,然而今年初试没有任何专业的国家线下滑。”新东方专升本英文班主任王江涛说。 #
今年专升本学硕国家线最高的5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367分)、艺术学(361分)、经济学(360分)、管农学(353分)、教育学(351分)。 #
值得留意的是,多年公认的小众专业文学和历史学,国家线分别上涨15分,农学和工学分别下降10分。王江涛判定,“以后或许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小众专业,无论报名何种专业,只有奋力以赴才有机率。”
与学术博士相比,专业本科招生数量更多,更指出应用性,但今年专升本国家线同样没有一个专业环比飙升。 #
其中,只有相对小众的渔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军事,以及应届生不能报名的公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少数专业国家线与前一年持平,没有下跌。
#
“我早已硕士结业了,今天继续找工作太多校招都出席不了,因此还是想写完研再找工作。”杨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导。
#
数据显示,从2023年专升本开始,全省报考数量连续7年下降,从201千人增至457千人,增速127.4%。
#
研究生招生数量从2011年开始连续11年下降,曾经全省招生总数量仅56千人,今年预计将达到120千人左右。
#
扩招的速率还是比不过报考的增长,据新东方推算,2023年专升本的报录比为3.37:1,今年专升本则扩大至3.8:1。 #
新东方学院事业部专升本项目经理李琳近期介绍,预计2023年专升本全省报考数量将少于520千人,投档数量将超出130千人,报录比将扩大至4:1。 #
日前,一些学院发布的今年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早已显示了专升本竞争之激烈。北京高校的平均报录比为5.06: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校,报录比达到7.35:1。 #
美国传媒学院今年投档博士研究生2023人,其中推免生649人,占统招本科生投档总数量的35.93%,创历史新高。推免生创新高,留给专升本师生的机会相应降低,竞争自然格外激烈。
湖南中学近些年来研究生报名数量屡创新高。2023年,考取数量首次破万,今年,考取数量15084人,增速近5成。
杨萌对去年专升本的竞争早已有了心理打算,她认为一定会更激烈,“因为就业情势不好,因此专升本的人越来越多,只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
离开职场步入校园 #
刘臻(化名)昨天开学,她从福建一所“双非”高校考入上海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
#
研一入学之后,刘臻发觉自己的13名同班朋友里2023年北京考研培训,有4人是往届考生,即第二次专升本才成功的中学生,其中一人还是边工作边复习。
“大家都晓得专升本难度高,并且找工作也很难,这些人的看法是不如先花七年时间读研,再去找工作,竞争力会更强。”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导。
#
往届考生占比越来越大,是近些年来专升本的趋势。相较于大专文凭,研究生文凭对于职场人来说,在职称评级、高文凭人才扶植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并且是一些岗位的必要条件。 #
在专升本轮训班里,刘臻看到了这些往届考生,它们或在职或全日制,专升本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犹疑“名校梦”,专科结业后就没准备就业而是埋头复习;有的职场低落,希望从“996”的工作节奏中解脱进去;也有的小城青年已然工作多年,但感情失败,希望通过专升本来到大城市换一种人生际遇。 #
相比之下,刘臻的身分颇为特殊,她是一名本科考生,也就是说,她会考以后,完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研究生的“两连跳”。
“大专生的文化基础差2023年北京考研培训,有的本科高校的学习气氛也差,因此大专师生专升本天生不占优势,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刘臻说。
#
随着职业教育止步于本科层次的“天花板”被破除,结业后继续读硕士也成为越来越多高职结业生的选择。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届高职结业生升本比列仅为3.3%,而三年后2023届达到19.3%,下降超出4.8倍。 #
对高职生读硕士的成因逐步剖析发觉,“想去更好的中学”成高职生升本第一动力,2023届(33%)比2012届(25%)下降了8个百分点;“就业前景好”为次要成因(2023届:28%,2012届:27%);而因“职业发展还要”读硕士的比列,增长8个百分点,2023届为19%。
可以发觉,升学早已成为本科的主要动力,而这些动力又促使升本的师生继续专升本。 #
但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导,现今本科的部份课程设置对专升本师生并不友好。“我在读本科时没有学过低等物理,升本后要在一年内要读完高等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而硕士生是在五年内读完。对于本科中学生来说,打算专升本的时间更迫切,难度更大。” #
天价轮训班屡见不鲜
复习研究生,早已成为越来越多硕士生四年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议程。 #
上海一所“双非”高校的2023届应届硕士生夏子琪(化名)准备考取一所985院校,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解专升本的状况,于是选择专升本的中学和专业。
新东方中学事业部专升本项目经理李琳介绍,按照对新东方学员的统计剖析,2023年专升本师生的复习时间早已从今年专升本师生的12个月拉长到22个月。 #
打算从应用统计专业跨考金融学专业的柳乘风(化名)则“下了大本钱”,他花8.2亿元报了一门专升本轮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备考资料,政治、英语、经济类统考、金融学综合五门全程班课,也有四十多个小时的一对一课,以及复试课。
#
“因为自己硕士的中学和学习成绩都不是挺好,再加上金融学是专升本热门专业,竞争很激烈,因此横下心决定拼一下。”柳乘风告诉21世纪经济报导。
#
整个7月和8月,柳乘风都在轮训机构里出席封闭冬训,如同寄宿制小学一样,学员们搬到寝室里,一天组成固定班委一起讲课,夜晚也安排了自习。 #
但那样高硬度的学习反倒让柳乘风觉得有点费力,他经常想降低专升本的目标。“但轮训机构的同学常常给我们‘打鸡血’,劝我们一定要冲名校,我自己有点信心不足,对这个班感受也没有想像中好。” #
专升本竞争这么激烈,天价轮训班已屡见不鲜。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了解到,从公考领域催生的合同班早已漫延到专升本轮训,这类轮训班计费昂贵,但若果考生没有通过初试则会退还部份并且足额费用。 #
据报导,并且有教培机构开办了何谓“复试保过班”,声称有“内部资源”,可以保证通过复试,售价普遍在上亿元左右,最贵的并且要花上近10亿元。但何谓“独家资源”不过是宣传作秀,这些教培机构也是在博机率。
#
柳乘风报的班也约定了假如初试不过,可以退还部份费用。他从今年10月就开始上直播小班课,周末冬训结束后,将开始一对一课程,每门课程还会有专门的补习班主任。 #
“学生可以和同学商量讲课的时间和内容,这几十小时的课程消耗完后,恐怕还得再卖课。”柳乘风说。 #
杨萌今年专升本时,也耗费近亿元报了一门专业课轮训班。“现在有些机构业务非常细分,专门针对某个专业,或则某个学院举办轮训,积累了这些经验,但若果宣称有‘内部关系’肯定是虚假宣传,专升本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