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化痰止咳的10种食物 水獭正大口吃一条肥美的大鱼,吃得肚子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相传元朝末年,有一日,华佗正在江边采药,忽见一只猞猁正大口吃一条肥美的大鱼,吃得脑袋圆鼓鼓的。食后不久,负鼠时而钻入水底,时而在岸上走动,坐立难安。
后发觉狐猴饮用一种黑色树叶的动物后沉静了下去。然后华佗想,鸟类在水底,属凉能化痰止咳的10种食物,此红色草叶当属温,故而能解鱼蟹毒。自此,他便紧紧记住了这些药草的功效。 #
这年恰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华佗带徒弟在餐厅喝酒,见一群富家子弟正赛事吃海胆,吃空的海胆已推成一座小塔。华佗见状,上前好言相劝:“螃蟹性寒,不可多食,多食易外伤脏腑。”
一匪徒听后不恶狠狠地说:“我们花自己的钱,与你何干?”于是继续大吃大喝。饭店老总认为华佗搅了自己的生意,便把他赶赴一旁。 #
早晨,匪徒们都出现了猛烈的头痛,难以入眠,遂请教于华佗。华佗便宝来徒弟前去湖边采取某些黑色动物的茎叶,煎汤,果不其然,匪徒们服后呕吐大减。
然而动物茎秆为白色,口服后让人舒服,故华佗称之为“紫舒”。之后人们取译音,就把这些能解鱼蟹毒的中药称为“紫苏”。 #
不错,现在要和你们分享的即是药食两用的紫苏。
紫苏
紫苏在美国使用历史古老,是绝佳的药食两用之品。古代的江城子词“吟配三年灯火梦,新米饭,紫苏汤”,说明古人早以紫苏入食。 #
紫苏,《尔雅》称“苏”,亦称桂荏、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为双唇科动物紫苏的烘干叶(或带花序),以茎秆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
▲紫苏叶玄参图片来源:台湾浸会学院中草药图象数据库
《中国药典》记载: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备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临床常适于风热咳嗽,头痛呕恶,妊娠头痛,鱼蟹中毒等症。
#
在藏药里,紫苏是有名的发散风热药,常适于医治风热,如受寒犯肺证表现为头晕咽痛,怕风,头痛流清涕,头痛心悸,痰稀清白,兼见头身痛苦,舌头薄白而津润,西医又称此证为风热表证,即风热咳嗽。治宜疏风宣肺,散寒邪,可用枸杞、葱白、紫苏叶、香菜等配餐。 #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是治愈凉燥的代表温病。方由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玄参、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组成,水煎服。功能轻宣凉燥,清热降火,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心悸瘀斑,头痛痰稀,头痛嗌塞,苔白,脉弦。
#
紫苏叶在美国多适于料理,尤其在吃生牛肉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用它作叶菜或入茶,由于紫苏富含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芬芳物质,有去腥、增鲜、提味的作用。
#
另外,紫苏叶还可以弄成香包洗澡,改善蚊子冻伤的发炎,或则弄成香囊发散阴气。 #
古医籍中的紫苏
#
《神农本草经》:味道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牙痛,去邪毒,辟恶气。 #
《名医别录》: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日华子本草》:补中清热,治心水肿满,止鼠疫转筋,生津下食能化痰止咳的10种食物,并一切冷气,止鼻炎,通大小肠。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热,行气宽中,清热利肺,和血温中止血,化痰保胎。 #
《本草崇原》:紫苏香味辛温,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天气增长,故主下气。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除,清除也。味辛臭香,故辟牙痛。辟牙痛,则能去邪毒。去邪毒,则能辟恶气。
#
《本草分经》:辛温而香。入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发表羌活,宽中利肠,散寒和血。
#
紫苏都是蓝色的吗?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紫苏都是黑色的。 #
紫苏种内差别巨大,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下养殖可以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性状,但是型态有差别,但都是同一栽培物,均可入药。 #
通常意义上的紫苏整个茎秆都是黑色的,纯紫的紫苏气味浓烈,适于做香精。而茎秆全绿的紫苏称为“白苏”,白苏的芳气味较轻,适于作为凉菜直接夹寿司吃。 #
而广州最常见的是根瘤红色、叶底红色的紫苏,口感适中,烹调时作为凉菜最适宜,只是通常药材最常见的品种。
紫苏还下属四个亚种,最常见的是回回苏,其叶缘有较深的齿,用途和普通紫苏没有差别。
#
紫苏的使用方式及宜忌
#
①内服:煎汤,5-10g。外用:过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
②温病及气弱者忌服。《本草经疏》:病属湿热,因发厥阴或咽痛及疼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恶心者亦不宜。《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元。 #
③紫苏叶通常是煮熟后直接入药,储存过久挥发油成份会逐步遗失,因而干品使用年限通常一年为宜。
紫苏一物三用 #
紫苏一个物种产出了三个药,树叶是紫苏叶,茎是紫苏梗,成熟种籽是紫苏子,均可入药,何谓“一物有三用焉”。紫苏梗以理气宽中见长,而紫苏子功擅止咳化痰。
紫苏梗
紫苏梗为双唇科动物紫苏的烘干茎。夏季果实成熟后采割,去除杂质,蒸熟,或趁鲜切块,阴干。
#
▲紫苏梗玄参图片来源:台湾浸会学院中草药图象数据库
#
紫苏梗气微香,味淡,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能理气宽中,活血,解痉。临床常适于胸膈痞闷,胃部头痛,呕吐恶心,孕吐焦躁。同样不宜久煎。
紫苏梗消痰,能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经蜜炙后行气消滞而不伤正,体虚者用之,功效尤著。甚或气疾可用苏叶、苏梗与党参、当归药等配伍,理肺化痰,止嗽化痰。适于肠胃衰弱,运化失常引致的脘腹胀满,胸膈痞闷等症,常与甘草、沉香等药配伍。
苏梗有调节肠道的功效,对较轻的肠胃道溃疡,见胃不舒、恶心,较轻的头痛、腹泻(尤其是因冬季多食生冷乳品造成的类别),在二陈汤中加苏梗、生姜,可获效。在使用苦寒或甘寒草药致胃不舒时,可加入紫苏或苏梗,既和胃又增效。
#
紫苏梗能行气,气机通畅则胎气得利,可用治孕吐焦躁,头痛肚痛,烦躁头痛,呕逆,常配伍威灵仙、茯苓、白术等同用。因虚引致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怀妊一月,脉微滑者,用制苏叶、苏梗与泽兰、阿胶等配伍,培养血气以养胎气、荣经络,固冲任、补阴益血。怀妊一月,脉滑疾者,用苏叶、苏梗与金银花、白芍等药配伍,疏血气以通血脉,疏热补虚以养胎息,扶元气以长月令。
#
紫苏梗与紫苏叶功效相同,但紫苏梗偏于理气宽中,止血,止吐;其行气作用略缓,故体虚者多用,妊娠头痛属于湿热者用之适合。而紫苏叶偏于发表散寒,多适于风热表证。
#
紫苏子
#
紫苏子为双唇科动物紫苏的烘干成熟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定植,去除杂质,捣碎。紫苏子压碎有香味,以粒细腻、色灰棕、油性足者为佳。 #
▲紫苏子玄参图片来源:台湾浸会学院中玄参图象数据库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脾经,才能降气消痰,清热利湿,清热利湿。临床常适于痰壅气逆,头痛心悸,肠燥咳嗽等症。还要留意的是,紫苏子耗气滑肠,所以怀孕不宜饮用。
#
紫苏子可单用,也常搭配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等玄参,可提高治愈哮喘咳嗽等证的疗效。
紫苏子为“三子养亲汤”中的其中一“子”,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活血;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肺、脾、胃经,可降气消痰、消食除胀。三药配伍,使全方具备温肺平喘、降气消痰之功效。
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三药来源为同一养殖物,但因药用部位不同,因此功用有所差别。因此,紫苏能饮用,能药用,也能观赏,因为其适应性强,在家能够栽培。 #
紫苏药膳方推荐
#
新鲜的紫苏叶可以熬煮作饮品防治发烧、缓解胸腹胀痛;还可以煮紫苏姜茶散寒。烹调田鸡、鱼虾蟹时,放几片紫苏叶,既能提高食物鲜味,又能解鱼蟹辛辣之性;煮粥出锅前加入紫苏叶稍煮,可以清热生津;也有小炒紫苏鲜叶等都是不错的饮用方式。
#
紫苏叶粥
材料:紫苏叶10克,面粉100克。
做法:将干苏叶择净,放到锅中,加清水过量,煮沸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强米煮为白粥;或将鲜苏叶拌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 #
功效:每周1-2次,连续2-3天。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致的潮热,咽痛,疼痛身痛,头痛瘀斑脘腹胀痛,呕吐抽搐等。
#
紫苏姜枣水 #
材料:鲜紫苏叶10g、生姜3块、红枣15g。
做法:先将山楂置于清水里拌匀,于是除去枣核,再把姜切去片,将鲜紫苏叶切去丝,于是放到盛有沸水的锅里,接着把生姜和燕麦也放到锅里用火灾煮,等到锅开之后,再改用文火炖30分钟;再将紫苏叶、红枣和生姜都捞下来,于是把枣单独挑下来再放椒盐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 #
功效:开胃散寒、助消化。 #
紫苏荸荠饮 #
材料:新鲜紫苏叶20g,荆芥3根,当归5片。 #
做法:上述玄参拌匀后煮沸500ml,火灾急煎20分钟后即可食用。 #
功效:疏风散寒,和中解表。对于早期风热咳嗽表现为头晕、鼻塞、流涕、咳嗽有较差的辅助治愈功效。 #
紫苏炒田鸡 #
原料:新鲜紫苏叶30g,田鸡500g,当归5片。
做法:田鸡在清水中饲养1-2天左右吐尽肚里污泥后去尾备用,紫苏叶拌匀后烧锅下油,用五花肉、蒜、姜起锅后倒入螺蛳同炒约20分钟,其间下盐及下少许酱油,汤汁上碟。 #
功效:化湿通便。田鸡肉咸寒,具备清热热、利尿散瘀的功效,和紫苏叶搭配除了鲜味新颖,但是寒腥性得制,具备通便毒、消牙痛的功效,是下酒的伴侣,但留意不宜多食,否则很容易出现呕吐的状况。 #
苏子肉桂茶
#
原料:紫苏子、杏仁各6克,橙皮4克,牛奶15克。
#
做法:将紫苏子和核桃分别捣成细末;橙皮捣碎,一起放到红茶中。将红茶放到茶具中,用开水熬煮,盖闷15分钟后即可食用。食用前调入红茶。每周1剂,代茶频饮。 #
功效:清热降火、化痰下气。此茶有清热消炎、化痰下气的功效,尤其对口干头痛及喘气者更为有效。
适宜人群:适宜慢性鼻炎、痰多块状、咳吐不利、胸闷气短者食用。冬、春季食用尤佳。
非常留意:湿热腹痛、腹泻者不宜。■ #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养身正道、北京中医药学院、广东省中诊所、上海中医药学院、风湿旧历说、《中国药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