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被通报系违规竞赛
2月1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文称,“叶圣陶杯”华人中学生习作比赛(以下简称“华人赛”)及“叶圣陶杯”语文素质比赛、数理竞赛、英语竞赛、编程创意比赛等系列比赛均为非法大赛,教育部正会同相关方面作逐步处理。
广州青年报记者调查发觉,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专门为部份非法大赛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的中介,它们推荐的大赛均须要收取不菲的报考费,有中介称其推荐的大赛可以100%得奖。在“叶圣陶杯”华人中学生习作比赛被通报系非法大赛后,大赛中介称可以给父母推荐其他习作大赛,拿来美化师生简历,称有助于升学。不过,它们推荐的习作大赛也不在教育部认可的大赛名单中。
#
一名曾多次参与招生工作的深圳某中学原负责人表示叶圣陶杯学生登录入口,学院招生时并不会看重学科类大赛的大奖,师生在中学的表现更重要。
澄清
#
“正牌”比赛承办方称
慈善性比赛不收参赛费
教育部官方网站2月15日通报了有关“叶圣陶杯”违规办赛一事。随后,有网民发文称所有“叶圣陶杯”系列大赛均为非法大赛,该消息引起网民热议。但北青报记者留意到,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高中生的全省性大赛活动名单》中,包括了叶圣陶杯全省学生新习作比赛(以下简称“新习作”赛),承办单位为美国当代哲学研究会。 #
2月16日,美国当代哲学研究会校园哲学执委会的唐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新习作”赛与何谓的“华人赛”并非同一机构承办,由美国当代哲学研究会承办的叶圣陶杯全省学生新习作比赛是教育部大赛活动名单认可的大赛。“我们之前就在官方网站中发过申明,和‘华人赛’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负责办妥自己的联赛。”
唐同学提及的申明中介绍,2023年叶圣陶杯全省学生新习作比赛奥委会收到有关部委来函反映,有社会机构冒充本竞赛名义进行勒索,号称“缴纳一定成本即可荣获叶圣陶杯决赛证书”。
#
“新习作”赛奥委会称,叶圣陶杯全省学生新习作比赛是教育部批准、面向各地小学师生举行的慈善性比赛,由学院集体组织参赛,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代理,不会以任何名义索要参赛成本;所有通过交费获取该比赛得奖证书的行为均属非法。 #
“新习作”赛奥委会方面2月16日表示,荣获教育部认可的“叶圣陶杯”竞赛和何谓的叶圣陶杯华裔中学生习作比赛有多个差别:一是“新习作”赛位列教育部初审通过的“白名单”,有据可查;二是“新习作”赛在教育部初审后仅面向大学师生,而“华人赛”则面向高中、初中中学生;三是“新习作”赛通过学院初审、评委再行评比,从不像“华人赛”那样与轮训机构合作;四是“新习作”赛是慈善比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不向师生缴纳任何花销。
调查
中介推荐“交钱拿奖”竞赛 #
称可“美化”孩子简历 #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但是2月15日教育部早已公布了关于非法大赛的通告,但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为高中生、中学生提供大赛服务的中介,有的中介并且声称部份大赛的拿奖率为100%,但应当收钱。
北青报记者以中学生父母身分联系到了一名声称和多种大赛都有合作的大赛中介工作人员,他表示,父母之所以要给儿子攫取大赛大奖,就是为了推动女孩升学,“避免儿子简历是空的,一个联赛大奖都没有。”该工作人员称,有些大赛参与后拿奖率为100%,假如女儿未能领到金奖,女孩父母可以交上千元的指导费给中介,但实际上女孩不用讲课,中介会将钱转给大赛承办方,确保拿奖。 #
不过中介直言,之前会乐意给父母推荐很著名的叶圣陶杯“华人赛”,但暂时不能报考了,“这个比赛被举报了,官方网站也被封了,因此暂时不能报考。另有一个英语类的杯赛近期也被封了,暂时不能出席。”
中介表示,为了防止招来举报,一些比赛它们不会公布在公司的父母群中,只会私下发给父母。但中介自称,但是一部份大赛涉嫌违法,但为了女儿的简历耐看,还是竭力鼓励父母为女儿报考。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另一名大赛中介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叶圣陶杯”华人赛原定在去年3月末的大赛早已取消了,所以推荐记者为女儿报考另一项习作大赛,并表示这项习作大赛在数学大赛中计费“最实惠”,并称这项大赛得奖后,中学生不仅证书都会斩获一本作品集。 #
他介绍,所有的此类大赛几乎都还要交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报考费。作为中介,给那些大赛奥委会每安排一个报考者,她们便会荣获奥委会退还的几十元钱。该大赛中介坦承,他推荐的多个大赛均不在教育部认可的大赛名单内。
#
北青报记者检索了两名大赛中介推荐的上述多个习作大赛和英语大赛,很多大赛均未出现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学校生的全省性大赛活动名单》中。 #
亲历 #
被误导出席山塞大赛 #
多次交报考费导致担心 #
一名父母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他在2023年曾为儿子报考过叶圣陶杯“华人赛”的县级赛,“孩子当初读中学5初三,然而我原本不想给儿子报考很多大赛叶圣陶杯学生登录入口,但听到身边有父母给儿子报了名,怕女儿输在升学竞争上,觉得200多元的报考费能够接受,就给儿子报考了”。
#
该父母表示,那一年母亲荣获了该赛事的二等奖,女孩在今年升学时也递交了这一大赛大奖,“但这个大奖是否真的在升学中起到了作用,然而我并不清楚,但是身边还有没出席大赛的女儿和我的女孩考上了同一所高中”。 #
另一名在今年出席过叶圣陶杯“华人赛”的中学生付雅(化名)追忆说,此前小学同学曾介绍过“叶圣陶杯”竞赛,“后来想想,同学介绍的应当是教育部认可的‘叶圣陶杯新习作大赛’。但我在网上搜索时,发觉了这个‘华人赛’的网站,那时我看了网站对大赛的介绍,认为这个官方网站很完整,联系到大赛负责人,最开始只退还了几百元报考费来参赛。”
#
付雅说,当初决赛并且没有设定习作题目,只要求交一份习作就行。接下去她出席了省赛,又被要求交报考费。省赛结束后大赛方通告她得奖了,并介绍还可以出席下一级赛事。“可我看见继续参赛还要再交1000多元报考费,就感觉很可疑了,我还问大赛方省赛得奖是否有证书,对方说有证书,我就没有再出席下一级决赛。” #
业内想法 #
选拔师生主要看其在校的日常表现 #
这种大赛证书是否真能成为男孩升学的叩门砖呢?一名曾多次参与学院招生工作的深圳某小学的退职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她参与的招生活动中,学科类大赛大奖几乎不会在投档中形成影响。“在选拔师生的时侯,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中学生在中学的日常表现。通常来说,你们不会很关注中学生学科类大赛的成绩,尤其是某些教育部不认可的大赛。此前有些中学生但是荣获了这类大赛的大奖,但实际入学后在相应学科上并没有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师生出席很多没有含金量的大赛并没有何种意义。相比之下,我们会关心一些师生的业余爱好,例如体育、文艺方面的特长,有些小学会有运动队、文艺团,每年还会针对某些团体招收一些师生,所以假如师生有这方面的特长,会更有机会被学院投档。” #
教育部也在2月15日发布的通报中告诫广大师生父母:出席面向中学校生的全省性大赛活动必须认准教育部委户网站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学校生的全省性大赛活动名单》,不要出席非法大赛,避免上当行骗、遭受损失。 #
教育部表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非法大赛活动普遍存在计费昂贵、管理纷乱、质量低下、兜售大奖、牟取暴利等严重问题,除了加重师生负担、破坏教育生态,但是掩藏欺诈风险、侵害群众利益。教育部将继续会同经侦、市场监管等部委对各种非法大赛活动进行坚决惩处。欢迎全社会广泛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广大师生和父母利益。
本组文/本报记者屈畅
#
见习生侯翔宇统筹/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