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全国版)
2010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全国版) #
公共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不仅标志着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也使应试者能够在一个比较公正、公开的平台上进行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一本科学、实用、有效的备考教材,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应试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广大应试者尽早地熟悉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在规律,了解最新的命题思路和考试范围,从而达到更积极、更有效的备考效果,中国铁道出版社“天路公考”专家团队从培养应试者的应试能力入手,精心组织编写了这套适合广大应试者使用的辅导教材。本套教材改变了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的固有模式,严格按照最新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知识的形成规律进行编写,并深度解析了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命题思路、命题角度、命题规律和命题原理,让应试者通过本套教材所介绍的解题方法、技巧和真题模拟演练,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从而突破公务员录用考试难的问题。
#
目录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解读 #
第一部分 时事热点追踪 #
第一章 党的十七大与2009年“两会”专题
#
第一节 党的十七大专题
第二节 2009年“两会”专题
第二章 关注时事政治 #
第一节 国内时事要闻 #
第二节 国际时事要闻 #
第二部分 政治基础理论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第三部分 经济基础知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构成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增长方式 #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三节 宏观调控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基础 #
第八章 政府机构概述
#
第一节 政府机构与改革 #
第二节 政府职能 #
第九章 行政机构职能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组织与领导
#
第二节 行政决策与执行
#
第三节 行政监督与协调
#
第十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与管理 #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五部分 法律常识 #
第十一章 法理学 #
第一节 法的概述
#
第二节 法的制定 #
第三节 法律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 法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
第十二章 宪法
#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第四节 国家机构 #
第五节 宪法的实施及保障 #
第十三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
第二节 行政组织与行政行为
第三节 抽象行政行为 #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 #
第五节 行政许可
#
第六节 行政处贸 #
第七节 行政程序
#
第八节 行政复议
#
第九节 行政监督 #
第十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
第十一节 行政赔偿 #
第十四章 民法 #
第一节 民法概述
#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
第四节 时效
第五节 物权
第六节 债权
#
第七节 知识产权
#
第八节 合同
第十五章 刑法 #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
第三节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
第四节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第五节 重要罪名 #
第十六章 经济法 #
第一节 市场管理法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章 诉讼法 #
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 #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 #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
第六部分 科技人文常识 #
第十八章 自然科学 #
第一节 自然常识
第二节 科技史料
第三节 高新科学技术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常识
#
第十九章 人文常识 #
第一节 文学常识 #
第二节 宗教常识
#
第二十章 历史地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
#
第二节 世界历史 #
第三节 地理常识 #
第四节 中国地理 #
第七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 #
第二十一章 公文基础知识 #
第一节 公文的涵义
第二节 公文的类型、种类、文体、文稿与格式 #
第二十二章 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公务员常用公文的写作方法 #
第二十三章 公文处理 #
第一节 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
第二节 公文处理的程序与方法
#
公共基础知识概述
#
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这个科目的考试,2001年以前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直把《公共基础知识》作为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之一。2001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对考试科目和考核内容作了调整,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一科的考试内容,而增加了申论,同时,将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压缩作为常识判断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加以考察。 #
各地侧重点分析 #
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核则不尽相同。有的省份也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的一科,如云南2006年,河北省2006年、湖南2006年、河南2006年等,都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行政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其中,云南、河北等省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一致,将这部分内容以常识判断的形式作为行政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内容加以考核。而湖南省除了在判断推理部分考常识判断,还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内容加以考核;有的省份还继续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的一科加以考核,如江苏省2006年。把公共科目列为笔试单独一科的省份,考试模式也不相同,基本上趋于标准化测试,即全部为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卷;但仍有一些省份采取传统的测试方式,即考试题型分为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部分。 #
在考试内容方面,考点只作了微调,在“公文写作与处理”部分,把“党政机关公文概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规范”,突出了机关公文的规范性考察;在“其他知识”部分,特别增加了“中国文化常识”,这意味着考生要提高人文素养。 #
在考试题型方面,2006年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和材料概括题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选择4-6种,既有客观性试题,又有主观性试题。而2005年只有选择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和材料处理题,基本没有主观性试题。新《大纲》新增了“判断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纠错题”等,同时把“材料处理题”改为“材料概括题”,把“选择题”细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题型的多种可选择性和主客观试题相结合,加大了考生对该科目把握的难度,考生特别要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共基础知识》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主观性试题,总题量有可能减少,但难度会上调,这对考生在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共基础知识》考查的灵活性加大后,在十几种题型中选择4到6种,这给广大考生复习又加大了工作量。 #
值得C类职位考生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大纲》规定C类卷只考《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但从以往“省考”情况看,《公共基础知识》后半部分往往是与公文文种结合的“小申论”考察。申论考试的出题角度可能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同时,在大纲的第四部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近期党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块,广大考生要注意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但只要以不变应万变,按照大纲要求好好掌握知识体系,就能在考试中运筹帷幄。 #
根据湖南省2006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要求,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和英语三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占60分、公共基础知识占30分、英语占10分。
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型题量上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相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
1、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在题量上少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分值只占60分。 #
2、内容上没有类比推理、定义判断。
#
3、继续保留事件排序这种题型。 #
4、常识判断归入判断推理这一部分出题。 #
5、除了常识判断以外,还将公共础知识作为单独一部分出题,分值为总分值的30分。 #
6、将英语测试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一个考察内容,分值为为总分值的10分。 #
其测验的题型总体难度低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部分辅导中,我们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近5年的真题为基础,并吸纳了地方各省的真题,总结出各种出题方式和命题规律,并进行一些重要知识的补充。 #
2006年河北省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部分。但中央国家机关的全部试题均为单选题,而河北省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或两种题型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