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倾力打造“教学研服”示范平台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荆楚网(山东商报网)讯(通信员邓玉洁、杜鹏)为创新培养“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全力构筑“教学研服”示范平台,去年6月,武汉车辆工业学校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借助中学安徽省知识产权轮训(湖北)基地,研究决定设立知识产权学校,并开办知识产权专业。
校党委主任张哲学表示,这既是学院面向服务车辆产业和地方发展急需,拓展新的学科下降点的积极探求;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急需短缺人才的内在需求;更是凝聚“基础—应用—产业”型人才团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校企用深度融合的实际措施。 #
“学校前期的探求实践为知识产权学校的构建夯实了良好基础,2023年学院成功获准知识产权硕士专业。”湖北省知识产权轮训(湖北)基地政委董文波表示,自2023年4月,武汉省知识产权局在中学创办广东省知识产权轮训(湖北)基地以来,通过举办“工法融合、四位一体、八共协作,培养法律与技术相融的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变革与实践,探求出了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新路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与知识产权法务人才错峰培养的新公路,全力构筑了知识产权“教学研服”示范平台。
#
据了解202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学院知识产权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十堰市优秀社科成果奖”“湖北车辆工业学校教学成果金奖”等荣誉。2023年学院知识产权典型经验做法在《湖北知识产权简讯》上全文印发,并先后6次专程在全省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术大会上交流经验,推动幅射作用显著。
#
该校紧紧掌握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从“政府管理类”向“社会职业化”、从“法治化人才”向“技术型人才”、从“专业单一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型的趋势,将“主体融合、学科专业融合、课程类别融合、教学过程融合、学习方法融合”的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方式嵌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造就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位一体”的资源凝聚新机制,实现了小学与政府、行业及企业平台共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平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融合,有效推行“学校专业、企业实业、学生就业、行业创业”四业对接,增加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签署度。 #
自2023年以来,学院已招生六届药学(知识产权方向)硕士师生289人,培养了一批“亲产业”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结业生知识产权执业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评价结业生“思路新、视野宽、能力强、上手快”,满意度达98%以上。 #
学院知识产权师资基础坚固,有班主任20余人202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其中5人获准省级知识产权领军或骨干人才,具备律师、专利代理人等实务技能的学者占比近60%,10项研究成果荣获省级以上奖励,7项决策咨询成果荣获政府部委采纳应用;坚持服务地方发展,吹响品牌,拥有武汉市知识产权争端人民调处执委会、十堰市车辆及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营运中心、十堰市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等6个知识产权“教科研用”平台,与45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创了校内知识产权见习实训就业基地。 #
中学还先后与武汉市利州区、茅箭区、张湾区、房县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合同,持续举办“知识产权行业行”“知识产权区县行”“知识产权新区行”“知识产权企业行”“知识产权校园行”五大主题轮训活动,累计举办120余场次知识产权人才轮训,培养轮训知识产权实务人才2万人次,促使高品质专利转移转换200余件。 #
“当前,学院正在筹办‘湖北省车辆产业知识产权研究院’,建立具备行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科研与社会服务‘一院四中心’综合性平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专利营运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拟为车辆创新主体提供车辆产业知识产权新政咨询,研究车辆产业技术创新情报,传播车辆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为广东省构建世界级轿车产业集群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为广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华章’贡献知识产权智慧和力量。”湖北车辆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张元好说道。 #
对于知识产权大学未来发展,董文波表示,“要将学校构建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大学、省级知识产权人才轮训示范基地、鄂东北地区知识产权高档智库及武汉市车辆及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转换营运服务平台。”
#